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林森浩和黄洋同为复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但林森浩却在2013年的愚人节那天故意在饮水机里投毒,夺去了黄洋的生命,也将自己逼到了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森浩

两年之后,林森浩即将执行死刑,在生命的最后他神情淡然,还反过来安慰自己的老父亲:爸爸,没事的。

拥有大好前途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森浩父亲林尊耀

愚人节的悲哀

在2013年的愚人节普通却又不普通,那天身为研究生的黄洋喝下了宿舍饮水机里面的水,但黄洋不知道的是,饮水机里面早已被人添加了二甲基亚硝胺。

二甲基亚硝胺是剧毒化学药品,待黄洋喝完水之后,立刻就感受到了身体的不适,腹部剧烈疼痛,呕吐不止,在室友的帮助下被送往了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黄洋的肝脏功能急剧衰竭,随后立刻被转入了ICU,经过医院确定,黄洋是中毒而且是剧毒,在医学院的宿舍被投毒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

于是警方立刻成立了调查小组,仔细调查所有和黄洋相关的人,林森浩就这样出现在警方眼中,并成为了头号嫌疑犯,但是林森浩却表明自己是清白,而且自己和黄洋是室友,根本没有理由投毒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之间案件遇到了阻碍,就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黄洋的师兄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他让黄洋的师兄关注一下实验室的二甲基亚硝胺。

黄洋的师兄虽然不清楚对方是谁,但是也立刻意识到,这或许就是破案的关键,便立刻将这个线索告知警方,在警方的调查下,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林森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见自己已无路可退,林森浩在4月12日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但是林森浩却表示自己只是想要在愚人节那天捉弄一下黄洋,并没有想杀他。

但是饮水机里的二甲基亚硝胺含量已经严重超标,4月16日,经过15天的抢救,黄洋最终还是没能从鬼门关走出来,那一年,他才只有2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网2015-12-11 16:07——“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罪犯林森浩被执行死刑

这两个学生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能让林森浩选择用“投毒”作为捉弄人的手法将黄洋毒杀?

自信又自卑的寒门才子

事情的开始还要从林森浩的原生家庭来讲,林森浩和寒门才子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家中贫困,整日只能靠着父母微薄的薪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幸运的是生活的艰辛并没有阻挡他求学的步伐,他深知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便好好学习跨越了村里的一座座大山,成功考入了中山大学。

后来因为自己出色的成绩被保送复旦大学读研,在大学期间,他一如既往地努力,成绩斐然,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学院中,林森浩的心性发生了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复旦大学后,面对众多优秀的同学,林森浩的心态逐渐失衡,自己的优异成绩都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为此他付出了不知道多少的努力。

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复旦大学多的是比他聪明的学子,这让林森浩原本在学业上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内心的压力与日俱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与室友黄洋的相处,更是让他的内心矛盾不断积累,黄洋和林森浩的出身差不多,都是寒门学子,但是相较于林森浩,黄洋性格开朗,总是能和身边的朋友和室友友好相处,侃侃而谈。

黄洋在社交上游刃有余,这让林森浩感受到了内心的不平衡:为什么都是同样的出身,黄洋就能在人群中游刃有余,而自己就像个小丑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洋

两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这让林森浩的自卑越来越深,有时黄洋和林森浩之间开了一个玩笑,却被林森浩认为黄洋是在看不起他,在嘲讽他。

黄洋并没有任何恶意,但是对于林森浩来说,黄洋的成功就是扎在自己心中的一根刺无法拔除,被嫉妒蒙蔽了双眼的林森浩在3月31日那天以拿东西为借口,从别人那借到了实验室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实验室中,林森浩成功拿到了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原液,在当晚趁着宿舍无人的时候将二甲基亚硝胺投入饮水机内,林森浩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从始至终都是恶作剧,从来都没有想过毒杀黄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身为医学生的林森浩常年在实验室中研究学习,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二甲基亚硝胺的危害,黄洋同学曾经还前往西藏支教,只可惜他最后去世,无法完成学医救人的梦想。

法律的制裁

在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同年便进行了公开审理,这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 年,一审判决林森浩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森浩仿佛是知道了自己的结局选择坦然面对,但是林森浩的父亲是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成为杀人凶手,他坚信着其中一定有着什么隐情。

2015 年1月,法院经过二审后维持原判,这一过程中,复旦有一百多名学生联名上书请求从轻处罚,但法律的公正裁决不容动摇,这一判决结果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很多人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同时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林森浩的家庭条件不好,这一路摸爬滚打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是否还有从轻发落的可能。

不可否认的是,法律是在除却公德道义之外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犯了错不能承受应有的惩罚,那法律便也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监狱里待了两年多的林森浩,也时常反思,他觉得这是自己犯的一个愚蠢的错误,在黄洋被抢救的那几天,自己完全可以说出实情,或许黄洋的性命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命运也可以改变。

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因为林森浩的一个举动,导致了两个鲜活的生命逝去,世界上又多了两个满头白发的老父亲,也多了两个破碎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京报2015年12月12日 08:22——“复旦投毒案”的了结:“儿子”都走了,只剩两位孤独的“父亲”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迎来自己的最后时刻,他的父亲失声痛哭,而林森浩也说出了最后的遗言:“让弟妹多读书,不会差”,“爸爸,没事的”。

结语

这起案件带来的教训是沉痛的,它让我们明白,学业成绩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更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知识是用来改变命运的,但如果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杀害无辜的人就是罪大恶极,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林森浩的悲剧人生已经落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应当从这起案件中汲取教训,让教育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培养出不仅有知识,更有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