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川工带川货,助力乡村振兴‘芦有好品,姜有好物’直播间,我是大家的邮乐好物推荐官小朱哥。今天,我们不仅给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芦山特色产品,而且直播间还会发放超多福利……”这是8月15日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中国邮政主播朱瀚林在四川省“百名红色主播”乡村振兴公益行——芦山县村集体经济农产品直播专场直播时的场景。

这场直播共计开播6小时,共售出各类产品1221单,为芦山县村集体经济带来了5.03万元的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带货拓销路 助农增收见实效

近年来,为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芦山县在电商直播带货这条“新赛道”上下足了“苦功”。

随着四川省“百名红色主播”乡村振兴公益行活动走深走实,芦山县委组织部积极与中国邮政、四川省总工会合作,在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组织开设村级集体经济农特产品直播专场,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供货、乡村主播带货、邮政补贴送货的形式,对当季龙门花生、大川白茶、双石手撕兔等20类最具特色的农特产品进行线上推介展销,打开销售渠道,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实现村企民多方共赢。

谈到电商直播带来的作用,主播朱瀚林坦言:“以前大伙儿需要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才能换取收益。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接受电商带货这一销售新模式,网上一个订单,村民在家里就把产品卖出去了。”随着销路变宽,销量增加,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笑容多了起来。“促农增产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也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

“今天村上从我这收一亩地的花生,采收回来就可以等工作人员前来收购,这可比以前轻松多了。”青龙场村村民骆霞家中的花生被收购后,获得了8000元收益。谈到现在售卖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她感慨道:“以前销路都是靠自己找,用车拉、用背背到市场上去卖,现在订单来了,只需要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收购,太省心了。”看到自家的花生供不应求,骆霞对电商直播感到由衷的佩服。

骆霞的销售经历是芦山县农户的真实写照。芦山县委组织部组织一室主任张海波表示,为破解电商培训难题,更好地摸索直播宣传“新赛道”,今年芦山县委组织部共举办培训班3期,将电商直播培训纳入其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批次开班设课,对村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级后备力量等154人(次)进行系统培训,理论和实操双管齐下,培养“领头雁”,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农旅融合齐发展 探索共富新路径

除了直播带货,在推动农旅融合,引导村民探索致富新路径方面,芦山县也不甘落后。通过推进乡村农旅产业规模化,以“村集体+企业+农户”引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作物扩面提质,实现村容村貌提升、农业产业提档,走出一条产业变景观、乡村变景区的农旅发展新路子。依托飞仙关、龙门古镇等AAAA级景区,配套水上娱乐、葡萄采摘、溶洞探险等项目,丰富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业态,实现农旅产业深度融合。

“农场的圣女果绿色又健康,大家可以摘下来尝尝看。”在龙门镇隆兴村一家农场,刚毕业不久的“00后”农场主杨盈一边带着游客参观,一边介绍着自家种植的圣女果。

杨盈的农场占地260余亩,种植了圣女果、玉米等作物。作为芦山县第三幼儿园的研学基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验种植蔬菜以及收获蔬菜的喜悦。

“在农场建设之初,政府帮助修建了蓄粪池,通过发酵产出农家肥,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家禽产生的粪便也有了去处,形成了良性的生态闭环。”杨盈说,每次遇到种植技术上的难题,芦山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员就会来现场帮忙解决问题。同时,还会定期组织培训,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

现在,每逢假期,杨盈的农场总有不少外地游客前来避暑纳凉,体验采摘乐趣。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杨盈表示,希望将农场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提上日程,把单一的农场变成集休闲、生态采摘体验、旅游、度假、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农庄,将芦山本土的特色农产品更好地推销出去。

杨盈的农场只是芦山县农旅融合的一个缩影,像杨盈一样的“新农人”还有很多。在勤劳的芦山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乡村振兴和谐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下一步,芦山县将围绕中药材、冷水鱼、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一体推进建基地、搞加工、拓市场、塑品牌,着力将“太平冷水鱼”“大川白茶”等本土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品质,融入“一乡镇一主业一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步聘请职业经理人引入有实力、懂农村、善经营的团队,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同时,持续挖潜提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平台,深化与中国邮政、四川航空等合作,广泛开展旅游产品推介宣传和特色农产品销售,树立特色农旅品牌,扩大对外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