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还记得那个悠闲自在的年代吗?

窝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机,随意切换频道,不用担心会员费、超前点播,更不用为了看个电视剧掏空钱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西游记》《还珠格格》这些经典节目,老少皆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可谁想短短十几年,我们的生活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进步确实让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陷阱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让人防不胜防。

“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曾经的玩笑话似乎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现实,比如去年极目新闻、潇湘晨报等多家官媒就曾报道,有景区竟然对上厕所收费168元!让不少网友直呼“太离谱”。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细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事物,如今都悄悄地加上了价格标签。

这不禁让人疑惑:是经济发展太快,大家都“穷疯了”,又或者消费思维真的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会员

或许以前的人很难想象,科技更加发达的未来,就连看个电视竟也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VIP”这个词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客。

起初大家还觉得这是一种高端的享受,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毕竟别人提供了服务,付点小钱是应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谁知道,这个“VIP”称号的背后,竟然暗藏着这么多“玄机”。

——当你兴致勃勃地开通了某视频网站的VIP会员,准备好好享受一把,可当点到想看那部热门剧时,系统却提示你需要升级到“SVIP”或“星钻VIP”。

你可能会一脸懵逼,心想:“我不是已经是VIP了吗?怎么还不够格?”

这还不算完,你在手机上开通的VIP,居然不能在电脑或电视上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可好,三个设备要买三次会员,一个VIP待遇比想象的还要“尊贵”。

即便成为了VIP,有些内容还得额外付费,比如饱受诟病的“超前点映”的服务,一集就要3块钱,一部电视剧30集下来,这笔钱可不少。

有些视频网站更是玩起了“套路”:先让你免费看1~2分钟,勾起你的兴趣,然后突然要求付费才能继续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有些品牌的电视机,如果不充值VIP,连普通的卫星频道都看不了,这不是变相强制消费吗?

难怪现在的年轻人看个电视都觉得麻烦,只爱玩手机和电脑,更别提那些不太懂科技的老年人了,估计都不敢碰电视机了。

这种“VIP文化”的兴起,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视机销量还不到4000万台,而人口只有3亿多的美国,电视机销量却超过了4000万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餐具费

从客厅走进餐厅,“收费”之风愈演愈烈。

记得小时候,去饭店吃饭就是菜钱加酒水钱,简单明了,如今呢?

当你走进一家新开的网红餐厅点完菜,服务员笑眯眯地问:“需要餐具吗?”

习惯了过去生活的你可能想都没想就说:“当然需要啊,不然用手抓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服务员接着说:“好的,那我给您加一份‘一件套’餐具,包括杯子、碗、勺子、筷子,另收10元。”

啥?连餐具都要钱?

这还不算完,吃完饭结账时,你还会发现账单上多了好几项费用:餐具费、打包费、纸巾费、服务费......

你会忍不住问服务员:“这些费用怎么不提前说明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服务员却一脸无辜:“不好意思,我们的收费标准都写在菜单背面了。”

到这时你才发现,菜单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附加费”,而光顾着干饭的你,完全没有关注到这些细节,更不会想到吃个饭还有这么多套路。

也难怪网上多的不是吐槽,说现在吃个饭,都得先学会看“附加条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连路边摊都学会收餐具费了,有的甚至还收座位费,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并且打包也是要钱的,打包盒的价格从1块到3块不等,要是打包大份菜,没准得花5块钱,都可以抵得上一盘小菜的价钱了。

有人说,这些收费是为了保证餐具的卫生,可谁又能保证这些所谓的“消毒餐具”真的干净卫生呢?

此前网上也曾爆料餐具清洗的“内幕”:有专门的车子收集用过的餐具,送到工厂统一清洗,但谁知道那些洗碗机里的水换没换?工人在什么环境下包装餐具,也是个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吃,就不得不提外卖了。

最近这几年外卖可以说是越来越方便了,打开手机App,动动手指,美食就能送到家。

可细细一算,其中那些莫名其妙的收费也是让人直呼上当。

最低起送金额就算了,还要收打包费和配送费,有时候就为了吃个十几块钱的盖浇饭,光各种费用就得花十来块,这钱花的真是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额外支出

现在景区收费也是来得很莫名其妙,比如景区门口一瓶矿泉水居然卖到15块钱!

要知道平时超市里也就3块钱一瓶,难道这水里是掺了金子吗?

好不容易进了景区,又遇到了新问题——明明买了门票,可到了某些景点却被告知需要另外购票。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一脸懵: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宰客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有些原本免费的项目,也突然对游客开始收费了,比如一些曾经免费的观景台,也要学着收什么所谓的“维护费”。

最让人气愤的是,去年还有报道称,在景区上个厕所竟然被要求付168元,而且连个收费标志都没有,这简直就是明抢!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收费,消费者们也不是任人宰割,有些聪明的游客,干脆把已付费的餐具带走,反正都付钱了,不带白不带。

还有人专门带上望远镜,远远地欣赏那些需要另外收费的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小聪明”虽然解决了一时之需,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乱收费的现状,好在一些媒体平台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比如光明网就开通了用户投诉渠道,提供各种投诉电话,给消费者一个维权的途径。

只是回顾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收费项目,我们的社会究竟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

这些看似小的额外收费,积少成多,长期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重要的是,它们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和满意度,让人觉得处处是陷阱,处处需要提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网友评价说,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商家需要利润来维持运营。

但问题是,这些收费方式要么不合理,要么不透明,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被蒙在鼓里,被强制消费,这种感觉比实际花出去的钱更让人不爽。

其实收费并非不可接受,关键是要透明、合理、有选择。

比如如果餐厅明确标示餐具费,并提供选择是否使用的选项,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如果景区能够提前公示所有收费项目,让游客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议。

面对这些乱象,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出手,规范市场秩序,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勇于对不合理的收费说“不”。

毕竟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需要政府、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不是陷入“处处收费”的焦虑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2024年3月30日——环球时报——外卖打包费乱象:45.4元一顿早餐,打包费占9.5元景区乱收费
2.2023年8月26日——北京青年报——电视“套娃”收费乱象该如何治理
3.澎湃:2023年8月29日学校共享空调收费之争:9.9元/小时有家长喊贵,校方和运营商回应
4.腾讯:2023年8月29日学生趴桌午休还要收费?有的省份可是明令禁止
5.2024年7月19日——环球网——低价游成了“购物游”“低质游”,专家:将旅行社和导游参与不合理低价游纳入信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