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时间》出品,转载须征求许可,规范署名(

公号名/ID/作者
),违者必究

据《洛杉矶时报》8月1日报道 今年早些时候,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位法学教授对加州伍德兰(Woodland)唐人街一家中餐馆的一块牌子产生了兴趣,牌子上写着:“芝加哥咖啡馆(Chicago Cafe),始于190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杉矶时报》报道标题

现年76岁的保罗·方(Paul Fong)自1973年从香港移居美国以来,一直与现年67岁的妻子南希·方(Nancy Fong)一起经营这家餐馆。保罗·方在店里迎接顾客,然后转身进入厨房与妻子一起做饭。

除了为自家生意悠久的历史而感到自豪外,他们从未想到过,这块招牌竟让他们的餐馆成为了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芝加哥咖啡馆由方氏家族三代人先后经营。方氏夫妇的两个孩子——47岁的物理治疗师艾米·方(Amy Fong)和45岁的湾区软件工程师安迪·方(Andy Fong),他们从小在餐馆里长大,每天放学后回餐馆做作业。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努力下,他们都上了不错的大学,姐姐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弟弟则是圣荷西州立大学。方氏夫妇希望孩子们能接受好的教育,找到好的工作,未来远离餐馆繁重的工作。现在,他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父母能退休,轻松下来,多陪陪孙子孙女。

加州最古老中餐馆

2022年的一天,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法学教授加布里埃尔“杰克”·陈(Gabriel "Jack" Chin)来到方家的餐馆吃午饭。陈教授是移民法方面的专家,特别是对1882年的《排华法案》,该法让许多中国移民到美国变得非常困难。他知道了一些方家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事:如果柜台上的牌子准确无误,如果芝加哥咖啡馆真的从1903年就开始营业,那它将成为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珍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YouTube视频截图

今年1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公布了陈教授的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了当地档案后,他们得出结论,方家这家默默无闻的小餐馆很可能是加州,甚至是全美历史最悠久、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家中餐馆。

方家人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一段重要的美国历史,而这段历史就在位于加州首府沙加缅度西北20英里处的一个农场小镇上。

媒体争相报道此事,大批新顾客蜂拥而至。伍德兰市议会发布了一份公告,其中包括议员们分享他们在这家中餐馆最喜欢的菜肴。方氏夫妇不但没能退休,反而更加忙碌了起来。

最近的一个周五,女儿艾米·方带着她的两个孩子来到餐馆,看到的是一如既往的热闹景象。几乎每张桌椅都坐满了顾客,许多人在大快朵颐餐馆的招牌菜——和芝加哥咖啡馆供应的大多数食物一样,这是一道典型的“美式中餐”。

餐馆唯一的女服务员Dianna Oldstad已经为方家工作了几十年。她来来往往热情地招呼着食客们。

方氏夫妇对自家餐馆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许多老顾客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不过,艾米·方还是说:“父母年纪已经大了,不能再每天都这么忙了。”

而老顾客们等餐时经常会聊起这个话题:方氏夫妇退休后,芝加哥咖啡馆会不会就此消失了?它的历史意义该如何保留?

“纸生仔”的历史

要挖掘一家中餐馆的历史,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部分原因是20世纪初的种族主义。根据陈教授的说法,直到20世纪30年代,当地的各种名录都不包括亚裔和亚裔企业。《排华法案》也增加了麻烦,该法旨在禁止中国移民,但其并未能完全阻止。

有一段时间,餐馆成为了《排华法案》的例外,有人称之为“卤味漏洞(Lo Mein Loophole)”,当时法律允许美国企业主持商人签证前往中国,并带回雇员。1915年后的几年里,联邦法院将餐馆列入了允许此类签证的企业名单,随后美国的中餐馆数量激增。

但保罗·方的祖父肯定是在“卤味漏洞”生效之前出生的。保罗·方的祖父是以报童的身份到达旧金山的,他当时的名字是哈利·杨(Harry Young),确切的年份已被历史遗忘。

1906年,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并引发了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量移民的档案和记录,这也让许多人得以趁机重建记录时在名册上添加了自己“额外的亲属”。维基百科显示,当时,许多中国移民花钱冒充华裔美国人的亲属,这些使用假身份的移民被称为“纸生仔(paper son/paper daughter)”,当地华人称此行为为“买纸”。

他们中的一些人之后又回到中国,不仅通过自己的美国籍将子女亲人接来美国,甚至还将自己子女的身份资料继续卖给其他人,使大量华人持假身份移民美国。据统计,1910年至1940年间进入美国的约17.5万华人中多达80-90%为纸生仔。

《排华法案》最终于1943年被废。1956年起美国政府启动了华人招认项目,鼓励纸生仔坦白以假身份移民美国的经过,还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合法身份并改回自己原有的姓名。这一项目一直持续到1965年《移民与国籍法》颁布,期间有上万纸生仔参与了该项目并恢复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过,仍有不少人因害怕被追责而选择了隐瞒,终其一生都以假身份生活。其中一些人甚至从没有将这段经历透露给子女,最终将秘密带入坟墓。

