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的生活到底如何,现在是网上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但其实这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因为历史记录了,文学描写了,重要的是经历者都还活着。

然而,现在总有人罔顾事实,信口雌黄,说一些欺天欺世欺人欺心的话。比如,前几天看到一个人说,以前上学免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表示反对。我举出的证据是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我说路遥能作证,那时上学要钱,因为书里明确写到了孙少平上学是要交学费的。

平凡的世界》里写,孙少安成绩也是很好的,但是因为家里穷,快要过不下去了,不得不辍学,回家干活,与父亲一起支撑家庭,供弟弟妹妹两人上学。

书中写兰香去喂猪,说这头猪可是他们家的命根子,说年底卖掉,这猪钱就是第二年全家人的“银行”,包括她和她二哥交学费、买书和一些必要的学习用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我顺便用这本书里对过去穷苦生活的描写,反驳了有人说以前没挨饿的假话。《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孙少平一家子贫困的生活:

但这多少年来,庄稼人苦没少受,可年年下来常常两手空空。队里穷,家还能不穷吗?再说,父母亲一辈子老实无能,老根子就已经穷到了骨头里。年年缺空,一年更比一年穷,而且看来再没有任何好转的指望了……

生活贫困的当然不只是孙少平家,而是“队里穷”,整个村子都穷。孙少平上高中,没少挨饿:

现在这一点吃食只是不至于把人饿死罢了……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这一段时间是孙少平最难熬的……只感到两眼冒花,天旋地转……

书里还特别写到了学校食堂的三种馒头“欧洲、亚洲、非洲”,和三种菜“甲、乙、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很多人跳出来叫嚷,甚至大骂路遥,说路遥是一个写小说的,又不是写历史的,能有真话吗?用小说来证明历史岂非荒唐。

还有人说,作家的话是不能信的,改革开放后的这类畅销书都是造谣,都是为了否定那个伟大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现在就是有这么一帮人,怀着对过去深厚感情而胡说八道。但或许他们正是那个时候的获益者。

曾有一个人留言说,自己在过去没饿着,没冻着,生活很好。这种人肯定有,中国那么大,还有的不是普通老百姓,岂能都挨饿?但是,一部分人没饿着冻着,否定不了另一部分人的苦难生活。

小说不能证明,小说都是造谣,国家怎么不把作者抓起来?怎么还给出版?怎么还给《平凡的世界》授予茅盾文学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帮人的脑子奇葩得很,一说挨饿,那就是否定前三十年,这叫什么逻辑?说你脸上有个黑点,就是说你整个脸是黑的吗?你脸上有个黑点,不承认就能没有了吗?

还有这种人,一说挨饿,他就说怎么不跟解放前比。那是不是还要跟清朝比?是不是还要跟明朝比?一直比到原始社会?一直比到山顶洞人?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实事求是,不造谣,不夸大其词,这是对待过去最起码的原则。不能因为过去的伟大成就,就否认有过的问题。

过去的确有成就,卫星、原子弹、氢弹,谁否认了?路遥他也没否认。过去的确风气好,思想好,路遥作品里也写了。说路遥写的都是假的,连这些也是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小说都是假的,说作家的话不能信,那么《红岩》《林海雪原》《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能不能信?

就算不相信小说,央视这个能不能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懂什么叫“人民还不能实现温饱”吗?

还不信,就再看看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理解什么叫“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吗?

都写进党史了,还嘴硬的人,就不是脸上有黑点了,而是心里有黑点,而且还不是小黑点,是大黑点。

党史可以证明,路遥没造谣,谁也诋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