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更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可是,我们身边有许多家长,看不清教育的本质,他们以为孩子“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好大学”,自己的教育就成功了。而为了实现“提升学习成绩”这个目标,许多家长花时间花精力,花钱请名师,倾尽所有。但结果总是很难让人满意,有些家长还“充满遗憾”,因为他们把孩子培养成了这3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类人:“没有能力,失去梦想”的“躺平人”

有些孩子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甚至连基本的社交礼仪都不知道。比如不懂得如何礼貌地与人沟通、遵守社会规则或展现同情心等。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在各种场合中都会显得格格不入,而且几乎没有朋友,他们会经常焦虑、痛苦;他们也不懂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爆发愤怒,逼着身边的人远离他们。

与此同时,种种现实会让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所谓的梦想也会被慢慢丢弃,激情没有了,开始躺平了,人生变得灰暗不已。

第二类人:“思维单一,缺乏创造力”的“机械人”

“刷题、刷题”,很多家长在家跟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几个字,他们觉得刷题才能提升学习成绩,但“过分刷题”也会让孩子的思维变得单一,并摧毁孩子的创造力。

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注重考试成绩,而不是鼓励创造性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可能会变得不愿意冒险或尝试新事物,仅仅是“擅长应对考试”。

一旦孩子成为“思维单一,缺乏创造力”的“机械人”,就没有了创造性的思考,更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思维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知识体系或世界观,无法接受或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这样的孩子很难在多元化的全球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第三类人:“依赖父母,价值观缺失”的“躯壳人”。

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把“考出高分”当成唯一重要的奋斗目标,可能会让孩子变成“依赖父母价值观缺失”的“躯壳人”。

这样的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无法独立完成日常任务或做决定;缺乏同情心,行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精致利己,只关注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缺乏责任感,不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总是把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或其他人;缺乏自我控制,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不考虑后果;不够自律,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经常逃避责任或者依赖他人来解决问题;缺乏自尊和自信……

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还会采取欺骗、操纵或利用他人的方式,以不道德的做法来达到目的。于是,欺凌他人、违法犯罪等行为就出现了。

我们在孩子身上投入了那么多资源,结果却没有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说明家长不能把目光聚焦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维度上。教育孩子如同“种树”,需要阳光(学习)、雨露(情感滋养)、土壤(家庭环境)及修剪(正确引导)等多方面的滋养。

此外,家长还应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与品德培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教会孩子感恩、诚实、责任与尊重等价值观,这些软技能往往比书本知识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话说回来,“培养优秀的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和复杂的工程,家长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否则就实现不了这个目标。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你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多少资源?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