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龙血树(学名:Dracaena cambodianaPierre ex Gagn.)是天门冬科、龙血树属植物。植株高3~4米,树干粗短,树皮灰褐色,纵裂,枝、叶十分繁茂,墨绿色的带状叶片聚生于茎和枝顶,几呈套叠状,抱茎,无柄,圆锥花序长约30厘米,花每3~7朵簇生,绿白色或淡黄色。柬埔寨龙血树分布于中国、越南、柬埔寨;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省,生于林中或干燥沙壤土上。已知寿命最长的树种,能活到8000岁。[1][4][8]
柬埔寨龙血树的茎干树皮割破后会流出暗红色的树脂,俨如血液一样,俗称“龙血”,能提取一种名贵的中药“血竭”或“麒麟竭”,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良好功效,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是治疗跌打损伤、活血、止血的特效药;它还是做油漆的原料。 柬埔寨龙血树,树形优美,生长缓慢,可用于园林观赏,也是美丽的室内植物。[1][3][6]
其野生资源已非常稀有。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为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3][6]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龙血树属植物
共21个词条11.1万阅读
香龙血树
香龙血树(Dracaenafragrans(L.) Ker Gawl.),天门冬科龙血树属木本植物。茎粗大,有很多分枝;树皮为灰褐色或淡褐色,树干直立;叶片宽大且为鲜绿色,弯曲成弓形,有光泽;花小,颜色为黄绿色,有芳香味;果实为橙黄色。香龙血树的树干受伤后,分泌出一种有色的汁液,即所谓“龙血”而得名。 香龙血树原产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是驰名世界的珍贵硬木,主要生长在巴西沿海的大西洋林区,中国南方部分省区,以及泰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和美洲等地也有分布。香龙血树性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也能耐阴,适合室内养护,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不耐寒冷和霜冻。香龙血树的生命力极强,部分遭遇火烧后仍可萌发绿芽。香龙血树的繁殖方式一般是扦插和组织培养繁殖。香龙血树树形优美,能够吸收二甲苯、甲苯、三氯乙烯、苯和甲醛等有害气体,还有着长寿富贵、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常用来装饰宾馆、饭店的厅堂或会议室及商店的门面,别具风格,被誉为“观叶植物的新星”。 《新修本草》和《海药本草》记载其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
也门铁
也门铁(Dracaena arborea (Willd.) Hort. Angl. ex Link)是天门冬科龙血树属常绿小乔木,高60-120厘米。叶聚生于茎干上部,宽条形无柄革质;叶片中央有一金黄色宽条纹,两边绿色,尖稍钝弯曲呈弓形;伞形花序,花小黄绿色。也门铁原产于热带非洲,在中国南北方均有栽培。也门铁喜温暖潮湿,喜光耐荫但怕阳光直射,适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主要繁殖方式为扦插和分株繁殖。也门铁树干粗壮,叶片剑形,碧绿油光,是室内大型盆栽花木,尤其在宽阔的客厅、书房、起居室内摆放,带有南国情调。其还能有效去除室内的甲醛、二甲苯、氨等有毒物质,蒸腾能力强,可调节室内小气候。也门铁叶片层叠而生,有“步步高升”之意,是乔迁新居、公司开业、年节送礼的礼品花。其花语为:珍爱。
百合竹
百合竹(学名:Dracaena reflexa)为天门冬科、龙血树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直立上部有分枝,节间短。叶松散成簇生长,叶片线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全缘,叶色碧绿而有光泽;花为白色、较小,但花序比较长,能达半米;浆果近球形,具1-3颗种子。在中国有广泛栽培,中国华南地区有大量引种栽培。百合竹喜高温多湿,生长适温20-28℃,耐旱也耐湿,宜半阴,忌强烈阳光直射,越冬要求12℃以上,对土壤及肥料要求不严。百合竹耐荫性好,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可盆栽置于阳台、客厅和窗台观赏,也适用于插花。
富贵竹
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Sander)是天门冬科、龙血树属常绿亚灌木,株高4米左右。叶互生或近对生,纸质,叶长披针形,具短柄,浓绿色。伞形花序有花3-10朵生于叶腋或与上部叶对生,花冠紫色。浆果近球形,黑色。富贵竹原产加利群岛及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量引进中国。喜阴湿高温,适宜温度为18-24℃,耐涝,耐肥力强,抗寒力强,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的沙质土或半泥沙及冲积层黏土中。其品种有绿叶、绿叶白边、绿叶黄边、绿叶银心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Ⅱ级)
共438个词条7.0万阅读
桧叶白发藓
