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本文为海桥营销和八鲜过海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务必在文章前面注明出处(本文转载自八鲜过海微信公众号),否则必究!
海桥营销和八鲜过海,从事中国市场进口海鲜营销服务近20年,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开创者和引领者。我们见证了中国海鲜进口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来料加工到国内消费的整个过程。
最近,经常有周围的朋友在问?为什么近些年中国的进口海鲜行业发展这么快?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吃进口海鲜?消费者在选择进口海鲜的时候,最看中什么?
本文我们就来试图回答一下这个灵魂三问的第一问!
灵魂三问之一:为什么中国的进口海鲜增速这么快?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海洋捕捞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
作为渔业捕捞大国,中国是从1980年代开始崛起的,直到1998年达到第一巅峰(当年捕捞产量1547万吨,全球占比17.8%);随着中国远洋渔业崛起,在2015年达到第二巅峰(当年捕捞产量1665万吨,全球占比18.0%);2022年中国渔业捕捞产量1318万吨,全球占比14.3%,依旧是全球第一,但全球占比在逐年下降。
2015-2022,中国渔业捕捞(海洋捕捞+远洋渔业+淡水捕捞)产量全球占比,从18.0%持续降落到14.3%。这说明两个问题:1、中国渔业捕捞全球占比正在逐渐减少,2、中国沿海渔业资源正在逐渐减少!
中国与全球渔业捕捞产量对比(海桥营销整理)
中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EEZ面积只有877,019平方千米,全球排名第13位,与EEZ面积大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不在一个档次上,甚至不如日本、新西兰、英国、巴西、加拿大、印度、马达加斯加、阿根廷。
因为全球95%的海洋渔业资源,都集中在沿海200海里大陆架及延伸区,EEZ面积大小就成为衡量各国渔场大小的主要指标。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示意图(来自网络)
中国EEZ面积全球排名第13位,中国渔业捕捞(海洋捕捞为主)产量长期排名全球第1位,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沿海的捕捞强度比世界各大海洋大国(通常也是渔业资源大国)要高很多,中国的捕捞过度也比其他海洋大国要严重得多!
各国200专属经济区面积比较(海桥营销制图)
中国沿海捕捞过度的直接后果:1、经济型高价值鱼类资源越来越少(如野生的大黄鱼、小黄鱼、银鲳、乌贼);2、幼鱼和杂鱼占比居高不下(近年来中国强制捕捞控制幼鱼比例不得超过20%,但效果不明显);3、经济型高价值鱼类养殖越来越多(如养殖的大黄鱼、海鲈鱼、金鲳鱼、乌贼);4、野生的进口海鲜需求日益增长(如进口的带鱼、银鲳、格陵兰比目鱼、大西洋真鳕)!
结论一:中国沿海过度捕捞,是进口海鲜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水产养殖大国,中国是从1990年代开始崛起的,直到2000年达到巅峰(当年养殖产量2975万吨,全球占比69.2%);2022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7539万吨,全球占比57.6%,依旧是全球第一,但全球占比是在不断降低,2013-2022年期间占比维持在57%左右,部分原因是近些年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水产养殖的迅速崛起,挤压了中国水产养殖的扩张空间。
中国与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对比(海桥营销整理)
中国的水产养殖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
海水养殖方面,主要集中在滩涂、浅海、近岸养殖,以普通网箱和深水网箱为主,水深一般不超过25米!深远海养殖在中国还刚刚起步:
数据来源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深度分析,可以阅读八鲜过海和海桥营销近日的热门文章:
中国海水养殖装备升级:从普通鱼排到重力网箱,从桁架平台到养殖工船!
远海养殖 VS 深海养殖:中国的远而不深,挪威的深而不远!
数据来源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结论二:中国近岸海水养殖密度过高和工业化导致富营养化,使近岸养殖基本饱和!
淡水养殖方面,中国主要依靠池塘、湖泊、水库、稻田养殖。2023年池塘养殖水体面积稳定,湖泊养殖、水库养殖、围栏养殖和网箱养殖的水体面积增长迅速,工厂化养殖的水体面积大幅减少!
一般来说:受水资源限制和产业升级影响,未来中国的池塘养殖面积将维持稳定,养殖池塘水体有限导致开放水体(湖泊水库等围栏和网箱)养殖面积增长,同时工厂化养殖面积增长!
但2023年工厂化养殖面积却出现萎缩。我们认为原因是市场疲软和消费降级,导致(高成本、高价格的工厂化养殖)高档淡水鱼虾需求萎缩,(低成本、低价格的池塘和开放水面养殖)普通淡水鱼虾需求稳定或增长。
数据来源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全球水资源主要是海水和咸水(97%),淡水资源只占3%。淡水资源中,地下水占30.1%(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和稻田养鱼),地表水只占0.3%,主要集中在各大湖泊中,河流中的淡水只占2%;而中国并不是一个湖泊蓄水量很大的国家(主要都是浅水湖,深水湖很少)。
池塘养殖和稻田混养,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特别是池塘养殖。但是挖掘养殖池塘,往往要占用耕田。在国家对占用耕地严格限制的政策下,池塘养殖面积已经无法扩大,只能根据市场需求更换养殖品种。
全球水资源分布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在全球的大河资源中国,中国还算不错,径流量排名全球第六(因为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但人均径流量排名却很低(因为人口众多)。加上最近几年长江全流域禁渔,黄河和珠江等大河季节性禁渔,中国的大江大河可以贡献的水产品非常有限)!
