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古人东西,一定要沉浸于时代的历史背景之中。

你要让自己的思绪穿越,不然你只是记住了文字,不会有所感悟,会觉得古人说的东西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味。

有一次带着美国生活的表弟,去看被称之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兵马俑,表弟东张西望,甚是无趣:

"不懂,用泥巴捏了个军队,有什么用?"

表弟以为平淡无奇,是因为不熟悉时代背景。我却是感慨万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为什么是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呢?

看了"兵马俑"就知道了,密不透风的兵种合成,组成了无缝拼接、无坚不摧的军阵;秦人的剑也要比中原长,说明装备制造业的优势;秦人兵制是国法也是家法。一名兵士从湖南传回的家书了解到,每个士兵的家庭都有义务为军队提供财政支持。当你看到兵俑们刚毅的面孔的,仿佛穿越到了那战马嘶呜的古战场,岂能不感慨万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回到这个"孝"字。

我们今天看来也就是个道德符号,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孝,无非是慎终追远,养儿防老的说教。孝当然有这层意义;但是,在古代,这孝可是头等大事,它不仅仅是伦理学,也是政治学。

春秋战国是周王朝分裂的历史。

周王朝又是怎么衰退的呢?孔子说:君子之泽, 五世而斩。这是说血亲政治长久不了,因为那个时代,国与国都是血亲关系,父父子子,就是君君臣臣,自然是依靠“孝”维系国与国之间,上与下之间的关系,但是,孔先生认为,这种血亲政治传了五世之后就散漫了;那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说的君子,其实都是贵族。

那时精神贵族和物质贵族是一体的,因为学在官府,民间不能传业受教,也没有考大学的焦虑;周王朝后期开始了私人授学,这叫"王官失守",有教无类,什么人都可以学习了,郑国的大政治家子产,是成文法的标签人物,却与受刑削了一只足的申徒嘉一起听讲学,于是,精神贵族与物质贵族分裂了,有了一大群精神贵族,他们不分贵贱、不论财富,这就是所谓的"士"阶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子之泽的君子,说的是周王朝的物质贵族。

周王朝是地地道道的血亲制度,沿袭了胞族分割的氏族古法,有如黄帝分成玄嚣、昌意两脉,周武王分封了七十一诸侯国,多是自家血脉。

兄弟父子、血脉代代传承,头两世还有点亲情,五世之后,哪里还有什么亲情,于是,秦晋之好没了,本是一脉兄弟的国家互相争战,这就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血亲制度,"孝"就不仅仅是道德规范,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关系就是君臣关系,兄弟关系就是国与国的关系,亲情没有了,忠孝没有了,天下岂能不乱。

我们今天讲"孝",是普通的家庭伦理,说多了还烦,久病床前无孝子,一切都要用钱说话。古人讲"孝",讲的是国家政治,讲的是国际关系学。你还能说它空洞吗?

孝就是忠、忠一定孝。

君王贵族而言,忠与孝是分不开的,一定要忠孝两全;当忠孝难以两全时,就是帝国斜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