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 Müll. Hal.)是白发藓科、白发藓属植物。植物密集丛生,茎单一或分枝。叶群集,基部叶细胞长方形或近方形。多生于海拔1300-3600米的阔叶林内树干和石壁上。
多纹泥炭藓
多纹泥炭藓(Sphagnum multifibrosum X. J. Li & M. Zang)是泥炭藓科、泥炭藓属植物。体形粗壮,淡绿带黄色,茎及枝表皮细胞密被螺纹及水孔。茎叶扁平,长舌形,枝叶阔卵状圆形,先端圆钝,密被螺纹。生于海拔1800-3200米的山地沼泽地、高山杜鹃云杉林地及水湿的岩壁上。
粗叶泥炭藓
粗叶泥炭藓(Sphagnum squarrosum)是泥炭藓科泥炭藓属的植物。植株较粗壮,黄绿色带白色;茎高10-15厘米,表皮细胞壁薄,茎叶疏生,无色细胞壁具分隔,稀有螺纹和水孔;枝叶瓢状卵圆形,尖端背仰,细胞壁有螺纹及水孔,叶横切面绿色细胞偏于背面;雌雄同株;孢子黄色。粗叶泥炭藓分布在中国内蒙古,四川,云南等省地,在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多生长于黄花落叶松林下、森林沼泽地上及低洼积水处。粗叶泥炭藓全草可入药,其味淡、甘,性凉。归肝、肺经。有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目赤红肿、目生云翳等症状。亦可作制造颗粒肥料的优质原料。粗叶泥炭藓可做精密仪器包装的材料,也可做褥、垫的填充物。
角叶藻苔
角叶藻苔(Takakia ceratophylla (Mitt.) Grolle)是藻苔科藻苔属植物。角叶藻苔地下根状茎的斜生部分和向下部分都发育良好,植物体为茎叶分化,辐射对称,直立,纤细,柔弱,绿色或黄绿色,密集丛生,稀少分枝,匍匐横茎常交织生长,无假根,地上茎厚壁,中部茎的横切面均为厚壁,大小近似;叶不规则螺旋状在生茎上,叶裂片圆柱形。格罗莱经过细心考证,推翻了米滕的结论后,认为这种植物其实是藻苔植物属中的另外一个种,并将其命名为角叶藻苔。角叶藻苔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西藏,以及尼泊尔、印度、美国西北部阿留申群岛等。通常见于高山潮湿林下或灌丛下,石生或者生于地面。角叶藻苔是通过有性繁殖的苔藓类。角叶藻苔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登记为极危(CR)保护等级。
中文名
柬埔寨龙血树
拉丁学名
Dracaena cambodianaPierre ex Gagn.[1]
别名
云南龙血树、山海带、小花龙血树、海南龙血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木兰纲
天门冬目
天门冬科
龙血树属
柬埔寨龙血树
命名者及年代
Pierre ex Gagnep.,1934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目录
- 1形态特征
- 2产地生境
- 3生长习性
- 4繁殖方法
- ▪种子繁殖
- ▪组织培养
- 5栽培技术
- 6病虫防治
- 7主要价值
- ▪药用
- ▪观赏
- 8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 ▪种群现状
- ▪保护措施
- 9植物文化
播报
形态特征
乔木状,高在3~4米以上。茎不分枝或分枝,树皮带灰褐色,幼枝有密环状叶痕。叶聚生于茎、枝顶端,几乎互相套迭,剑形,薄革质,长达70厘米,宽1.5~3厘米,向基部略变窄而后扩大,抱茎,无柄。[4]
圆锥花序长在30厘米以上;花序轴无毛或近无毛;花每3~7朵簇生,绿白色或淡黄色;花梗长5~7毫米,关节位于上部1/3处;花被片长6~7毫米,下部约1/4~1/5合生成短筒;花丝扁平,宽约0.5毫米,无红棕色疣点;花药长约1.2毫米;花柱稍短于子房。浆果直径约1厘米。花期7月。[4]
柬埔寨龙血树
播报
产地生境
柬埔寨龙血树分布于中国、越南、柬埔寨;在中国产于海南岛(三亚、乐东)。生于林中或干燥沙壤土上。[4]
播报
生长习性
龙血树是生长缓慢而耐干旱的喜光性植物,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的裸露花岗岩和石灰岩的石缝残积土中或紧贴石壁生长于砂壤土中,属于典型的岩石伴生植物。已知寿命最长的树种,能活到8000岁。[6-7]
柬埔寨龙血树
播报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龙血树4~5月开花,8~9月种子成熟,当种实成熟至暗红色,种皮软化时,种子完全成熟。当全株有2/3种实呈暗红色,开始有少许果实从母株脱落,是采种的最佳时机。采种时要避免损伤枝叶,影响来年结果。果实采收后堆沤3~5天,待果实完全软化后及时处理,用手搓揉,将果皮、果肉冲洗干净,种子呈白色,千粒重150~200克。
柬埔寨龙血树(6张)
种子不宜久放,最好随采随播。苗期怕水,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苗床采用细砂拌椰糖按6:1的比例作为育苗基质,以增加透气度,减少苗期的病害。采用高床育苗,苗床宽1米,长6~8米。采用撒播,密度不宜过大,以1800~2000粒/平方米为佳,播种后约20天发芽,发芽之前苗床要搭70~80%遮光网,发芽率达70~80%。待种子发芽整齐后,换上60%以下的遮光网,且适当增加光照,早晚各浇水一次,保持床面湿润。
组织培养
