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光是当代中国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也是如去心中堪称大家的一个。1917年4月21日,吴祖光出生于北京;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发作,在北京逝世。此去经年,如去整理其点滴往事,以致缅怀。

吴祖光早年的一个决定,让毛先生的一首诗词天下闻名。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先生把自己的《沁园春·雪》送给南社社长柳亚子先生。由于旧体诗词太重格律、束缚人的灵性,毛先生并不提倡。按照毛先生的意见,此作不宜公开发表,因此当时的中共《新华日报》只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未发毛先生的原词。但即便这样,主席的原词还是被传抄、流传了出去。

时任《新民报》(《新民晚报》前身)副刊《西方夜谭》编辑的吴祖光,见到这首词后认为“可遇难求”“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且由于《新民报》不是中共党报、不受约束,决定发表。

新凤霞与吴祖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凤霞与吴祖光
年轻时的新凤霞与吴祖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的新凤霞与吴祖光

由于传抄版本各异,吴祖光就用了三个不同的传抄本凑成了完整版,1945年11月14日,把这首词以《毛词‧沁园春》为标题,发在自己主编的《新民报》副刊《西方夜谭》上。

始料未及的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街头巷议的都是这首《沁园春·雪》,把国民党的阵营彻底给搅乱了。那个时候,从知识分子圈、科技圈、教育圈,到民间略识诗书的人都在传颂:共产党的领袖叫毛泽东,本事显然大过国民党的蒋介石。

事实上,不仅吴祖光、吴祖光的父亲吴瀛也和毛先生有过交集,曾支持毛先生完成一件大事。

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12月18日,26岁的毛先生作为“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赴京请愿团”的学生代表,以一介普通学生的身份,来到北京、完成了驱张的大任。这事的背后,就有吴瀛及其姻亲的支持。

新凤霞、吴祖光与女儿吴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凤霞、吴祖光与女儿吴霜
新凤霞、吴祖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凤霞、吴祖光

吴瀛当时是北洋政府的京都市政督办公署坐办,与北洋政府的高层的关系密切,人脉丰沛。

比如,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和吴瀛的祖父吴殿英曾经同为湖北新军教习,又曾同去日本考察军事,关系甚好;吴殿英的内弟庄蕴宽则在北洋政府任审计院院长,与总统徐世昌关系很好.....

毛先生之所以能够得到吴瀛的支持,除了事件本身之外 ,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驱张运动请愿团”的总代表,是毛的班主任、湖南长沙师范教员易培基。易培基是吴瀛早年的同班同学;

其二,毛带来了吴瀛大姐吴琴清、及姐夫李青崖的托请。那个时候,易培基和李青崖,对于毛先生都非常器重。

新凤霞、吴祖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凤霞、吴祖光
新凤霞、吴祖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凤霞、吴祖光
新凤霞、吴祖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凤霞、吴祖光
吴祖光夫妻和夏衍(戴眼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祖光夫妻和夏衍(戴眼镜者)

新中国建立后,吴祖光一直在文艺阵线上工作。1957年5月,党中央发出号召,要求大家帮助党整风、给党提意见。吴祖光的妻子新凤霞,听到吴祖光的一些意见后,十分反感,甚至害怕。她认为,自己在旧社会受尽苦难,多亏共产党救了她、这才翻了身;今天的领导方式尽管有问题,也比旧社会强多了。

两个人因为这个问题发生了争吵。吴祖光说:“这回是共产党要大家提意见的,为了改进工作,又是毛主席让提的。”

新凤霞说:“那也不许你提!”

接下来的一天,文联邀请吴祖光开会,新凤霞叉着腰站在门口、不许吴祖光出去。结果被吴祖光一把推开。吴祖光出门时,听见妻子哭了,但他也没有回头,出门上车,开会去了。

吴祖光后来回忆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对女人这么粗暴,真够我一生后悔的。”后来的事实似乎证明,新凤霞对他的拦阻是对的。因为就在那天的会议上,他的发言后来被前辈田汉先生加了一个标题:《党“趁早别领导艺术工作”》,就在报上公开发表了。

这自然就成了吴祖光反党的铁证。此后开始,他被打成了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当时,吴祖光正处盛年,本来应该是创作的黄金时期呢。所以,有人曾送给他八个字,说“生不逢时,才气纵横”。

但吴祖光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自下断语:“生正逢时,死不介意。”就这一句,让如去看到了吴祖光先生的大家风范。和同样经历、但怨天尤人的文人相比,境界立判云泥。愿吴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