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学习摆烂的根本原因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学校得过且过,也懒得去努力了,反正再怎么努力也就这样了!

智和教育指导师分析,这类孩子有厌学的倾向,还没有达到辍学的地步,在学习上更多的是选择躺平、摆烂。

在当下这个教育内卷的时代,父母将孩子的成绩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父母替他们忧心如焚。

他们却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待学习,让父母们头痛不已。

但是,父母们可曾想过,在学习上孩子为什么会躺平、摆烂呢?你的孩子从一开始就是这种态度吗?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厌学的,更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

否则孩子就学不会走路,学不会表达,学不会写字……

在以前我们为什么没有“摆烂”“躺平”这些个词汇,因为压根就没有这样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如果一个人他没有被外界过度的干预和迫害,他会最终长成社会主流的样子。”

为何那个儿时问“为什么”问到你哑口无言的孩子;

那个在二年级时因为一科没考好,而伤心了一个星期的孩子;

那个经常写作业写道晚上11点的孩子……

突然有一天在学习上开始摆烂、躺平了?

说明他在学习上一定受到过打击或者伤害,极大可能已经形成了心理创伤。

从主观上来讲,孩子不想摆烂、躺平的,但是他的内心冲突却无法解决,不得不如此。

此时的孩子对于学习可能已经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状态,这才是孩子躺平、摆烂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和史蒂文·迈尔,研究动物时发现,

最初,将狗置于笼子中,只要蜂鸣器响起,就对狗施加极度难忍的电击。

狗被困在笼子里,根本无法逃避电击,因而在笼内疯狂奔跑,屎尿齐出,惊恐地哀嚎惨叫。

经过多次这样的实验后,一旦蜂鸣器发声,狗便趴在地上,恐惧地哀叫,不再疯狂奔跑。

多次之后,当实验人员在实施电击之前,把笼门打开,然而此时的狗不仅不逃跑,甚至在电击还未出现时,就已倒地痛苦呻吟并瑟瑟发抖。

它原本能够主动躲避,却因为陷入绝望,只能坐等痛苦降临,这便是“习得性无助”。

从这项研究中可以知道,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形成了一种对现实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局面,从而放弃尝试和努力。

当孩子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在学习中的处境时,可能会开始以无助的方式行事——放弃尝试和努力。

这种无所作为摆烂、躺平的行为可能导致孩子忽视或错过改变现状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孩子为什么会陷入学习“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通常是过度的压力或创伤所带来的结果。

孩在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也是如此。

由于缺乏对学习的控制,孩子可能会感到无助,完全没有动力。原因可能包括:

1.过高的学习目标和压力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设定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学习目标。

要求孩子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绩进步,孩子努力后仍无法达到,多次经历这种失败,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无力感。

2.频繁的负面评价

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指责和否定,如“你怎么这么笨”“这都做不好”等,他们会逐渐认为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学好。

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家长就严厉斥责,而不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3.单一的评价标准

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当孩子在成绩上表现不佳,即使他们在其他方面有优点和特长,也得不到认可和鼓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4.不良的学习环境

包括嘈杂、混乱的家庭学习环境,或者不和谐的班级氛围,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家里经常有人争吵,孩子无法安心学习;在班级中被同学孤立或欺负,导致孩子无心学习。

5.不恰当的奖惩方式

一些家长当孩子成不理想时采用挖苦、贬低等语言暴力,甚至是肢体暴力,在孩子心中形成阴影或创伤。

孩子会不自主将学习与这些不好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只有用躺平、摆烂来逃避。

孩子的习得性无助通常会表现出一系列常见症状,比如:难以主动寻求帮助、频繁遭遇挫折、轻易选择放弃、努力程度不足、内心充满自卑、处于家长过度控制之下、学习动力欠缺、做事拖延成性。

习得性无助还有可能引发孩子出现焦虑的情绪,或者产生抑郁的状态,甚至可能是焦虑和抑郁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家长该怎么做?

习得性无助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孩子深陷其中,父母该怎么做呢?

1.接纳孩子当前的困难,不批评,不指责。

很多父母看见孩子在学习上摆烂就非常的焦虑:

孩子会不会永远这样下去?

孩子如果继续这样,一辈子可能就完了!

于是,焦虑就促使家长变形了,本来该关心理解孩子变形成了一个指责、谩骂的状态。

孩子得不到支持,他更加没有力量去面对内心冲突,只会让孩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

正确地做法事暂时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批评指责。

虽然不能立刻解决问题,但至少不要雪上加霜。

2.为孩子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目标过高会让孩子感到遥不可及,容易产生挫败感;

目标过低则无法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心。

这种为孩子内心注入学习动力的方式尤为重要。

比如,如果孩子的数学成绩较差,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小目标,让孩子在下次考试中提高 5 分,当孩子达到这个目标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3.对孩子成绩的态度非常重要

成绩只是孩子在特定阶段、特定学习内容上的一种表现,并不能全面反映孩子的综合素质。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次或几次的成绩不好,并不代表孩子未来无法取得进步。

成绩好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一定会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成功。

当然,当孩子取得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时,都要及时给予具体、真诚的表扬和鼓励。但是,千万不要让孩子的成绩成为父母情绪的“晴雨表”。

看待孩子的成绩应保持客观和全面的态度,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4.注重亲子关系与家庭环境

与孩子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花时间倾听他们的感受和困扰,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独自面对困难。

一个安静、整洁、有秩序的学习空间可以让孩子更专注地学习。

此外,家庭氛围也很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营造一个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如果习得性无助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请考虑专业的心理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孩子在学习上选择摆烂躺平,关键在于其内心缺乏应对学业困难的力量。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对孩子的不接纳,尤其是无法接受孩子的失败。

通常情况下,父母难以直接转变躺平的孩子。

父母所能做的,唯有审视自身的家庭关系模式,思考在这段关系里自己收获与缺失了什么,又能够通过何种方式去弥补、疗愈以及滋养自我。

爱并非相互补偿,而是实现自我的成长。

孩子的改变并非为了迎合你的要求,你自身的改变也并非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

父母做出努力,皆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摆脱自身的痛苦,让自己得以进步,从而才能帮助他人。

故而,请抛开对孩子躺平行为的过度在意与焦虑,将精力集中于自身的成长与转变。

当你变得更为成熟、更具智慧之际,你将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孩子也会在你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发生转变。

智和教育深耕家庭教育十余年,帮助父母提高教养认知,提高养育子女的能力,重点解决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厌学辍学、拖拉磨蹭、沉迷网络、自卑抑郁、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助力父母从有效沟通、情绪管理、解决冲突等方面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