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知情人士爆料,比亚迪考虑并收购克莱斯勒,包括克莱斯勒在美国的三大品牌和八家工厂全部资产,如果收购成功,克莱斯勒将成为比亚迪进入美国市场的品牌跳板,以此为契机在美国取得造车许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旗下有克莱斯勒、道奇与JEEP三大品牌。由于遭遇金融危机,克莱斯勒濒临破产几经转手。2009年,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便持续收购其股份;2014年,菲亚特掌握了克莱斯勒100%股权,两家公司合并为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2021年,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标致雪铁龙合并,组成了Stellantis集团。

而对于本次的收购传闻,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则回应称,“网传比亚迪收购克莱斯勒,为不实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张的“美国市场”

随着海外市场围墙高筑,比亚迪迎来“困难模式”。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其中,乘用车出口233.9万辆,同比增长 31.5%;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

作为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制造”汽车的成色越来越浓重,激励国产品牌持续不断地努力,也惠及全球消费者和特斯拉这样来华建厂的外资品牌。正是这样,欧美开始有了压力,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重组市场局面。

今年5月,美国拜登政府发布声明,为了保护美国企业和工人,将根据1974年《贸易法》的301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18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件显示,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从25%提高到100%;半导体关税提高1倍至50%等。然而,原定8月1日生效的新规,已被推迟了“至少两周时间”。从数百家公司、行业协会等已提交的1000多份意见来看,反对对华新加征关税的人占大多数。

那么,关税真的会对中企产生很大影响吗?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去年对美国出口仅逾1万辆,出口总量中占比不足1%。《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此前25%的关税税率已经起到了让中国车企业对美国市场望而却步的作用。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是唯一一家有向美国出口汽车的中国车企,出口量仅为2217辆。

因此,美国的保护更多的化为了政治泡沫。

分析人士认为,保护主义的“回旋镖”必将伤及美国自身。美方此举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严重影响美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消费者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也将损害世界经济绿色转型,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畅销的“全球销量”

今年1月,一艘黑白相间、长近200米的大型滚装船正满载着汽车航行在去往欧洲的海域上。事实上,这是该船的首次航行。半个月前,它在山东交付,并在5天后于广东举行首航仪式正式启航。

这就是,比亚迪的第一艘汽车运输滚装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7月,比亚迪共计销售新车34.24万辆,同比大增30.6%,日均销量破万辆。截至7月,比亚迪累计销售194.7万辆,同比增长29.1%。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已超23.3万辆,接近去年全年海外销量。

具体来看,比亚迪走向海外历经四大阶段:

一、分公司试水。1998年,比亚迪在荷兰鹿特丹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兼欧洲总部,主推电池、电子业务;1999年,比亚迪成立北美分公司,开始进入美国市场。

二、商用车出海。2010年,比亚迪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战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

三、乘用车销售。2021年,比亚迪宣布与挪威汽车经销商合作,将唐EV打入挪威市场;2023年,比亚迪携比亚迪ATTO 3、海豚、海豹进入匈牙利市场。

四、整车厂建设。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海外地区投资建厂,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从开始造车到电动大巴出海,比亚迪用了近十年。从商用车出海到乘用车出海,比亚迪又用了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比亚迪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企业的史诗般的征程。

“展望2024年,尽管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中国将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持续扩大释放内需新潜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在平稳运行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迈进千万辆级时代,渗透率有望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