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芬、邵丹红

湖州市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近日,丰收喜报传来——湖州市夏粮收获面积37.42万亩、总产量1.12亿公斤、单产299.71公斤/亩,同比分别增长0.7%、1.4%和0.7%,单产比浙江省平均单产高3.51公斤/亩,居全省第一。

夏粮包含谷物、豆类、薯类。据介绍,这些年,湖州持续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因地制宜推进“单改双”(单季稻改为早稻+晚稻),并进一步发展“三熟制”(稻—稻—麦、稻—稻—油等),为保持粮食增产态势拓展发展空间。随着“三熟制”推广,小麦成为夏粮扩面增产“主力军”,今年生产面积比2023年增长4%,总产量增长3.7%。

带着喜报行走沃野田畴,一望无垠的田野、自由穿梭的无人机、蹲在田间的农技人员、笑容灿烂的粮农,夏粮“三增”中的一个个新故事令人振奋,湖州市全年粮食生产力冲“八连增”、单产“九连冠”的图景愈发充实、丰盈。

“田管家”来了

天高云阔,白鹭翩跹,连片稻谷就像一块大绿毯子。站在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高地村,入目景色令人沉醉。

“田管家”袁正亮结算完这季小麦的收成,会心一笑:“今年收购价不错,产量也有增加。”

袁正亮原是一名种粮大户,2022年当起了高地村的“田管家”,负责该村3000亩田的种植,每年除了上交给村集体215公斤/亩稻谷外,其余田地的收成归他所有,这大大提高了他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这季小麦,他铆足了劲,亩均产量达到500公斤左右。

何为“田管家”?跟种粮大户有啥不同?这是小浦镇创新探索的模式,是在保持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将经营权从村民转移到村集体,村集体通过成立农业强村公司,聘请专业经营主体运营整村流转后的承包地。

经过田块拆零并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地村800多块田化整为零,有效耕作面积增加了350亩。在“田管家”的精耕细作下,亩均化肥用量减少约12%、增产约10%,每亩节本增效300多元。

“去年这块‘绿毯子’也给村集体增收了59万元呢!”站在田埂上,高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金瑞章既感慨又兴奋。

感慨的是,曾经无人问津甚至被认为是无法复种的撂荒地,如今充满生机;兴奋的是,整理出来的3000亩成片田不仅给村集体增收,还致富村民,也激活了农业经营主体。

除了统一流转外,该村还因地制宜,允许有“插花地”、留出了“机动田”,为那些眷恋土地、有种植需要的村民保留了一个“情结”。妙哉!

年轻人夺“冠军田”

眼下,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曹家簖村农田里,绿油油水稻长势正旺。1988年出生的新种粮大户周鹏站在地边,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

“您这里很热闹呀?”记者好奇地上前询问。

“我这里是今年吴兴区的‘冠军田’!今年小麦亩产545.74公斤!”说到自家的田,周鹏掩饰不住自豪,“经过现场实收、称重、水分测定、取样测杂,专家组认定我种的小麦刷新了吴兴区的高产纪录。”

周围的人啧啧称赞,纷纷向周鹏“取经”。

“这几年农业设施大大改善,地的硬件‘给力’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种子也用了新品种——浙华1号。好种加好田,一准高产。”周鹏一股脑儿道出了自己的秘诀。

指了指地头的泵房,周鹏继续说:“我这田里铺上了滴灌管道,不再像过去大水漫灌;还有,你看我这飞防无人机,省时省力哟。”说起地头上的事,周鹏停不下来。

“地头田间如绣花,一针一线不能差。小周今年这‘花’绣得好。”种粮大户们爽朗的笑声在田野上飘荡。

“在梅雨季时间长、雨量大等不利气候条件下,能有这样的产量不容易啊!”专家组表示。

采访中,我们屡屡听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种田用水不愁”“农技专家们科普的防虫减灾技巧今年用上了”……

科技到田、模式更新、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这样的亩产量以后应该会成为我们种粮的常态吧!”现场一位种粮大户说。

手机能“种田”

AI与农田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给出答案:万亩方,机械跑,一人管,掌耕种!

夏日,旧馆街道港胡村农田里,喜人的青绿连天接地。田边,种粮大户左子根盯着手机,不时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大屏幕上的内容。

“老左,你天天在这划拉手机,不进地看看稻子?”路过的村民见状问道。

“我的手机上有‘神器’,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分析作物长势、缺不缺水,还能按照数据精准用药用肥呢!”说着,左子根在手机上演示起来。

我们凑上前去,看到左子根登录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在区域农情数据一张图上,农田墒情、庄稼长势、病虫预警、轮作休耕、产量监测等,都可以全流程查看。

“我就是根据平台提供的方案,按比例科学种田。今年的麦子收成很好,粒粒饱满,高发的赤霉病都有效防治住了。”这时,左子根蹲下身子,拔起一株稻苗,捻开叶片和根须,仔细查看稻苗生长和土壤墒情,自信地递到我们眼前,“你们看,壮实得很!”

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字“健康报告”对症下药、喷施药肥用上了无人机、翻垦农田有了无人驾驶农机做帮手……靠机械、数据来种田,是当地种粮大户学会的新技能。

有了智能化的装备,种地更加精准化,作物长势、粮食产量的稳定性也更高。2024年全省小麦赤霉病普遍重发生,湖州有效精准防治,避免了3577万公斤小麦发病。

近年来,湖州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装备应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