以柬埔寨龙血树优良母株顶芽和茎段为外植体,切成约2~3厘米厚的段状,经消毒处理后顶端朝下接入MS基本培养基中,2~3天后待残留在叶柄缝隙中的升汞完全流出后,再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中暗培养,使腋芽长至高约1~1.5厘米时把腋芽从母体上挑下,去顶至0.5~0.8厘米左右接种到MS+6-BA3.0毫克/升+NAA0.2毫克/升的培养基中,待芽基部膨大至直径约1.0~1.5厘米大小的球茎(形成愈伤组织)且围绕基部长出一圈高约0.2厘米的小芽时把球茎对剖。接种到MS+6-BA1.0~2.0毫克/升+NAA0.2毫克/升的培养基中扩繁,待小芽长到1厘米高时把原团块按2~4个芽/团块分切,增殖倍数可达2.5~3.0倍。几个周期后库存达到一定数量,将团块接入MS+6-BA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的培养基中壮苗长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切取H>4.0厘米的单株接种到1/2MS+IAA0.3毫克/升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5~20天生根率达95%以上。炼苗5天左右后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5]
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
腋芽的生长情况
腋芽的生长情况
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
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
芽的增殖
壮苗
生根苗
炼苗
播报
栽培技术
当小苗长至4~5厘米,4片叶时,便可移入营养杯中进行培育,因龙血树无明显主根,营养杯规格为高10厘米,口径为10~12厘米,基质最好以表土加细砂按1:1配比,有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龙血苗期生长缓慢,一般一年苗高只有25~30厘米左右。要注意追肥,移入营养杯后3个月内主要施氮肥,以1:600倍水尿素,每7天施一次,有利于根系发育促进养分良性循环,3个月后开始施复合肥,以利于调整茎干生长。幼苗经过约18个月的栽培,苗高40厘米左右时即可装盆。龙血树实生苗多用于盆栽,作为室内或庭院的观赏植物,大田栽培的还较少。[2]
播报
病虫防治
龙血树苗期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炭疽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形成叶枯,苗木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可用代森锰锌70%可湿性粉剂或50%的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进行喷洒,一般7~10天一次,连续3~4次,具有较好的效果。[2]
龙血树苗主要受红蜘蛛危害,红蜘蛛属于螨类害虫,多群集于植株叶片的背面,结网掩体,吸取液汁。龙血树受其危害后,叶片褪色、枯萎,甚至脱落,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化学防治方法:用20%的三氯螨醇乳剂加入800~1000倍水喷洒,也可用50%的敌敌畏乳剂加入1000~1500倍水喷洒,每7天喷洒一次,共喷3~4次,可以起到良好的杀伤和控制作用。[2]
播报
主要价值
药用
海南龙血树的茎干树皮割破后会流出暗红色的树脂,俨如血液一样,俗称“龙血”,能提取一种名贵的中药“血竭”或“麒麟竭”,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良好功效,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是治疗跌打损伤、活血、止血的特效药。它还是做油漆的原料。[1]
观赏
海南龙血树幼树株形优美规整,叶翠绿,是现代室内装饰的优良观叶植物,中、小型植株可点缀书房、客厅和卧室,大中型植株可美化、布置厅堂。其对光线的适应性较强,在明亮的室内可长期摆放,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室内盆栽,园林绿化植物。[5]
海南龙血树(花)
柬埔寨龙血树(花)
柬埔寨龙血树
柬埔寨龙血树(花)
播报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二级。[3]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易危(VU)。[9]
种群现状
人类对柬埔寨龙血树野生资源的掠夺性采挖和对其生境的破坏造成柬埔寨龙血树野生资源的分布范围缩减,分布点数量变少。截至2018年,在中国,从文献和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来看,野生柬埔寨龙血树种群的分布点不会超过20个,而且多数种群内的个体数量很少,在100株以下;种群估测数量能在500株以上的仅有三亚的大小洞天、昌江的昌化大岭和万宁的大洲岛。[6]
保护措施
对濒危植物的保护主要有三种方法: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保护。随着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的进行,一种新的野生植物保护方法“近地保护”被提了出来,即在物种现有分布区(点)范围内的附近,选择与其相同气候和相似的生境建立人工保护点。此方法经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比较论证,认为它对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大大优于通常的迁地保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保护方法。在就地保护中,对于生活史中存在薄弱环节的濒危物种种群,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措施,如采用实验室辅助种子萌发,待幼苗长至一定大小时,再移植回原种群。
https://www.xhspx.com/index.php/vod/detail/id/269816.html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