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深入采访了众多院长和科室主任后,我们发现医疗界领袖们共同关注一系列重要议题: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构建到一院多区管理,从专科技能的提升到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再到临床研究与科研成果的转化、研究型医院的打造,以及DRG/DIP支付方式的改革。这些焦点不仅体现了医疗系统追求卓越服务的决心,也反映了对策略性、可持续性发展路径的探索。

值此医师节之际,“医学界”特别推出《价值医疗的实践·医师节特辑》,“我那闪闪发光的科室/医院”将是一个连续一周的专题,聆听那些站在医疗服务最前沿的院长和主任们,分享他们关于科室/医院成长与发展的珍贵故事。通过这些激励人心的叙述,我们将一窥医疗机构如何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致力于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

读者们,诚邀您跟随我们的特辑,领略医疗行业改革者的洞察与智慧,感受他们如何用专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为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作出努力。让我们从这些卓越科室的典范中汲取经验,为深化医疗改革和提升服务质量获取新的启示。

撰文丨文 慧

通讯员丨邰梦云、唐艳丽

责编丨崔佳慧

在现代医疗领域,三级公立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日间手术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其对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显著效果,已成为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医疗效率的提升,更是对传统住院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

通过优化手术流程和提高床位周转率,日间手术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还有效缓解了医院资源紧张的状况。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如何高效实施日间手术,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医疗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日,“医学界”探访了这一领域的“优等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以下简称中山眼科中心) 。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公立眼科医院,中国眼科专科声誉榜连续14年排名第一。不仅肩负区域内眼健康服务,还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疑难眼疾患者前来求医。

每年,在这里完成的眼科手术超过10万例,其中疑难病例占比56.8%。在如此高强度、高难度的情况下,中山眼科中心的日间手术率达到了93.83%。即使有“短、平、快”的专科特点加成,如此之高的比例在国内眼科仍是首屈一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 (2021—2025年) 》提出的要求为:力争“十四五”末,三级眼科专科医院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达到60%。

这家医院是怎么做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袁进教授和“医学界”分享了“中山眼科经验”。

14个亚专科全覆盖,

患者等候时间缩短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

中山眼科中心在广州中心城区拥有两个院区:区庄院区、珠江新城院区 (2018年投用) ,额定床位508张。“全国最好的眼科”声名在外,来此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医院年门诊量约140万人,年手术量超10万例

如此大的临床体量,住院需求少不了。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医院床位有限,以往,择期手术患者的平均等候时间长达一个月,有的患者甚至一等就是数月。

数据统计,中山眼科中心外省市的患者比例高达62.96%,每多等一天,都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不菲的支出。

袁进表示,简单做物理扩容,永远跟不上患者的需求,“没床位”的困境还需要用医疗模式的创新来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内障科的日间手术中心

早在2012年,中山眼科中心就从白内障科开启了日间手术试点。当期,白内障科收治患者数同比就翻了3倍,手术量从7150例上升为15766例。此后,随着行之有效的手术范式、运行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成熟,逐步拓展至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病、眼眶病眼肿瘤、眼外伤、眼整形、斜视等各个亚专科。

2016年,时任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白内障专家刘奕志及团队在The BMJ (《英国医学杂志》) 发表社评文章指出:将中国的大多数眼科手术改为日间手术是可行的。并表示,住院手术可能是阻碍白内障手术量提升的重要原因。这与中国白内障手术率仅为每年每百万人口915例,远低于经济欠发达的邻邦越南 (每年每百万人口2000例) 和印度 (每年每百万人口5000例) 关联[1]。 [2016年数据,2020年数据显示已超过3000例,《“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求为全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达到3500例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BMJ 发表刘奕志团队的社评文章

“经过12年的发展,我们14个亚专科早已全部推行日间手术。日间手术率从2012年的21.33%逐年上升,2023年已达到93.83%。”袁进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珠江新城院区早在建设之初,就已确立了以日间手术为主,不设住院病房。袁进告诉“医学界”,“整个院区只有30张综合病区床位,各个专科都可以预约使用,用于部分术后需要更长时间留观或达到住院标准的患者。”

日间手术的高效给患者带来了实在的受益。如今,中山眼科中心的患者手术平均等候时间缩短至3天,降低了90%。医疗费用下降了约15%,因等床产生的住宿交通、家属陪护等隐性支出亦随之大幅减少。2020年,中山眼科中心的患者平均住院日仅为1.13天。同时,不用长时间等床极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术后尽早回家也更有利于康复。

技术精进是前提,

优质安全是核心

2015年,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推出56个适用于日间手术的病种,其中眼科仅有6个,分别是翼状胬肉切除术、睫状体冷凝术、外路经巩膜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3个白内障相关手术。2022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日间手术推荐目 录(2022年版)》,眼 科手术已有134个手术被推荐。

中山眼科中心实施的远不止这些。袁进认为,一项手术能不能日间开展首先要看医疗水平能不能达到,诊断要精准,手术要微创。“日间手术并不是新概念,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思考,但那时白内障手术尚且需要切开半个眼球,谁敢放心将这样的患者术后当天就送回家?”

