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今日,我们迎来处暑节气。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指暑气结束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
处暑仍处于长夏之中,此时气候湿热蒸腾,湿热天气多。暑热消退是个缓慢的过程,至白露节气才会感觉到明显凉意,虽然气温仍较热,但总体已呈下降趋势。
处暑三候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时节,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儿后食;过五日,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肃杀之气。又五日,黍、稷、稻、梁类农作物开始成熟,“登”是成熟的意思,意思是秋收开始。
处暑与农耕
处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南方大部分地区正式收获中稻的时节,华南地区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华南西部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民谚说“处暑禾田连夜变”“处暑三日无肯谷”“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等,都说明处暑节气后,作物很快要收获了。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处暑节气温度仍然偏高,每天日照时数逐渐缩短,降雨减少,昼夜温差增大,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对作物生长成熟十分有利。除耐热作物外,丝瓜、苦瓜、苋菜、耐热菠菜等时令蔬菜开始逐渐上市。
处暑时节气候变化较大,对农业也有一定影响,此时要做好预防,抓好蓄水工作,保障冬用。重点做好农作物的保湿抗旱、大春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和成熟收获工作,做好水稻田间管理;夏玉米、夏大豆等要及时追肥、中耕除草,如阴雨天偏多,要加强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抓好晚秋作物的播种工作,抢时节及时播种。
处暑民俗
处暑节气民俗多样,闽南地区在处暑节前后有放河灯的习俗,民间会在中元夜将河灯放在江河湖海中,向海神祈求平安,也寄托了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处暑前后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等也成熟肥美。此时沿海地区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对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也意味着渔业收获。
俗话说“七月半鸭,八月半芋”,民间自古便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尤其在北京和江苏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秋季干燥,鸭肉味甘性凉,有助于防“秋燥”,因此成为时节餐桌上的佳肴。在江苏地区,亲友邻里之间还会互相赠送鸭子,以传递美好的祝福和祈愿“无病各家”。
处暑时节养生重点是“养肺”,饮食方面适当多吃咸味、酸味食物,少吃辛辣食物。此外,处暑时节天气干燥,因此“降燥”也是养生关键,此时可多食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梨、银耳、百合、鸭肉、甘蔗等滋阴润肺食物。(文/武玉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