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土物种以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境外传入,会给生态系统、栖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 害,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有害生物调查实践团队于7月6日开始在江苏省扬州市以小龙虾作为典型入侵有害生物开展调研活动。
7月6日至8日,团队成员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对小龙虾进行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包括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外部特征、危害等,拓展对小龙虾的整体认知,为之后实地调研的开展奠定基础。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于20世纪30年代由日本传入中国,其对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等具有破坏性,易造成农业灌溉、旅游业、垂钓业等产业受损。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7月8日至14日,团队成员围绕“小龙虾作为入侵物种对中国的利与弊”论题在进行相关赛前准备后开展辩论赛,辩论赛期间,团队成员经过多轮正反方激烈辩论,最终团队作出以下辩论总结:从经济角度看,小龙虾产业在旺盛市场需求下快速发展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为国家和民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从生态角度看,小龙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因此,在享受小龙虾带来的美味和经济收益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其生态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防控和治理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辩论赛
7月15日,团队成员针对前期相关调研情况开展了相应的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对扬州市内的池塘、河道等地进行考察,观察中,团队成员注意到其大多出现在河岸边、池塘边附近,用渔网等工具进行捕抓、捞取,对其形态、行动方式等进行观察,注意到它们喜欢栖息在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并且有打洞的行为,这种习性有助于它们躲避天敌和光,但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当天对多名路人进行了采访。大多数受采访者了解小龙虾的入侵身份,知道其危害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看好它的市场前景,认可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同时认为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加强公众对入侵生物的警惕性。
图为团队成员外出实地考察
7月17日团队成员到达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参观稻田综合模式示范田块的过程中,吴雷明博士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水稻-小龙虾、水稻-鸭、水稻-罗氏沼虾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生产过程,介绍中得知稻虾套养模式在南方水稻种植区广泛推广,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季稻再养殖一季小龙虾,提高了稻田利用率,其“一水双收、一田两用”的特点,在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团队成员认真聆听,在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针对“种与养”的时空耦合机制、养分循环特征、冠层微气候特点及其病害发生风险等进行提问,徐荣副主任结合所内在该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在现场进行专业解答。本次科普活动,在科技人员的带领参观介绍下,团队成员受益颇丰,深刻了解研究院稻田综合种养领域的科研成果,同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图为团队成员考察结束后合影留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