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是通往《易经》殿堂的门径,只有看懂《系辞》才能真正了解《易经》,为了让大家了解《易经》,我准备用一系列文章逐句解释《系辞》的内容,这一章节讲述《易经》一个重要理论:乾坤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完《系辞》的第一章,大家是否觉得这章的内容很奇特,先是乾坤定位,然后是刚柔吉凶的概念,接着又是形象变化的概念,绕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乾坤,让人感到晕头转向。

尽管从字面上都是乾坤,但是,篇末的乾坤与开篇的乾坤有着本质的区别。开篇的乾坤是八卦中的两个符号,或者是两个代号,如乾为天、坤为地;乾为父、坤为母;乾为马、坤为牛等等。而篇末的乾坤却是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两卦:乾上乾下,乾为天;坤上坤下,坤为地。

需要特别注意,在《易经》中,乾与坤在单独使用和连在一起使用时有也区别,如前面所述,单独使用时就是六十四卦中的两卦,但是,当乾坤连在一起时就代表天下。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我们在阅读古典文学,尤其古典诗文时,每当看到乾坤,扑面而来的是顶天立地的气势,贯穿古今、囊括四海的包容,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格局。当然,我们也会经常听到一个成语:扭转乾坤。故事的主角也许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改变了世人皆认为根本无法动摇的局面。乾坤到底是牢不可破还是可以扭转?这个问题暂且不论,我要说的是乾坤所表达出来的内涵,乾坤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惊天动地的事件的发生。

那么,乾坤为何会有这样的内涵呢?按照《易经》所述就是因为黄帝、尧、舜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只有将他们的丰功伟绩联系起来,乾坤才具有那特定的含义,故《易经》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自从包牺氏创立八卦以来,乾、坤只是两个简单的代号,用于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分类认识,以及日常的信息交流。当黄帝将天下各部落统一起来进行集中管理后,也许是为了总结经验,也许是为了铭记黄帝的丰功伟绩,或者是兼而有之,《易经》便将这一重大事件设定为乾坤。乾坤就代表天下。当然,古人所说的天下是指古老的神州大地,而不是全球、全世界。

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从古到今,多少中华儿女以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与自豪。然而到了近代,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许多人对黄帝是否真实存在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在台湾,一些人出于政治私利,想方设法撇清与炎黄子孙的关系,更有甚者不惜一切地进行恶意的抹黑和攻击。数典忘祖的现象出现在我们这一代,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我们身上流淌着黄帝的血脉,但对黄帝的事迹又能知多少呢?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典籍,《易经》系统地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就有黄帝如何统一天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易经》固有的偏见,黄帝的许多事迹基本上被完全忽略了。

在《易经》的的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两卦就是专门为黄帝创立的。了解黄帝的事迹,了解他的思想,就应当从乾坤入手。《系辞》第一章的篇末就是对乾坤的思想进行概括:“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所要表达的就是乾道、坤道,也就是乾坤之道。对于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乾坤之道可以用男女关系来解释说明。

为什么要用男女关系来解说乾坤之道?这就要从八卦的分类特点说起。八卦在对按世间万物进行分类时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在对人类进行划分时,按亲近关系划分可分为朋友和敌人,而按性别划分可分为男人和女人。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和敌人只有少数人,大部分人都介于二者之间。有些人虽然处于敌对阵营,但也可以当作朋友来交往,敌与友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因此,按敌友的划分方法不能包括所有人,但男女的划分就能够包括所有人,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两者之间的界限十分清晰,不存在非男非女、可男可女的说法。

现在我们一般都会知道,男人属阳,女人属阴,用男女关系来表示乾坤之道就是说乾坤包含了阴阳关系,或者说是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关系。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对哲学思想体系的认识,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古人在产生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哲学思想时,也许还没有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阴阳这种概念,所以只好用男女关系来表示对立统一关系。

俗话说,有始有终,看到“乾知大始”,大家就应该知道下半句省略了“终”。下半句“坤作成物”的“成物”可以理解为成果或结果,只有春天的播种才会有秋天的开花结果,这是基本常识。由此可以推断上半句省略了“播种”。因此,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乾坤的作为就是开始时播种什么类型的种子,收获时就会得到什么类型的结果,就是通常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因果关系。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这一句古文概括起来就是简易,也就是简单和容易。在今天的表达中,简单和容易的意义十分近似,然而在这句古文的表达中,乾的“易知”是从视觉或听觉来说明,就是说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坤的“简能”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说明,比方说对一台结构简单的机器,看似很简单,但是能否能够仿造出来呢?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例子只是为把抽象的概念尽量简单地表达出来,而乾坤实际包含了十分复杂的社会道德问题,比如刚才提到一台十分简单的机器,现实中的问题不在于能否可以造出来,而是有没有人愿意造,它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如果工价太低,就算结构再简单,又有谁愿意去做呢?

在《易经》中,利益的分配归属于社会道德问题,道与德在《易经》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系辞》上篇的第五章专门论道,下篇还有三章内容继续讲德。

当然,乾坤的本身也包含了道德,只不过相对后面的内容,乾坤对道德的论述是原始的,比较粗糙的。在这章中乾所要表达的“道”更接近我们平常所走的道路,这是因为创立八卦的包牺氏长期处于游牧状态,要想获得良好的生存条件,首先就是必须能够正确认识道路。

什么是道路?要奔向某一目标必须有路可走,这条最原始的路径便是道,道在人类走过之后便留下一系列脚印,于是便成了道路。为什么要这样走呢?把原因讲出来就是道理。

“乾以易知”就是说作为一个领导要带领大家奔向某一目标,就要将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未来。只有大家都能够理解才算“易知”,才能有亲。亲就是指亲人、亲友、亲信,也可以理解为亲切。“有亲”就是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个团体或组织有了凝聚力就有顽强的生命力,那怕暂时遇到了挫折,大家依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

生生之谓易,《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生存之道,就是如何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有亲则可久”,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能长治久安。

如果说,乾的“易知”是理论的传播,那么坤的“简能”则是实践的检验,《易经》中的乾坤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黄帝为了统一天下传播了什么理论?如何从事社会实践?《系辞》下篇的第二章在乾坤之后,还列举了涣、随、豫、小过、睽、大壮、大过、夬等诸卦,这么多内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

现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于英国,这些著作都是用英文来表达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基本没有学过英语,自然是看不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成中文,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易知”。广大青年群众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后,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革命队伍不断壮大,这就是“易从”。

革命队伍壮大后,在反抗旧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功”。“有功”与“可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革命取得胜利,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壮大,革命队伍壮大后,又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乾的“可久”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卦象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可久”与“贤人之德”是因果关系。为什么能够有旺盛的生命力?那是因为领导者的“贤人之德”,也就是德才兼备,故乾卦的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象征着天长地久,君子的自强不息就是“贤人之德。”

坤的“可大”是一种宽广无比的包容,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易经》称之为厚德载物,与坤的卦象也是一致的。为什么能够不断地壮大?那是因为是“贤人之业”。比如,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的解放而奋斗,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故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天下人民谋幸福,这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同样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拥护。

“易简”是“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总结,概括起来就是道德,道就是路线的规划,属于理论,德则是能力的表现,是实际工作能力。

道德自诞生之时起就成为天下人民的行为准则。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就是“天下之理得”。自古以来,道德就是立国之本,掌握了它就能建功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一席之位。比如,商朝的灭亡就是因为纣王的无道,周朝能够取而代之是因为文王的盛德。

最后总结:乾坤之道是五帝时期的社会道德,经过周人发扬光大后,成为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