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8月10日下午,上海三联书店推出的学术作品《文学三篇:一个政治哲学视角》新书分享会在上图东馆乐享厅举行,活动主题是"现代国家三百年——从斯威夫特到奥威尔",分别邀请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本书作者洪涛,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余明锋作为对谈嘉宾,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黄韬担任嘉宾主持。

作为开场,嘉宾主持黄韬先追述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和洪涛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就读的经历。

随后洪涛教授首先谈了自己撰写这部学术专著的背景——现代国家与现代个体的诞生,现代个体在现代文明中的"自救"与"呼救"。他认为,现代个体因灾难而生,现代个体与生俱来的特点是"自救"。19世纪中叶以后,小说中"自救"的主题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呼救"。可以说,现代个体史是一部"自救"的历史,也是一部"呼救"的历史。

洪涛表示,他之所以挑选这三位作家的著作来研究,是因为这些著作就是现代个体史中的"自救"与"呼救"。他想要继续写个体的拯救史,这部《文学三篇》也想成为整个现代个体的"自救史"或"呼救史"的一部分。

其次,洪涛解释了自己通过小说来看现代国家问题的原因。他认为,现代社会科学立足于确定事实,在事实当中的重要要素之间寻找因果联系,但无法回应或解决价值和信念问题。它的最大缺点是人的缺失。

而小说里面有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的行动的动力不是来自于他的理解,不是来自于所谓的客观知识,而是来自于人的情感。

小说和艺术的中心是人,是要找到人身上最与众不同的东西,最光辉灿烂的地方,最精神性的一面。它是以人的视角来看问题的。因此这部《文学三篇》也是希望从人的角度来对现代国家做一种更全面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涛在现场签售

刘擎教授表示自己读洪涛写奥威尔的文章曾读到凌晨三点,这篇文章令他感到非常惊艳。他认为洪涛教授在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写作是一种艺术。他的学术写作里有一个不断地在跟学术八股范式挣扎的灵魂。也有另一种古典的传承,比如艾伦·布鲁姆也读很多小说,施派的很多人讲莎士比亚、讲国家,理查德·罗蒂特别重视奥威尔。这至少在西方有一个传统,把文学和社会科学放在一起看。这里面的主要关怀是社会等级结构被打破后,人如何安放自己。

刘擎继续指出,当代政治学的思潮是关注两种政体的竞争,洪涛则是看到了所谓古今之争的问题,洪涛认为更根本的问题是古代秩序与现代秩序,而不是东方或西方,这是非常高的洞见,而且是被现在主流遗忘的。

刘擎认为,文学或者人的生活,友情、爱情、家庭和好的公共秩序,就是要把人当做人对待,把一个人当做一个人来对待。洪涛是一个古典的知识贵族的影子,他认为人的尊严和人的个体性、人的独一性,是无法放弃,无法让渡的。

刘擎最后说,他看完这本书,感到这是一个不合时宜者的叹息,但在今天尤为有价值,值得所有人认真对待。

余明锋认为洪涛在这部《文学三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技术政制(注:制没有写错,是和君主制、民主制一样的意思)。技术政制问题的提出,有助于我们在今天去反思我们的生存现状,技术不是单单在提供便利,也在改变我们的观看之道。

现代政治哲学的出发点是个体向权力的让渡,但只是让渡他的服从,个体的内在是没有办法让渡的。信仰、个人的情感等都是个体的事情。但是在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私人领域变得不再私人了。只要翻翻他的手机搜索记录,个人就没有隐私而言。今天我们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处境——随时可能被曝光在围观人群的目光之下。而人性本身是软弱的。

余明锋读《文学三篇》最感动的一个部分,就是谈爱欲的问题之后的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从前人要理解自身,需要把自己区别于动物,但是在今天我们要区别于机器。这时人的动物性开始变成我们维护自身人性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所谓的动物性、身体性是我们身上最古老的部分,在技术时代,它是我们身上的一片没有完全被技术化的自然。而洪老师这本书中担忧我们古老的身体也被彻底的技术化。这会是以一种进步的名义,以一种无限光明的名义来驱逐人性的幽暗。而这个人性的幽暗,恰恰可能是我们今天要去守护的。

黄韬最后总结说,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启示,就是特别强调了生命的特异性,这个世界是如此纷繁复杂,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样的。他认为这本书里有一种对于个体生命的深重的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悲天悯人的作品。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并不是寻求一个答案,更多的是希望提出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学三篇:一个政治哲学视角》 洪涛 著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