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的书院,始于唐,兴于宋,最初是唐明皇为皇室修书所建。
五代时期因战争原因,官学衰废,民间笃学之士开始建立书院自由讲学;两宋时期,书院曾盛极一时,私办官助、半官半私或完全官办的书院皆有。南宋后期至元,才完全成为官学。
明清时期,书院先是遭到官方限制,后又得到提倡得以再度兴荣,一直到清末光绪帝下令“废书院、兴学堂”,才被西式学堂取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即便如此,国人对书院仍保留着特有的情怀,书院精神更以文化的方式,在国人的血脉中永葆青春。
其中,湖北省安陆市的汉东书院,作为创立于清乾隆年间的鄂东北地区最大官学,关于书院风物、历史,和与书院优秀学子有关的传说,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并被列入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透过这些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传说,汉东书院的风骨仍能历历在目。
01
据史料记载,汉东书院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并于次年竣工。
竣工前的某一天,监工找到安陆县丞,示意书院门前的青石兽,尺寸大过了府衙门前的石狮子,怕有不妥。
县丞了解情况后,马上向知府请示。
汉东书院本是德安府与安陆县合办的贡院,但原任知府在书院建成前就已调任,新任知府嘉谟由于刚刚到任,还在熟悉辖内民情的阶段,每日虽勤于政务,对书院的建设却没有给予过多关注。
听到县丞说明情况后,嘉谟果断建议将青石兽移入书院园林,并在书院大门两侧放置石鼓。此时已是四月,正是农忙时节,县丞于是提醒,石鼓虽雕工容易,但到深山采集青石,仍会耽误农事。
性情豪爽的新任知府于是笑道:“那就就地取材用红石,一面雕麒麟飞天,一雕面花,花是八个瓣还是九个瓣,让工匠看着办就行。”
没想到几年后,石鼓上的花,却成了嘉谟被弹劾的理由:汉东书院门前石鼓背面的花瓣,一侧八瓣,一侧九瓣,被参是有了谋反之心。
乾隆得知此事后,询问纪晓岚,书院竣工时在任的知府是何人,又如何看待此事。
不等纪晓岚答话,已是五品三等贴身侍卫的和珅急忙应答,是自己的外祖父嘉谟,并称外祖父和自己一样,对皇上只有忠心。
精明如乾隆,本就将弹劾之词视为无稽之谈,特意在和珅面前询问纪晓岚的看法,无非是借机敲打和珅。
纪晓岚也不认为石鼓上的图案与谋反有何关系,遂将麒麟解释为广聚人才,一八一九的花瓣,解释为八旗与九州,意为八旗九州天下一统。
乾隆对和珅的态度,和纪晓岚的解释都很满意,于是不但没有惩戒嘉谟,还升了他的官。而有广聚人才寓意的石鼓,也成为了汉东书院的宝物。
02
除了石鼓,汉东书院一老一少的学子,也是汉东书院传说中,常被津津乐道的一部分。
一老,就是汉东书院里,年龄最长的学子,八十岁时才在童试中以优秀的成绩,被选入安陆县汉东书院学习的张瑜。
传说,张瑜小时候抓周抓到一支毛笔,因此被认定是读书的料。更有算命先生称他是文曲星被贬下凡,只有高中才有机会重回天庭。
张瑜家境殷实,父母对文曲星下凡的说法深信不疑,为了让张瑜安心读书,家里几乎什么活都不让张瑜干。
这虽然让张瑜有更多时间读书,但因少与人接触,却造成了张瑜的“社恐”——一到考场就紧张得浑身瑟瑟发抖、大汗淋漓,有时甚至还未入考场,就大病一场。
为此,一直到四十余岁,张瑜还没有通过童试。儿女们都劝他放弃,他自己也有了放弃的念头。
但张瑜的母亲,却说什么也不同意,认为这些只是文曲星下凡该经历的劫数,还将算命先生“只有高中才有机会重回天庭”的说法告诉儿孙们。
张瑜的儿女皆是孝子,从此一心支持父亲张瑜读书考功名。就这样又经过多年的坚持,80岁时,张瑜终于通过了云梦的童试,并被送入安陆汉东书院学习。
在书院学习三年后,83岁的张瑜在德安府的乡试中中了举人,86岁时在京城的会试中再次榜上有名。
而张瑜作为汉东书院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学子,其永不放弃的求学精神,早已成为汉东书院精神的一部分。
03
说完最年长的学子,我们再来看看书院里最年轻的学子吧。
与张瑜八十岁才考入汉东书院不同,赵俨威在还迈不过试院的门槛时,由其家人抱过门槛,才得以参加考试,并进入汉东书院学习。
十岁就成为生员(秀才)的赵俨威,三十六岁中举,还曾两次东渡日本留学,并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除了少年成名,赵俨威还有一件被人称颂的事,便是送女读书。
要知道,那时人们的观念中,并不支持女孩子进入学校读书学习。共有四女一子的赵俨威,起初也是在家里请了家庭教师教女儿们读书。
1928年,湖北安陆省立第十中学,开始招收女学生,还是男女混合的班制。作为安陆有史以来第一次招收女学生,引起的社会反响极大。
许多有进步思想的女孩虽然想报考,但几乎都会遭到家庭的反对和亲友的阻挠。
当时,赵俨威的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开明的他一边为仍在身边的两个女儿报了名,一边还极力劝说邻居们,也送女儿去报考。
可即便如此,应考当天实际参加考试的女孩,也只有三人,其中两个均是赵俨威的女儿。
后来,这个被当时认为“大逆不道”的男女混合班还遭到了取缔,要求在籍女学生单独为班,学校不得再招收女学生,但却没能制止一心求学的女学生们。
安陆省立第十中学首届女学生毕业时,共有十二人。
而在这场堪称安陆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中,汉东书院学子赵俨威的功劳,显然不可忽视。
04
当年的汉东书院,随着清末“废书院、兴学堂”,成为了汉东中学。后来还曾更名为省立第八中学、安陆县城关小学等,1998年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
作为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的校史——《汉东书院传说》,是湖北省首个申遗成功的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让汉东书院之名为人熟知的同时,更为新时代的安陆市紫金路小学校,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愿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开创更为辉煌的新时代校史,也愿中华历史中悠久的书院精神,能够绵延不绝!
参考资料:
安陆市府城紫金路小学官网
湖北省非遗名录:汉东书院传说
作者:林小悄
编辑:楚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