如今,随着技术的精进优化,眼眶肿瘤切除、玻璃体切除等各种复杂的、高难度的手术也进入了日间模式。袁进所在的角膜病科自2018年起就已将“大手术”——角膜移植日间化,仅有角膜内皮移植术一项还需住院。

“针对这些需要全麻的手术,麻醉科也进行了技术创新,不再使用气管插管,改用‘喉罩’麻醉,损伤小且术后不用进行气道护理,并根据眼科手术特点更多应用短效麻醉药,术后唤醒也快。”袁进介绍。

高效是日间手术的特点,安全优质则是日间手术的核心。袁进反复强调,“效率的提升绝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对此,中山眼科中心建立起了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精准评估

根据不同专科、病种的特点,制定了准确、更有针对性的出入院评估标准。术前,患者要经过专科评估和麻醉门诊评估,确定适宜日间手术;术后,则需要进行复苏唤醒评估和出院状态评估,确保安全出院,不达标准则转留观或住院。

分级管理

进入日间模式的手术均根据术式准入标准形成临床路径,并严格划分诊治权限,不同等级的手术匹配不同资质的医生,杜绝医生开展与能力不适应的手术。

术后随访

设立术后24小时内电话回访制度,目前,中山眼科中心日间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当天回访率已达100%。并为每个出院的患者留下联系电话,有紧急情况可以直接联系上值班医生。

质量监控

严密监测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次住院率等质控指标,并根据指标变化及时进行介入调查,继而改进手术质量。

应急预案

院内构建了绿色通道,如患者术中或术后回家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等危险情况,都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入专科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并与周边综合性三甲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打通院外急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眼科中心日间手术患者的入院出院流程

医护一体全链条管理,

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通过对流程的优化,日间手术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没有减少医疗环节和降低医疗质量,患者感受到了方便快捷,但也有患者认为获得感有影响:“上午来,下午就出院,感觉都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做全麻手术这么大事,也不留住个一两天”“早回家是好,但还是在医院住着更放心点”……

通常情况下,从诊断到治疗到出院,患者在院内就医的时间不超过两个白天,一天门诊诊疗评估及术前检查,一天手术。效率提升了,如何同时提升患者的体验感?中山眼科中心提出了“医护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

当患者通过医生准入评估可以进入日间模式,护士即刻进行术前对接,术前的科普教育引导、错峰分流预约病人、病房流程疏导、电话短信预约等。

手术当天,责任医生和护士一起对患者信息进行“三查七对”。术后,麻醉医生、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共同评估患者出院状态并进行离院前宣教。

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全面关注其术后情况,包括是否安全回到住处,术后饮食,眼部情况,有无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并解答患者术后当天居家护理遇到的问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内科制作的宣教图文(节选)

和住院患者相比,日间手术患者受到的直接医疗照护比较少,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技能对术后康复十分重要,健康宣教就至关重要。中山眼科中心采用了多元化的宣教模式,除了宣传手册、集中谈话,还制作了多种视频,医生拟定审核内容,护士实操讲解,患者可随时扫码观看,并通过手术等候区循环播放、视频号定时推送、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单等方式让患者多接触多学习。

中山眼科中心斜视与弱视科护士长王盈欢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仅采用传统的口述结合发放纯文字纸质资料的单一宣教方式,患者的眼部用药正确率较低,仅35%,采用多元化的宣教模式,患者的眼部用药正确率较高,达到94%[2]。

电话随访、多元宣教这些举措使医疗服务从院内拓展到院外,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袁进表示,日间手术的发展,除了物理空间的布置、流程的优化、技术的进步、规章制度的制定,还需要理念的改变。在医院里才是就医的概念要变成院前 (评估、宣教) +院中 (诊疗) +院后 (随访、指导) 全链条管理模式。同时,不能盲目追求日间手术率提升,而是应该根据专科特点,结合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流程来推进,始终将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简介

  • 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广东省眼科诊疗创新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万人领军,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领军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技部“青年科学家”

  • 眼部疾病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工信部视听认知健康与智能影像分析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一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一批)

  •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眼科学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眼前节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眼表疾病和干眼学组组长

  • 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

  • APOIS(亚太眼成像学会)委员、ADES(亚洲干眼学会)创始会员

  • 《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委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自然重点基金、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面上(4项)等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近百篇,IF>10 10篇(BMJ、Lancet EM、Nature Bio Med、STTT、Bioactive Martials、ACS Nano、Adv Sci等) ,其中ESI高被引论著4篇。制定共识/指南4项,标准4项,专家述评7篇。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项,成果转化3项。

  • 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学术创新奖、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入选“平安胡润榜名医录”“岭南名医录”。

参考文献:

[1]刘奕志,康南,陈伟蓉,等.中国的住院治疗和常规术前检查过多——将中国的大多数眼科手术改为日间手术是可行的[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 2016.

[2]王盈欢,张慧婷,李真萱,许芷虹,林菁,刘伶俐.多元化宣教在提高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眼部用药正确率及满意度的应用.眼科学报,2022,37(4):317-322.DOI:10.3978/j.issn.1000-4432.2021.12.02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