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咱们红军和国民党的区别大得就像比较麻辣烫和清汤锅。你看,国民党那边,将官大人们一个个吃肉,士兵们啃骨头;而咱红军这边,从司令到小兵,谁也别想独霸一锅汤,大家一起喝,一起劲。

01

在抗日战争时期,红军里头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是温文尔雅的书生,比如说何畏,这哥们可算是革命队伍里的一朵奇葩。何畏,别看他曾经在厦门大学混过,学历挺高,书读得不少,但脾气呢,那可是相当的火爆。你说一个读过书的人,应该文质彬彬,但他偏偏不走寻常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畏加入了红四方面军,他的手法可不同于一般。有一次,一个新兵因为站岗时打了个盹,何畏知道后直接就是一顿教育,不是用言语,而是直接动手。新兵吓得赶紧站直,心里哆嗦着想:“这还是那个厦门大学出来的绅士么?”

说到何畏和王宏坤的火药味儿,这事儿在部队里已经不是秘密了。他俩的矛盾,不只是工作风格上的不同,简直能说是水火不容。记得有一次,两人在会议上又起了争执,何畏那火爆脾气上来了,差点没在会议室里掀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面差点失控,幸好旁边有个老干部及时拉了拉何畏,低声劝道:“老何,你这火气得收一收,这可是开会呢,不是斗牛场。”

何畏气哼哼地坐下,却还是不忘冷哼一声:“斗牛场也比这强,至少牛是明着冲的。”

王宏坤在一旁听了,心里直翻白眼,只得无奈地摇头。事后,他跟身边的战友吐槽:“你说何畏这火气,真是没谁了。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能打的‘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友笑着接话:“他要是在古代,估计就是那种手持战矛的诗人,一边吟诗一边上战场。”

后来的某一天,何畏又因为工作上的事和王宏坤有了摩擦,一气之下居然拿马鞭抽了个不相干的师长。这事传出去后,不少人都摇头:“何将军这脾气,真是能把好日子过成战场。”

而王宏坤只得叹气:“我跟他真是劝不动,这火气,怕是连红军都得调和不了。”

02

何畏让不少同志一时间难以适应,听不懂他的指令时,他那急躁的性子就上来了,轻则是一顿怒骂,重则手起棍落,让不少警卫员都领教过他的“火爆功夫”。

周希汉作为他的作战科长,可算是在火线上跳舞的高手。他贴身为何畏工作,那压力大得就像是拿着火绳在火药桶旁边走路。为了工作顺利,周希汉下了不少功夫学习何畏的说话风格,慢慢地两人沟通起来没那么多火花了。但何畏的脾气哪是那么容易磨平的,有一次工作中出了点小矛盾,何畏一激动竟然拔枪连开几枪,虽然没打中周希汉,但这枪声足够让人心惊胆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希汉回忆起来,跟别人半开玩笑地说:“跟何将军工作,你得时时刻刻准备跳格子,不是躲枪子,就是躲皮带。”

何畏在四方面军中的名声,跟余天云那位也是火爆脾气的兄弟有得一拼。两人一出现,大家就知道得远离些,否则不小心就能成为泄愤的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何畏被调离前线部队,担任红军大学的政委。有人问他转岗的感受,何畏笑着说:“前线打仗靠枪,学校教书靠嘴,总算不用天天带子弹了,改带粉笔了。”

如果何畏没有离开军队,按他的才华和勇猛,成为开国将领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命运弄人,他最终选择了回乡。至于他的回归是否平静,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有人问他为什么离开,他或许会回答:“打仗太累了,回家种田去,也算是换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