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如果再连接 Optimus 机器人的手臂或腿,或许科幻电影变为现实即将到来。

马斯克,真的在做一件改变他人「人生」的事。

现在,Neuralink 第二名试验患者已经能打游戏,用 CAD 画图了。

这名患者名叫 Alex,是一名汽车技术员,因为意外导致脊髓受伤。上个月接受了 Neuralink 植入物,当时手术进展非常顺利,第二天就出院了,出院后他的康复过程也很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ex 正在玩《反恐精英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ex 使用 CAD 软件将他的设计理念变成现实

在接受完 Neuralink 治疗的这段时间里,Alex 一直在提高玩电子游戏的能力,并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软件来设计 3D 对象。

在第二名患者术后良好后,马斯克表示:「如果一切顺利,几年内将有数百人使用 Neuralinks,5 年内可能有数万人,10 年内可能有数百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意念控制光标、会打游戏

还能 CAD 画图

从 Alex 将 Link 连接到电脑的那一刻起,他花了不到 5 分钟的时间就开始用意念控制光标。在短短几个小时内,Alex 在该项任务上达到了超过以往任何辅助技术的最高速度和准确度。与此前 Neuralink 的第一位参与者 Noland 类似,Alex 在使用 Link 的第一天就打破了脑机接口 (BCI) 光标控制的世界纪录。之后 Alex 尝试来玩《反恐精英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ex 使用 Link 玩网格游戏

Alex 喜欢建造东西。在脊髓受伤之前,负责修理和修补各种类型的车辆和大型机械。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想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软件设计 3D 对象。然而,受伤后辅助技术提供的控制水平使这变得具有挑战性。

在使用 Link 的第二天,Alex 首次使用 CAD 软件 Fusion 360,并成功为他的 Neuralink 充电器设计了一个定制支架,然后进行 3D 打印并集成到设置中。

Neuralink 正在与 Alex 合作,通过将预期的移动映射到不同类型的鼠标点击(例如左、右、中),提高他使用 Link 的工作效率,从而扩大他拥有的控件数量,并使他能够在 CAD 软件中各种模式(例如缩放、滚动、平移、单击并拖动)之间快速切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ex 使用他的 Link 为 Neuralink 充电器设计出定制支架。屏幕右侧是一个模式切换器。

Alex 的笔记本右侧,就是他使用 Link 设计的充电器支架。这个支架由 3D 打印制作。Alex 喜欢玩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这需要用手柄操作。手柄上的两个操纵杆 —— 一个用来瞄准敌人,另一个用来控制角色移动,还有一排按钮用来执行不同的动作。在植入 Link 之前,Alex 使用一种名为 Quadstick 的辅助设备来玩这些游戏。Quadstick 是一个用嘴巴操作的操纵杆,配备了能感应吸气和吹气的压力传感器,还有唇位传感器充当鼠标的角色。然而,Quadstick 只有一个操纵杆,这限制了 Alex 不能边移动边瞄准。现在,装上了 Link 的 Alex 再也不用当站桩的「活靶」了,打开了玩游戏的新境界。

「现在我左右看就能让人物到处跑,不再需要用 Quadstick 左右移动了,这实在是太棒了......我看哪里,它就能指向哪里。这太神奇了。」—— Alex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虽然鼠标用得不是很熟练,Alex 的操作已经与四肢健全的玩家没有太大差别,当前方突然出现敌人后,他的反应速度可以说是非常敏捷。不过还有网友指出:「哥们,还得练练怎么瞄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一个刚植入脑机接口的「小白」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https://twitter.com/ajtourville/status/1826370825139687779

神经元监视线的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 Neuralink 的脑机接口植入者 Noland 曾经出现过神经元监视线脱落的问题,这导致他的脑机接口性能有所下降,据 Noland 称,他感觉用思维操控电脑移动光标不那么丝滑了。当时 Noland 以为 Neuralink 要移除设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泪洒现场,他表示:他们只会收集一些数据,然后就打算把精力都放在下一位植入者身上。

目前,Noland 脑内的线材已经稳定下来,植入他脑内的 Link 性能也已恢复。现在,他用脑机接口控制电脑鼠标移动的能力超过了之前的世界纪录两倍多。为了减少第二位植入者线材回缩的概率,Neuralink 采取了多项缓解措施,包括在手术过程中减少大脑的活动,并减少了植入物与大脑表面之间的间隙。截至目前,Alex 还没有遇到神经电极线脱落的问题。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此前马斯克在一场直播中提到的愿景,脑机接口的终极目标是让 AI 与人类融合,马斯克曾提到「如果有人失去了手臂或腿,实际上可以在 Neuralink 植入过程中连接 Optimus 机器人的手臂或腿,这样他们大脑的命令就会传到他们的机器人手臂或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Neuralink成功完成第二次实验后,马斯克表示,当患者的数量达到个位数后,Neuralink 将推出一款产品,帮助盲人恢复视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马斯克对脑机接口寄予厚望,该技术在国内也已有实体植入者。就在前不久,《澎湃新闻》报道的「脑机接口让脑出血码农重返工作岗位」在网上掀起了一波讨论。38 岁的陈先生曾是一名 IT 工程师,去年五月突发脑出血住院,送进医院时已言语不清,严重偏瘫,当时,很多医院都判断恢复希望不大,家人也几乎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一个月后,陈先生开始使用脑机接口的诊疗系统。头戴的脑电帽能够提取患者的运动意识,再将运动意识传给外接设备,由外骨骼带动肢体进行运动,反馈信号又通过外周神经传给大脑。在经过 42 次训练后,他的肢体逐渐能够恢复运动。出院时,他的力量已经接近正常,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并回到了之前的工作岗位。

不过相比马斯克「机械飞升」的叙事,陈先生的故事似乎更多引起了「打工人」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去争论的声音,脑机接口在医学上的应用确实在让「科幻电影」里的故事走进现实。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国内的脑机接口研究团队实现了技术突破。例如今年六月,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协同开发了全球首个可开源的「片上脑 - 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 MetaBOC。「片上脑 - 机接口」旨在通过干细胞技术,在体外培养大脑,实现「意念控制」。这个团队实现了让人造「大脑」控制机器人实施避障、跟踪、抓握等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研究成果被《大脑》杂志接收

今年四月,浙江大学脑机接口团队首次实现了让高位截瘫的患者用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虽然此前早已实现了英文字母的书写,但是汉字与英文相比,难度更大,一个横没写好,可能就是另一个字了,这要求机器与大脑之间的连接更加精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浙大团队设计的脑机接口帮助高位截瘫老人顺利地喝上了可乐、接受完 Neuralink 治疗的 Alex 使用 CAD 软件来设计 3D 对象,或许科幻电影即将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