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762年,只不过彼时的市场话语权由传统的音频、运动和医疗器械企业所掌握。直至智能手机出现,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这种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围绕智能手机生态打造的硬件取代了传统可穿戴设备,成为可穿戴市场的新宠儿。

其中,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为代表的腕上设备经历了2022年短暂低迷后,通过健康监测、运动追踪和日常互动等多领域探索,出货量成功反弹。

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出货量达1.85亿台,同比增长1.4%。预计2025年出货量有望达到2.17亿台,其中智能手表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其他可穿戴腕带类产品。

智能手表市场强劲的增长潜质,吸引了更多厂商加入竞争。除了手机品牌外,部分运动品牌也开始发布自家的智能手表,比如在国内广受欢迎的互联网健身运动APP:Keep。

手腕上的运动专家,Keep发布首款智能手表

正如上文所说,大多数人对Keep的第一印象是健身APP。事实上,Keep早在2018年就开始进军智能硬件领域,为用户带来了智能手环、跑步机、单车、体感运动主机等智能产品。

本次Keep发布的是旗下首款智能手表——Keep Watch Pilot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Keep

外观设计方面,Keep Watch Pilot1提供黑和银两种配色选项,正面配备了一块1.32英寸的AMOLED屏幕,分辨率为466×466。手表右侧设置了运动旋钮和功能按键,正下方设置了心率指示灯,用户可以通过指示灯亮起的颜色,我们能够实时判断运动时所处的心率区间。

此外,Keep Watch Pilot1整体重量仅为32克,支持L1+L5双频定位,内置430mAh电池,可支持长达17天的日常使用时间。

光看硬件参数,Keep这款智能手表或许谈不上出彩,但Keep Watch Pilot1在“运动追逐”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度。不仅能在运动过程中监控运动距离、配速、心率等一系列指标,还能根据用户当前状态实时调整训练计划,并在运动完成后量化评估,制定针对性提高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Keep

这些功能是其他非专业运动智能手表目前没有关注的创新点,也是小雷看好它能在运动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对运动爱好者来说,个人认为Keep Watch Pilot1提供的运动帮助要远高于其他非专业运动智能手表。

中国智能手环走向世界,先驱们现状惨淡

这边以Keep为代表的国产专业运动智能手表们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另一边谷歌旗下同样关注健身追踪的海外手表品牌Fitbit却即将成为历史。

8月20日,海外媒体TechRadar报道称,谷歌将不再生产Fitbit Sense和Versa系列智能手表。Fitbit品牌的发展重心将转向Inspire、Luxe和Charge等健身追踪器,而智能手表领域将由Pixel Watch系列独挑大梁。

实际上,这一消息并不令人意外。自2022年谷歌推出Pixel Watch以来,Fitbit这个花费21亿美元完成收购的品牌注定成为谷歌自有品牌的牺牲品。即便如此,Fitbit注定会在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9年,主要作为活动追踪器的第一代Fitbit上市,销量超过1.36亿台。只不过此时的Fitbit采取了夹式设计,用户携带起来并不方便,还容易掉落。直至2013年Fitbit才推出了采用手环设计的Fitbit Flex,它没有按钮,也没有屏幕,只有排成一排的五个LED和一个振动马达,这也是早期智能手环的起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NYT

同样盯上智能手环的还有Jawbone,2011年,Jawbone发布了UP系列智能手环,掀起了智能手环的第一次热浪。不仅带动了Fitbit等品牌的兴起,更是为无数国内智能设备品牌提供了“标准答案”。

比如Jawbone首次提出了智能手环与健康捆绑的方式,让智能手环这一概念迅速在中产、高净值群体中流行开来。时至今日,市面上绝大多数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都依然没能跳出“健康”这一核心卖点。

尽管如此,随着国产品牌的加入,智能手环在价格、功能、用户体验等方面经历了又一次“蜕变”。面对冲击,Jawbone、Fitbit等智能手环“先行者”的日子并不好过,如今我们已很难在市场上见到它们的身影。

与之相反的是,国产智能手环正在全面发展。在技术迭代加持下,如今智能手环的功能已达到智能手表的“十之八九”,在最重要的质感和设计上也与大部分智能手表不相上下。市场层面,智能手环高歌猛进,销量持续上涨。

其中小米作为智能手环的领头羊之一,近两年进步明显。以今年发布的小米手环9为例,其不但外观设计极具特色,像智能互联、高精度定位、睡眠追踪、健康监测、运动监测模式等功能也通通安排上了,在智能手环这个产品形态很难再找到新的突破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手环9屏幕最高亮度可达1200nits,相比小米手环8时的600nit峰值亮度提升明显,并且支持亮度自适应,屏幕峰值亮度水平已经十分接近主流智能手表。

至于续航方面,小米手环9的官方续航时间最长是21天,加上AOD功能常开,实际续航支撑两周应该是没有问题,对于手环产品来说算是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款智能手环的起售价只要249元。

在智能手环产品形态已十分成熟的情况下,国产品牌们还在执着围绕用户体验进行功能迭代,再加上供应链带来的成本优势,我想这就是国产品牌在短时间内超越洋品牌的重要原因。

聚焦健康本身,仍是可穿戴设备的重中之重?

回顾过去两年,可穿戴智能市场几乎是消费电子行业的“异类”,不仅是出货量的增长,还出现了更多结合AI的新产品形态。然而,可穿戴智能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那就是继TWS耳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后,再也没有一个品类可以迅速在消费者之间普及。

这引出的本质问题是:可穿戴智能设备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从产品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关注运动健康、心血管健康、睡眠健康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还是更加关注和强调听力健康的TWS耳机,在智能穿戴芯片难以支撑高计算性能的当下,穿戴产品的贴身属性决定了强调健康属性会是更有出路的方向。

这也是大部分国产可穿戴智能厂商的共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OPPO在开发者大会上重点介绍了他们在健康领域的投入和成果;华为、小米在相关可穿戴智能设备上持续迭代健康监测等功能;当然,像Keep一样专注于运动健康领域的品牌也有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华为

在小雷看来,未来可穿戴智能设备还是会基于现有的成熟产品形态进行更新换代,单一领域的专业智能手表与普通智能手表间的产品划分或许会更加明显,但健康依旧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国产品牌势必会围绕监测精度、使用场景等方面内卷,其中健康指标将是未来硬件发展的重要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从更多不同的维度为用户提供更详实的健康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比如根据监测数据提供具体可行的健康调整报告,为运动和医疗提供帮助。

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品牌们还将继续发挥它们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推动作用,为用户带来更实用、更具性价比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回顾国产科技数码产品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从模仿到超越的产品路线。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智能可穿戴设备,都经历过低价模仿海外品牌的阶段。这既源于人口红利的优势,也源于迅速切入行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行业站稳后,国产品牌们对产品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随着XR空间计算和AI技术的进一步演化,可穿戴智能设备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大家不妨大胆猜测国产品牌下一个颠覆的品类会是什么?我想智能指环会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