哈利·杨来到伍德兰时,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繁忙的唐人街,居民都是修建横贯美国大陆铁路的华工。

保罗·方并不太清楚他的家族是如何开起这家餐馆的,也不知道他们究竟为什么要把这家餐馆叫做芝加哥咖啡馆。他说:“每个人都问我,‘为什么祖父给它起名叫‘芝加哥’?我不知道。那是120年前的事了。也许祖父是从芝加哥来的。我只是想保留它最初的名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发现,“芝加哥”这个名字在全美各地的中餐馆中都有使用。

哈利·杨出生于广东台山,保罗·方年幼时,他的父亲离开台山来到伍德兰与祖父团聚。

1973年,方氏夫妇同母亲与一起来到餐馆,加入了父亲的行列。他们本可以更早来到伍德兰,但由于保罗·方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以“纸生仔”的身份来的,所以即便在1965年政府终于对亚裔移民敞开大门后,仍有很多遗漏问题需要解决。

保罗·方最终从香港来到伍德兰,即使是在1973年,香港也是一个人口超过400万的大城市。而当时的伍德兰仅有2万人口。

他回忆说:“香港有很多人,街道熙熙攘攘,夜生活充满活力。而伍德兰的夜生活只有星星,这里没有城市的灯光,星星闪烁得更加璀璨。”

保罗·方渐渐喜欢上了这里。虽然他的英语水平有限,但他还是交到了很多朋友。女儿艾米·方回忆说,一袋袋新鲜的烤鸭和一车车的西葫芦会定期被送到餐馆门口。当一位家庭朋友不小心撞死了一只孔雀时,它也被送进了餐馆,但它最终被挂在餐馆墙上留作纪念,而不是被放在盘子里。

儿子安迪·方说,多年来,父母很少提及他们一家是如何来到伍德兰的。他记得小时候去祭拜祖父时,墓碑上刻的祖父的姓氏是“杨”而不是“方”,这让他大吃一惊,这是他第一次听说“纸生仔”。

方氏家族企业和华裔美国人的韧性

姐弟俩回顾童年时说,他们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回餐馆而不是回家,他们在餐馆吃饭、帮父母扫地和洗碗。

尽管方氏夫妇为自家的餐馆感到自豪,但他们始终清楚一点:他们的孩子不能继承家业。

安迪·方回忆说:“我父亲明确告诉我们,他希望我们上大学。而不是像他那样拼命工作。”

保罗·方说:“在餐馆你每天要工作13到14个小时。现在孩子们都有了好的工作,能养家糊口,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方氏夫妇已开始计划退休。

而就在这时候,陈教授出现了。陈教授在康涅狄格州长大,不会说中文。但他对老中餐馆很感兴趣,因为它们揭示了华裔美国人的历史,以及他们长期面临的法律歧视。

2022年,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博士娜塔莎·康(Natasha Kang)带领的法学专业学生们与英语、比较文学和历史学者共同参与了陈教授的“Asian Exclusion Research”项目。他们在县档案馆、图书馆、网上以及通过采访等,对方氏夫妇的餐馆进行了研究。最终证明,芝加哥咖啡馆是加州经营时间最长的中餐馆,甚至超过了旧金山历史悠久的三和(Sam Wo)和蒙大拿州巴特(Butte)的北京楼(Pekin Noodle Parlor),后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或1911年,被公认为全美最古老的中餐馆。

在美国,中餐馆的数量比麦当劳还多,有趣的是这些中餐馆提供的许多食物在中国从未供应过。陈教授说,这些老餐馆也许并没带来出多少关于中餐的信息,但它们确实揭示了许多美国的历史。

陈教授的到来让这家位于伍德兰唐人街主街上原本简陋小店面突然有了新的知名度。当地人蜂拥而至,还有大量粉丝从沙加缅度和旧金山慕名而来。

这家店的老朋友Michelle Paschke说:“现在我连门都进不去了。”最近的一个下午,Michelle在拥挤的柜台前等待付款。在她周围,其他顾客也和她一样,像“乞丐”一样拿着现金,服务员Dianna示意她会尽快过来。

安迪·方说:“生意很好,我们很幸运,但有点自私的是,我也希望父母能轻松下来,多和孙子孙女们在一起。”

保罗·方正在后厨,和南希·方以闪电般的速度端出一盘盘佳肴,这是夫妇二人从多年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他说:“我忙得不可开交,这很好。”但他补充说,自己不可能永远做下去。他笑着说:“我老了。”

但他仍然在工作,餐馆的订单层层叠叠。南希·方指了指一盘待炸的猪肉,保罗·方回到了烤架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