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6月底、7月初,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新文学社团“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郁达夫所寓居的杭州城内连日炎热酷暑。日间最高温度常达四十一二摄氏度之上,以至于马路上的柏油都熔化了,河水井水也都干涸了,每天都有人因中暑而死,床椅桌席尽如热水壶,晚上要到午夜过后、凌晨二时左右才能略睡。
位于北九水双石屋道旁的黄苗子书法郁达夫诗作
为避暑热,郁达夫应友人汪静之、卢叔桓之函邀,偕妻子王映霞、儿子郁飞于 7月6日离开了杭州,乘船北上避暑。在青岛和济南,郁达夫都留下了踪迹,翻开其当年日记,文人意趣跃然纸上。
青岛像一个大家闺秀
1934年7月13日,郁达夫所乘坐的海船午后一时入港。当晚,郁达夫一家借宿在汪静之(当时在青岛市立中学任教)的同事卢叔桓家。第二天,郁达夫一家移居至友人早已为其租好的位于广西路38号的骆氏楼上,此后的一个月时间内,郁达夫一家皆居于此。房东骆氏本为杭州人,在青岛已住了近十年,与郁达夫一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在避暑青岛一个月的时间内,郁达夫除了购书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游玩观览、接待来访的友人及接受友人宴请上。
在这一个月的悠闲时光中,青岛给郁达夫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他在文章中写道:“从海道去青岛的人对她所得的最初印象,比无论哪一个港市,都要清新些,美丽些。香港没有她的复杂,广州不及她的洁净,上海比她欠清静,烟台比她更渺小,刘公岛我虽则还没有到过,但推想起来,总也不能够和青岛的整齐华美相比并的。”
“以女人来比青岛,她像是一个大家的闺秀;以人种来说青岛,她像是一个在情热之中隐藏着身分的南欧美妇人。”郁达夫说。
七八元钱,独游崂山
在青岛期间的8月1日,郁达夫去游了崂山。对此次崂山之游,郁达夫在日记中作了详细的记述。
此次游崂山本来是约好与杨金甫同游的,可那天杨因故未能赴约,故郁达夫只好独游了。这天早晨九时许,郁达夫即由寓所出发,经李村、九水等处,十一点到板房,然后步行上山,走了三里多到位于柳树台的崂山大饭店吃了午饭,并登崂山大饭店南大楼,向西南远眺,除望见王子涧上之千岩万壑、石山树林外,还遥见胶州之远山,海色迷茫,亦在望中。
午饭后,郁达夫由柳树台东北面下山,过竹窝,观崂山石屋(当时该处尚有民国十四年绅农领地契据勒石碑二),沿溪而至北九水庙。从九水庙起,路渐狭,沿大石壁与清溪,行七八里而至靛缸湾之瀑布。靛缸湾瀑布旁,有“ 空潭泻春”四大字刻石,为民国二十二年四月郑元坤所书。对面石之上“潮音瀑”三字,系民国二十年八月番禺叶恭绰所题。
三十年代的蔚竹庵暨附近
在当天的日记中,郁达夫还记载,当时由九水庙至靛缸湾中途由王云飞氏别业处北面上山,五里可至蔚竹庵。庵有老道,名李祥资,高密人,住此处三十余年矣,山路开辟,皆由一人经营。山腹亦有小村落,仅茅屋数间耳。附近一带,统名双石屋村。“ 更有河东村、 河西村等名,界限不清,东西杂出,足见十余年前,为荒山官地,居民不多。而柳树台无柳树,竹窝中不风竹,尤觉可笑。”观崂石屋路旁,有大石一,上刻壬子年丰润张人骏与同人莅游题记。自台东镇至崂山,一路上瓜田、树林、耕地很多。田间立矮碑无数,系变相之贞节牌坊。九水与九水庙之间、王子涧旁,有连捷桥题名碑,碑色很古。北九水庙前之保合桥,系光绪二十年、三十年建修者,桥旁有勒石碑记。当时郁达夫所见之碑文,以柳树台西南下竹窝村中段氏妇之节烈碑为最古,系同治四年所立。当时该村中也似以段姓为大族,因道旁墓碑,姓段氏者独多。
郁达夫认为,崂山之胜处,系在东海上之白云洞、华严寺、黄山、青山、明霞洞一带,并打算他日以海船去游。
郁达夫此次游崂山计花钱七八元,花时间十小时,步行五六十里,喝汽水啤酒无数,在溪中入浴三次,至傍晚七时才返回到寓所。在步行回寓所的路上,郁达夫且走且吟,作打油诗二首。其一,想到先前所见栾女舞剑便作《赠栾氏女》 :“ 堂堂国土盈朝野,不及栾家一女郎。舞到剑飞人隐处,月明满地滚青霜”;其二,咏其过李村九水一带时见瓜田内亦设有守夜棚台事:“果树槐秧次第成,崂山一带色菁菁。民风东鲁仍儇薄,到处瓜田有夜棚”。
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
在郁达夫眼中,青岛也绝非没有缺点,他调侃这个停满了外国东方舰队的城市,投喜爱异国颓废情调者之所好,“想去看一点书,做一点事情的人”,难免要“感到头昏脑涨”。结果自己一个字也没有写,一册书也没有读,到了新秋微冷的时候,就匆匆坐了胶济车北上了。
此诗镌刻于双石屋村外路旁巨石上,幅高4米,文为“柳台石屋接澄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后有小字一行刻“自柳树台游靛缸湾蔚竹庵诗一九三四年郁达夫作,一九八一年夏苗子书。”苗子即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夏来游崂山时书。
当时的蔚竹庵只有一名道徒,而且年纪已老,名叫李祥资,山东高密人,在此已30多年,周围的一些小路都是由他一人开凿的。郁达夫一行来到蔚竹庵,见到地处深山里的这座小庙,在四周自然环境的包围中如此清幽,和老道交谈后,更觉得此处不一般,于是文思涌心头,随即吟出七言绝句一首。
蔚竹庵及其附近风景历史照片
这首诗虽短,仅28个字,但道出了蔚竹庵的秀美的特色。柳台,即庵西南3公里的柳树台。石屋,即双石屋。十里清溪指发源于源泉的凉清河,千尺瀑和澄潭指东南0.5公里处三跌落下的潮音瀑和深达5米左右的靛缸湾。蔚竹庵就建在这奇石、溪、瀑、潭和云雾之中,其景犹似江南山水。这首诗由郁达夫的侄女婿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书,1981年夏来崂山,应前市委宣传部长董海山之请而书,幅高4米,刻在内九水的二水路边双石屋村中的巨石上。
前年路过,石刻隐于绿植后已不容易察觉。
本文2013年10月28日由网友发表于城市档案论坛,原文编辑源自大众日报《郁达夫的双城故事》,通讯员刘书龙,记者卞文超;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