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场关键性大决战,也是曹操和袁绍的终极对决。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占据青、幽、并、冀四州之地,曹操占据兖、豫、徐、司四州,军事上占据优势的其实是袁绍。

郭嘉十胜十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嘉十胜十败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之所以比较出名,是因为毛主席对十胜十败有高度的评价。主席说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嘉的十胜十败包括十个方面: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把曹操和袁绍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从为人处事、性格特点到管理方法、谋略智谋等等,曹操十个方面比袁绍强,最终得出“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的结论。

郭嘉和荀彧是老乡,都是颍川郡人,而且郭嘉是在戏志才死后,荀彧举荐给曹操的。荀彧和郭嘉都短暂地跟随过袁绍,但是很快又都看出袁绍不是成大事的人,离开了袁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荀彧四胜四败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荀彧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荀彧的四胜四败,是在197年曹操宛城败给张绣后提出的。当时袁绍写信给曹操,言辞傲慢,曹操坐立不安,和平常不大一样。大家都以为曹操是因为宛城之败,钟繇问荀彧,荀彧说以曹操的聪明,肯定不会因为过去的事如此,所以主动问曹操。

曹操其实是忧心袁绍,所以荀彧才给曹操分析了以上的四胜四败。对比荀彧和郭嘉的分析,发现四胜四败和十胜十败很多说法的是一个意思,很是奇怪,难道是郭嘉在荀彧的分析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诩四胜

《三国志.贾诩传》记载: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贾诩这个分析比荀彧、郭嘉都晚,是在官渡之战双方相持的过程中。曹操粮食快吃完了,问贾诩怎么办,贾诩分析了曹操四个方面比袁绍强,之所以相持了半年没有取胜,只是因为考虑万全之策,只要关键时刻作出决断,很快就能取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荀彧、郭嘉、贾诩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都有超人的智慧和战略眼光。荀彧和郭嘉都是从袁绍阵营转投曹操麾下的,所以对于袁绍和曹操二人比较熟悉,分析的也很准确。

贾诩虽然没有跟随过袁绍,但是在袁绍拉拢张绣、示好自己的时候,贾诩就认为袁绍肯定敌不过曹操,最终劝说张绣投降曹操。三人对于曹操和袁绍的对比分析,只能说明一点——英雄所见略同!

参考:《三国志》、张大可《三国史》、《郭嘉的决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