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曾经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林森浩即将面临死刑。

他的父亲在儿子临刑前握着儿子的手,已经哭成了泪人。可林森浩没有再为自己辩解,只是轻声的安慰着父亲“爸爸,没事的”。

就在两年前,他还是复旦大学前途无量的研究生,因为故意在饮水机里投毒,夺去了舍友的生命,也把自己逼到了死路。

此刻,他用自己最后的时光,能做的只能安慰父亲不要伤心。

可有着大好前途的他,为什么要往饮水机里投毒?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4月1日,一个本应充满欢声笑语的愚人节,却在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宿舍内上演了一场令人心惊的悲剧。

那天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像往常一样起床后喝了一杯水,可是喝完水之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尽管多次就医,但由于未能及时发现中毒原因,他的肝功能迅速衰竭。经过半个月的治疗,他还是不幸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件随着黄洋去世后才慢慢浮出水面,警方展开全面调查,通过细致的取证和分析,最终锁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嫌疑人,他的室友林森浩。这位同样是医学院高材生的年轻人,竟利用实验室便利,窃取剧毒化学品并投入宿舍饮水机,导致这场悲剧发生。

这起案件不仅夺走了一个年轻生命,也让另一个前途光明的青年毁于一旦,可是林森浩的下毒动机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森浩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家境贫困,从小他就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常常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到深夜。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省吃俭用为他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

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刻苦的精神,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考入了名校中山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学,他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后来他成功保送至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迈入了更高的学术殿堂。

可是在这里却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黄洋。黄洋是一个性格开朗、热情友善的阳光男孩。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很快就在同学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舍友学习成绩优异,还因为出色的沟通能力,成为了导师的得力助手。可相比之下,他同样努力,却总是觉得自己被舍友的光芒所掩盖,他开始变得敏感多疑,将黄洋的每一个无心举动都解读成对自己的嘲讽。内心的自卑感如同野草般疯长,渐渐吞噬了他的理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开始质疑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是否有意义。这种心理落差让他倍感痛苦,也让他对舍友的嫉妒之心与日俱增。

但他并没有选择与舍友沟通,也没有寻求心理辅导,相反,他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埋在心底,任其发酵、膨胀。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最终将他推向了一个可怕的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矛盾的转折点出现在一次重要的论文数据事件中。当时两人都在为各自得研究论文收集数据,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辛苦收集的部分数据和舍友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他怀疑舍友偷看了她的资料,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可这件事情还是让他对舍友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虽然后来得调查显示,两人的研究方向相近,数据相似很可能只是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已经无法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他的内心开始有一种扭曲的想法。他觉得舍友就是自己的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是需要被“清除”的障碍。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潜入实验室,删除了舍友的部分研究数据。可即使这样他还是获得导师的青睐,这让林森浩更加嫉妒和怨恨。在愤怒中,他开始酝酿一个可怕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利用自己在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开始秘密研究如何不着痕迹地伤害室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选定了一种极其危险的化学物质,二甲基亚硝胺

他趁宿舍没人的时候,将事先准备好的毒药倒入饮水机中。当时的他可能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只是给舍友一个"教训",但它低估了毒药的威力,也高估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舍友被送到医院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他们首先排除了食物中毒的可能性,转而怀疑有人蓄意投毒。 警方在宿舍和周边环境中采集了大量样本,同时对他的人际关系展开调查。

调查过程中,一个关键线索浮出水面。有同学回忆,在案发前几天,曾看到林森浩在实验室里鬼鬼祟祟地操作某些化学物品。这一信息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他们调取了实验室的监控录像,发现他确实有多次可疑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证据指向他,4月12日,警方正式将他列为犯罪嫌疑人,并对其展开讯问。面对铁证如山,他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交代,因长期嫉妒舍友的优秀表现,加上失去保送博士的机会,心理扭曲到了极点,才萌生了投毒的念头。可惜他坦白的太晚,舍友因为没能及时查出中毒原因永远失去了生命。

事件过去四个月,法院对此案件进行一审,考虑到案件的恶劣性质和严重社会影响,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他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判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大多数民众认为,对他判处死刑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可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但也有少数声音认为,作为一个年轻的高材生,他是否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第二年,法院进行二审,可此案件对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维持原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判死刑后,他一开始难以接受自己的处境,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绝望中。直到后来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开始表现出深深的悔恨,他表示如果能重来,绝不会做出如此愚蠢且残忍的事情。

而他在狱中与家人仍保持着联系,他的父母定期来看望他,每次见面都是泪眼婆娑。2015年在他行刑的前一天,他被恩准见父母最后一面,这次会面充满了悲伤和不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森浩再次向父母表达了歉意,并嘱咐他们要好好保重身体。他的父母泣不成声,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愿离开。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罪犯林森浩被执行死刑——新华网,2015年12月11日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复旦投毒案林森浩被执行死刑 见家人最后一面——中国青年报,2015年12月12日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