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率日军打败沙皇政府的东乡平八郎被任命为了“海军军令部部长”,在日本天皇亲自为他举行的盛大庆功宴上,所有人都一再追问他获胜的原因。
东乡平八郎面对好奇的人们,竟卖起了关子,他始终一言不发。直到最后,他才在众人的注目下,缓缓从腰间取出了一块牌子,众人凑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一生俯首拜阳明”。
东乡平八郎牌子上的“阳明”二字,指代的,正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中,除了孔子之外的另一个圣人:王阳明。
一生俯首拜阳明的东乡平八郎
东乡平八郎绝不是谦虚,他所说句句属实:他能率军打败比日本强大数倍的沙皇俄国,全赖于王阳明的心学的启发。
王阳明的心学,往简单里说,十个字即可概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它的确简单,他的魅力也在于他足够简单。用今天的话说,王阳明是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而成为圣人的方式,王阳明也说得极其简单明了:每个人都能找到良知,只要用良知行事,做到知行合一,就可以成为圣人。
然而,怎么找到良知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王阳明“龙场悟道”前的经历中找到答案;王阳明创立心学,成为圣人前,曾经受了三种磨砺,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三种磨砺,恰是他们找到自己良知的关键。
第一种磨砺:自律的磨砺。
自律是坚持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跟自己较劲的能力,也是去向真正“开悟”的第一步。
王阳明并非天生的读书人,他虽是状元王华的儿子,可他打出生开始就极其活泼好动。
《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滁州会语》中说,阳明生来就是个“英毅凌迈、超侠不羁”的孩子;也因此,王阳明十二岁那年在京师读书时,仍不能专心诵读,经常偷偷跑出去和同伴们玩儿游戏,父亲王华还为此斥责过他。
来源:http://sw.qubaidu.net
(http://yd.qubaidu.net)
来源:http://vl.qubaidu.net
(http://hx.qubaidu.net)
来源:http://sr.qubaidu.net
(http://su.qubaidu.net)
来源:http://rj.qubaidu.net
(http://ws.qubaidu.net)
来源:http://ro.qubaidu.net
(http://vs.qubaidu.net)
来源:http://sn.y89y.net
(http://ip.y89y.net)
王阳明故居内
可无论王华怎么训斥,王阳明始终不改“恶习”,正当所有人都即将对这个问题少年失去信心之际,一件偶然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他。而这一变:问题少年王阳明,彻底成为了自律少年。
那日,王阳明又翘课,去市场上溜达。他看见一个小孩在卖鸟,便凑过去询问价格,可问完价格,掏掏口袋发现:钱不够。王阳明眼珠子一转,就对小孩儿说:“你把鸟给我,我回头把钱凑来。”
小孩儿也不是吃素的,他死活不肯。两人正争执不下之际,一个算命先生从他俩身边路过;他只看了一眼王阳明的长相便吃惊地停住了脚步,他大呼:“此子他日大贵,当建非常功名。”
于是,算命先生当即把鸟买下,送给了王阳明,送罢礼物,算命先生还慈爱地抚摸着王阳明的脸,意味深长地说:“他日,你胡须长到领口时,当已入圣境;胡须长到丹田之日,当已结圣胎;胡须长到丹田以下,当已结圣果,功德圆满了。”
王阳明本就在幼年时发宏愿要“做圣人”,如今这算命先生的话,正好应了他心里的想法,他欣喜若狂地看向这算命先生。仿佛想从他口中听到进一步的指示,只见,算命先生继续悠悠吐出了一句话:
“你切记读书自爱,如此,我的话,将来必定应验。”
一心想做圣贤的王阳明,将算命先生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他狠狠地点着头,也从那以后。街上少了一个终日呼朋引伴、嬉戏无度的孩子王,课堂上则多了一个“潜心诵读、学问日进”的好学生。
脱胎换骨的少年王阳明,不仅日日勤读经书,还勤习书法,他甚至还将所有讲兵法的书也全部都看遍了。
他还在不断学习中,领会到了“背诵”对学习的重要性,并不断付诸实践,这也是后来,王阳明会在家书中强调背诵的原因所在,他说:
“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言外之意是:不断背诵经典,不仅能开启智慧,而且,也能让人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
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让王阳明的心性慢慢沉了下来,随着知识的不断累积,他的顽劣气质早已脱去,取而代之的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感。
自律,又名“自我监督”,它是指“不用别人监督就可以一直按照自己做好了的计划去做事情,一直到目标达成,且不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自律的人的最大特征是:他们有具体的计划,且坚信自己能通过计划,抵达自己想要去到的远方。
也因为自律,王阳明两次科举落榜,却从不气馁,反而放下豪言说:“人以落第为耻,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28岁那年,王阳明第三次参加科举,并在会试中中举,一举考得第二等第二名。
来源:http://ls.y89y.net
(http://nm.y89y.net)
来源:http://ok.y89y.net
(http://uu.y89y.net)
来源:http://fd.y89y.net
(http://sl.y89y.net)
来源:http://en.y89y.net
(http://lq.y89y.net)
来源:http://vj.2liuxing.com
(http://nb.2liuxing.com)
俗话中的“板凳坐得十年冷”、“十年磨一剑”,说的就是学习上的自律,真正的自律,不仅要能下笨功夫,有韧劲,一点点地“死抠”,一遍遍地“打磨”,如此,方能真正沉下来,以为成大器打下基础。
第二种磨砺,思维的磨砺。
真正决定人和人差距的,正是脑子里的思维。有一句话叫:“花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有着不同的命运。”
