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端 月下墨竹图局部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鄙陋;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会显得华而不实。只有文采和质朴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成为君子。”

本章谈君子必兼文质之美。文,指外在的礼文才艺;质,指内在的质地品性。这里,文质彬彬看似论人,实则是论道。具体而言,是承上章而论中道。“文质彬彬”作为一种君子人格,其实便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和”境界。

文,是外在,一方面表现为外在的文饰,一方面表现为外在的礼仪。质,质朴的本性,是天然的生机,自然的性情,充满了生命力和野性,很纯粹。

蕅益大师曰:质,如树茎;文,如花叶。还有一个树根。由有树根,故使茎枝花叶皆是一团生机。彬彬者,生机焕彩也。

“质”就像一棵树的树干,它是树木的主体部分,承载着整个树木的重量,也是树木生长的基础。而“文”则像是树干上长出的花朵和叶子,它们为树木增添了色彩和美感,使树木看起来更加生机勃勃、丰富多彩。

质,往深处探究,这也是人的真性,是人的良知,是清静本心,这是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焕 枫野春雨图局部

刘宗周曰:文与质,华实之称也。若彬彬,直是浑然无迹,适得乎礼乐之中矣,故曰君子。质胜文胜,气质之病也;文质彬彬,学问之功也

刘宗周说:“文与质,是华丽与朴实的代称。所谓‘彬彬’,就是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浑然天成的境界,完全契合于礼乐的规范之中,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君子。如果质朴超过了文采,或者文采过于浮华而超越了质朴,这都是个人气质上的偏差或问题;而文质兼备、相得益彰,则是通过学习修养所达到的境界。”

简而言之,刘宗周认为一个人应该既有内在的品质(质),又有外在的修养和表现(文),两者平衡和谐,才是君子的标准。过于质朴或过于华丽都不是理想的状态,需要通过学习和修养来达到文质彬彬的境界。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也是一个人内外的质性,也可以说是德性,甚至可以说是文质彬彬的表现。

修内在的慈爱,持外在的简朴,保整体的谦逊,这不就是文质彬彬吗!

文质彬彬,修己安人,君子之道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