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民政微语

近年来,河北省青县县委、县政府从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入手,坚持“党建引领、村办民助、自愿参与、因村制宜”,在全省首创农村“孝老食堂”互助养老模式,补齐了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趟出了一条县域农村老年助餐服务新路径。

完善工作体系

编织服务网络

高度规划定方向。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多个推进孝老食堂建设、规范管理运营、提升服务质量的专项文件,明确孝老食堂建设原则、发展步骤、建设目标。全面布局推建设。整合农村资源,盘活幸福院、文化活动中心、闲置民房等场所,按照“规范提升一批、示范引领一批、新建运营一批”思路,不断提高农村孝老食堂建设运营质效。多元筹资保运营。以县财政资金奖补为引导,村集体经济为保障,社会爱心捐助为补充,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透明化管理建设运营资金,确保孝老食堂长效持续发展。

创新五种模式

实现科学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建设孝老食堂过程中,青县依据资金来源、管理主体和服务方式不同,探索出5种有代表性并各具特色的建设运营模式。集体经济驱动型,指在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将部分集体收入投入到孝老食堂日常运营当中,切实解决资金需求。适用于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村庄,把其作为推动农村孝老食堂建设的“领头雁”。社会捐赠爱心型,指在村风民风较好的村,积极发动企业、乡贤开展爱心捐赠,形成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适用于村级党组织建设有力,村风民风淳朴、民营企业较多的村庄。邻里帮扶互助型,由村干部、党员带领“活力老年人”组成志愿服务队,负责周围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务工作,结对帮扶,“抱团养老”。适用于经济基础薄弱,留守、独居、孤寡等老年群体较多的村庄,是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的兜底性助餐模式。市场化运营型,借助社会力量将市场经营与助餐服务功能相融合,鼓励支持餐饮企业面向社会开展餐饮经营活动的同时,为村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价格优惠的低偿助餐服务。该模式适用于交通便利、人员流动多的村庄,为老年助餐服务市场化提供了解决思路。社会机构辐射型,借助养老、医疗、企业等力量,依托机构食堂,扩展助餐、送餐等服务内容,辐射周边村庄,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可以有效减少孝老食堂建设成本,高效利用社会资源。适用于与养老机构、医院、大型企业等相邻的村庄。

强化制度保证

确保高效规范

服务监督制度。按照《孝老食堂管理办法》,各乡镇认真履行布局管理职责,积极发挥村党支部在孝老食堂中的引领作用。办理《食品小作坊小餐饮许可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每季度协同相关部门开展食品、消防、房屋安全的服务监督工作。星级管理制度。制定《孝老食堂五星级评定标准》,有效激发乡镇、各村创建积极性。目前,全县孝老食堂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的有14家,发展为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娱和精神慰藉的农村综合养老服务平台。激励保障制度。统一为全县孝老食堂购买意外责任险,有效化解运行风险。出台《青县孝老食堂建设奖补办法》,“以奖代补”对一到五星级孝老食堂分类奖补。通过县、乡、村三级平台,以“功德碑”、“光荣榜”、“致敬牌”、企业命名等形式进行表彰。

锚定基础需求

保障持续稳定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解决农村老年人最迫切的助餐需求开始,逐步形成适合本地的实践经验,再积极稳妥拓展其他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从利用现有农村幸福院等设施开始,延伸利用其他农村闲置校舍、厂房等场所开展助餐服务。激发农村“造血”功能。县级政府将老年助餐与和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坚持补位不越位、帮办不包办的原则,因地制宜,在条件成熟的村逐步推广孝老食堂。村委会作为主体,自主自愿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孝老食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以医助养,医养结合。孝老食堂运行过程中,民政部门协同卫健等部门定期组织专业养老护理、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治疗、健康咨询等养老服务,积极推广成本低、受欢迎、可复制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切实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青县345个行政村中已有180家建成并运行的孝老食堂,长期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2018人。全县参与捐款捐物的爱心企业已达到380家、爱心群众8200余人次,累计筹集捐款1250余万元。孝老食堂不仅解决了农村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更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供的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娱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已惠及超万名老年人,切实提升了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