新能源、智能化、国产品牌高歌猛进。但最近几年,要说车圈最关键的核心词是什么?老狐心中的答案还是价格战。

从特斯拉率先推动新能源降价,到东风系的雪铁龙、本田等合资品牌,代表燃油车反击,这让我们意识到,原来家用车的优惠力度,也能这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开启“油电同价”、“电比油低”的比亚迪,又添了一把火,今年 14 万的凯美瑞、20 万的宝马 i3 也全都来了,新车的每次降价都能霸榜热搜,从掀桌子到掀地板,车市的价格体系正在重建。

直到最近,终于有些品牌开始卷不动了,纷纷收缩优惠幅度,从而保持品牌形象和利润空间,不再为了销量内耗。

但这也只是车市竞争升级的冰山一角,大环境或者说潜意识里,我们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新车卖的是越来越便宜了。不过,最近乘联会发布的数据,却又再次颠覆了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乘联会

资料显示:2024 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零售平均价为 17.9 万元,相比 2019 年的 14.2 万,上涨了 3.7 万。同时,2020 年为 15.3 万,2023 年来到了 16 万,国内市场的平均价一直在持续上升。

也就是说,虽然乘用车市场存在普遍降价的情况,但新车的平均售价却越降越贵了,啥情况?

消费升级是重点,简单说,就是大家的购车预算提高了,主流消费群体希望购买更加高级的新车,18 万的平均购车预算,是个什么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在 2019 年左右,也就是凯美瑞、雅阁和途观 L 等低配的售价,能舍得花这些钱买车的,应该也算摸着中产边儿的家庭了吧?数据的变化可以直接说明一些问题。

作为以往的销量主力、市场重要构成,5-10 万区间的乘用车占比,已经从 2019 年的 30.5% 下滑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15.5%,降幅竟然达到了一半。5 万以下的新车销量占比,从 2019 年的 2.3% 升至了 2.5%,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不变。

但另一边,售价 15 万以上的车型销量,却在猛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乘联会

以 10 万元为单位跨度,几乎各个区间都在增长。其中,20-30 万的车型占比,从 2019 年的 10% 升至 16.9%;30-40 万的新车从 6.4% 升至 11.6%,40 万以上的车型从 1.7% 增至 3.6%。

到这里,我们可以找到车价变贵了的主要原因,就是高端车型的热销,拉动了平均价格,与前面提到的消费升级是相互印证的,但具体是哪些车型大受欢迎呢?

高端新能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售价 40 万以上的车型占比,已经从 2019 年的 10.5%,提升了 42.5%,涨幅达到了 320%,是各个细分售价区间最猛的。

直接给大家揭秘具体的品牌和车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案很好分析,首先排除传统豪华品牌,因为 BBA 的高端新能源,销量都比较一般,这块“蛋糕”并没有吃到嘴里。

特斯拉和国产新势力的主销车型,售价区间还是汇集在 20-30 万元,老狐之前也分享过数据,30 万以上的高端纯电车型,卖的并不是特别好,如今几乎快成国内车市的“魔咒”了。

售价与销量表现真正过硬的,其实就是问界 M9、理想 L9 和腾势 D9 这三款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合的是,他们不仅名字里都带有 9 字,更分别通过全新的产品定义,对细分市场实现了突破。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还是拿 2019 年举例,售价 30 万以上的市场,还是合资品牌的天下,那会谁要是花这么多钱买辆国产车,很容易被身边的人吐槽“不懂车”。

但到了今天风向完全变了,大家可以翻翻各种社交媒体,购买国产新能源已经形成了一种声音,出现频率和要买合资燃油的基本持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国产高端新能源,在使用体验上,让用户有了满足感,然后通过口碑的二次分享传播,产品的特点正在引发更多消费者的共鸣。

理想 L9 和问界 M9 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上市时间上,理想 L9 显然是“前辈”,热销的原因小伙伴们也都知道,“冰箱彩电大沙发”打开了家用车的新大门。

当然,也有友商直呼作弊,“厨子不好好研究菜谱,开始看上兵法了”。但别管怎么酸,消费者认可,有销量有利润就是硬道理,再看看最近上市的 SUV 们,大家不都把“冰箱彩电大沙发”搬上了车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有了华为这座技术靠山,问界 M9 则是在探索汽车智能化的方向,不局限于座舱和智驾,车灯、底盘都有了新的功能诠释,实实在在的打造了一辆“科技车皇”。

作为车主,老狐就不说易用性和使用价值了,但这些理念和落地的新鲜感,确实在刺激大家的购买欲。

前几天,随着第 7 万辆问界 M9 的交付,AITO问界品牌的第 40 万辆也正式下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势 D9 则是依靠插混动力系统的细化覆盖,实现了对合资竞品的超越。在过去的几十年,别克GL8一直是国内 MPV 市场的霸主,即便原型车在美国早已停产。

面对日系的奥德赛/艾力绅不断发起挑战、国产的传祺 M8 异军突起,依靠上汽通用的研发能力,别克 GL8 始终稳坐钓鱼台,销量亚军、季军轮番换,但别克 GL8 一直是销冠,而且大幅领先第二名。

就是这样传统且乏味的细分市场,直接被搭载插混动力的腾势 D9 搅乱了,原来消费者不仅喜欢主流的轿车、SUV 搭载插混动力,更加省油、高效的 MPV 也是心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 2 年,30 万左右的国产插混 MPV 新车,推出的也是相当密集,但销量上,腾势 D9 的表现始终比较稳定,说明其品牌调性与定价,用户比较认可,比亚迪的混动技术也正在成为金字招牌。

再向下探,20-30 万的售价区间,国产新能源对于车价的拉动更加突出。

像蔚小理、问界、小米、极氪、阿维塔等等,几乎所有高端新品牌的主销车型,都挤在这个细分区间,且月销万辆大关,已经成为了新的门槛(常规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汽数研

话说回来,18 万的平均车价,真心挺夸张的。之前有数据机构分享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将两年的净收入,当作购买新车的预算是比较合理的。

你的购车款攒到超过平均线了嘛?再不努力,好像真的只能开 BBA 了。

参考资料:

乘联会、汽车之家、微博

编辑: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