全球主要国家河流径流量比较图(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大江大河支流和小支流上的一些河道和水库、湖泊,近年来却日益受到养殖户青睐。主要原因是上面说的养殖池塘面积有限,池塘养殖向河道水库湖泊(的围栏养殖和筑坝)养殖外溢,承包这些开放式水体的养殖户日益增多!
结论三:中国有限的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无法继续支撑淡水池塘养殖的大规模扩张,向开放水域的围栏和网箱养殖外溢。受消费升级影响,低端淡水鱼类养殖需求逐渐减少,肉食性中高端鱼类养殖和鲜活幼杂鱼饵料需求增长。淡水工厂化养殖产量高、成本也高,但2023年受消费降级影响规模暂时萎缩!
减少冰鲜幼杂鱼投喂:可大幅度减轻沿海幼鱼捕捞压力!
总结:为什么中国的进口海鲜增速这么快?
A、国内供应短缺
1、近海渔业资源承受过大压力。捕捞过度,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不足以让资源有效恢复!
2、远洋渔业捕捞产量不再增长。过洋入渔逐渐停止,公海捕鱼各种限制,鱿鱼资源日趋枯竭,自主休渔效果待看!
3、沿岸浅海养殖饱和富营养化。海水养殖逐渐转向近海甚至外海,但需巨额投资和大型设施!短期内增产效果有限!沿海海域的工业排放和富营养化,也造成浅海和近岸水域越来越不适合发展养殖!
4、淡水养殖受到各种限制明显。稻田养殖受水稻种植面积限制无法增产,池塘养殖受塘租涨价和水费电费涨价影响,水库养殖受环保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影响较大,围栏养殖受大水面环保和生态旅游限制。
B、国外供应增长
1、1990年代禁渔政策收效明显。例如,加拿大从1992年开始禁止纽芬兰渔场的大西洋鳕鱼捕捞,从1995年开始禁止新萨斯科舍渔场的加拿大红鱼捕捞,经过20多年的禁渔和检测试捕,2024年这两种渔业已经正式恢复商业捕捞。其他西方国家也都在1990年代对各种的捕捞过度的渔业实施长期禁渔,这些年都陆续恢复商业捕捞,并实施捕捞配额制度!
加拿大红鱼重开商业捕捞,大西洋沿岸各省争抢捕捞配额!
加拿大大西洋鳕鱼种群恢复喜人,不久有望重开商业捕捞!
2、可持续渔业运动逐渐显出效果。以MSC为代表的可持续渔业运动,在环保组织和消费者组织的推动下,近年来已经深入人心。截至2023年,全球MSC蓝色标志产量的销售量已经达到1226万吨;全球53%的野生金枪鱼和75%的野生白肉鱼(鳕鱼等)获得了MSC可持续渔业认证!
2023年全球可持续海鲜市场销量(MSC官网)
2023年全球可持续海产主要品类占比(MSC官网)
3、捕捞配额制度被全球广泛接受。与传统的禁渔期、禁渔区、限制渔具、限制网目、限制幼鱼比例、保护产卵场等措施相比,捕捞配额制度已经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被广泛接受和实施;引入捕捞配额制度是获得MSC等可持续渔业认证的前提条件。中国政府一直在考虑引入捕捞配额制度,但目前还没有实施。早日引入捕捞配额制度,是恢复中国沿海渔业资源的根本措施。即使引入捕捞配额制度,到渔业资源恢复,一般也需要至少10年时间。捕捞配额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过度捕捞,根据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试捕结果,按照资源生物量的一定比例(一般为5%)设定每年的捕捞配额,再分配给各个渔区和各条渔船。
4、新渔场新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内的巴伦支海渔场、楚科奇海渔场的渔业资源、南极洲附近海域的南极磷虾资源、各大洋公海的鱿鱼资源,近年来不断得到开发利用。新的渔船和探鱼技术,保障了这些极寒海域、公海海域的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顺利进行。
5、各国海水和咸水养殖发展迅速。厄瓜多尔、印度、印尼、沙特等国家的南美虾和黑虎虾养殖发展迅速,越南的巴沙鱼养殖发展迅速。挪威、智利、澳洲、加拿大等国的大西洋鲑鱼养殖发展迅速。这些优质的养殖水产,近年来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海鲜进口的主力军。
6、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逐渐提高。随着科技进步和监管加强,探鱼和捕捞效率在不断提高,海上兼捕和非法捕鱼逐年减少,船上活鱼活虾活蟹加工冷藏和运输成为主流,二次冷冻海产被一次冷冻海产逐渐替代,船上鱼糜直接加工成为趋势,加工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都让宝贵的渔业资源和捕捞养殖产品,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一方面增加了消费者福利,一方面减少了各种浪费,相当于增加了市场供给。
接下来的文章,我们会回答灵魂之问的第二、第三个问题,敬请期待:
灵魂三问之二: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进口海鲜?
灵魂三问之三:消费者选择进口海鲜最看中哪一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