拉开王阳明与同时代人差距的,是他洞察事物本质的思考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的由来,恰是来自思维的磨砺,即深度思考的能力。
如果将王阳明的一生分成几个部分,那么,他结婚前应该可以算做一个独立的部分,而结婚当日,又可以算作一个独立部分,因为在他结婚当晚,他的思维经历了一次大的洗礼。
17岁年,王阳明与江西南昌一位姓诸的远房表妹完婚了,诸氏的父亲是王阳明父亲王华的表舅,两人还是挚交关系。
新婚之夜,王阳明竟鬼使神差地到了一处道观,并结识了一位龙眉皓首的老道。当晚,本就对静坐修道非常着迷的王阳明死活要和老道学习静坐,老道见他如此虔诚,便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如此一来,王阳明竟不觉间在新婚之夜,将新娘留在婚房守了一夜;而那一夜,也是王阳明第一次真正开始尝试静坐,并在静坐中静静观想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并渐渐开始磨砺自己的思维。
也是在静坐中,王阳明常自忖过去的种种谐谑豪放之过,猛下了一番克己改过的功夫。
来源:http://ee.2liuxing.com
(http://nd.2liuxing.com)
来源:http://db.2liuxing.com
(http://pv.2liuxing.com)
来源:http://iq.2liuxing.com
(http://jv.2liuxing.com)
来源:http://kw.2liuxing.com
(http://wx.2liuxing.com)
王阳明
静坐的训练,加上后来他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的实践,终让他的思维得到了彻底的磨砺。
而这场“格物致知”的实践,发生在他学会静坐四年之后,即1492年,这年的王阳明已经21岁了,他已把能找到的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的书全部诵读了一遍,然后苦思了朱子的“格物穷理”之意。
一天,他独坐窗前读书时,读到“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一抬头,他恰好见到后院那一片青翠葱郁的竹子,他一拍脑门,生出了“格竹子”的想法。
王阳明格竹子时,拉上了一个姓钱的同学。两人合计好后,就开始“格竹子”了。他们一天到晚啥也不干,就只从早到晚盯着竹子看,就这么死死盯着竹子看了三天后,钱同学因为实在扛不住,两眼一黑直接倒下了。
王阳明见钱同学倒下后,暗骂了他一句“没用”,便命下人给他灌参汤,自己则继续“格竹子”。四天,五天,六天,七天……啥也还没格出来呢,王阳明竟也跟着倒下了。
好在当时的王阳明没有读过西方的《圣经》,不然的话,他一定会自惭形秽:七天时间,上帝把一个世界都造好了,可他却啥也没干成,还把自己整病了。
“格竹子”的彻底失败,让王阳明对朱子的格物之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惶惑和怀疑:格物真的能致知?这一格,彻底让王阳明的思维经历了巨大磨砺,他开始将思考一下子推到了“寻根溯源”的境地,他意识到:人是会从根本上被误导的,尤其是被书本误导。要避免被误导,就必须寻根溯源。
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思维,不是“接收”,而是去“寻找”,也从此时起,王阳明坚定了要去靠自己的实践,寻找并认识这个世界永恒而普遍“理”的信念。
而一旦下定了去“寻找”的决心,就必须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事物物都仔细观察、思考和研究,如此一来,思维也将每时每刻都在被磨砺中,如此,悟透,便也是迟早的事了。
第三种磨砺,逆境的磨砺。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逆境给恶人宝贵的磨砺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古往今来的真正强者,无一例外都曾经受了逆境的层层磨砺,对于弱者而言,逆境是可怕的悲剧,而对于强者而言,逆境是他们通向成功的必要通道。
王阳明一生的真正逆境,出现在他35岁这年。这年,王阳明正在做一个名为兵部武选司主事的官,这个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官。
当时的皇帝朱厚照不大管事,政权一度被宦官刘瑾把持着,刘瑾在1506年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见状竟不知死活地仗义执言,他的奏折不意外地被刘瑾看到了。
刘瑾一怒之下要“干掉”王阳明,好在王阳明有善缘,他的官员好友为他求情,让他免除了一死。但自古“死罪能免,活罪难逃”,他不仅被打了四十板子,还被贬谪到了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
此事后,他的父亲也受了牵连,被赶出了北京,被赶到南京做了一个吏部尚书。
这个事情对王阳明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关键,前往龙场这一路,也是生死难料;要知道,古代的交通不如今天发达。他们每走一千里,死亡概率就要增加不少。
龙场这个地方,对王阳明而言,是个标准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不说,还完全没有现代文明的痕迹,那里的生存条件基本没有,就连空气也是稀薄的,天知道,被贬去这样一个地方的王阳明,还患有肺病。
根据史书记载,龙场这个地方毒蛇遍地,野兽众多,一不小心就有丧命的危险。可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让刘瑾满意,毕竟,他的本意就是要让他死在这里。
影视剧中的刘瑾
路上,刘瑾还安插了杀手,准备伺机动手;好在,机灵的王阳明及时把自己的衣帽等扔入水中,佯装成自己想不开投水自尽的样子,这才终于避开了杀手的暗杀。
好容易抵达龙场后,王阳明才知道:苦难才刚刚开始,首先,这里虽名为“驿丞”,可却只有吏一人,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因为他是谪官不能住驿站,所以,他不得不住在离驿站不远的小孤山一个洞里。
从小锦衣玉食的王阳明,不仅要忍受恶劣的环境,还不得不照顾病倒的随从。为了不让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还承担起了每日给他们做吃食、煎药的活计。
直到随从好了之后,他才从琐碎中脱身出来,开始着手想应对之策。
洞里终年不见天日,他又因无钱而没有多少御寒的衣物,冬日霜凝在洞口,洞里便成了真正的寒窑。
在这般艰苦环境的磨砺下,王阳明的健康大受挫折,他后来东征西讨时常病得东倒西歪,就是在此时落下的病根在作怪。
贵阳修文阳明洞
为了活下去,王阳明决心学农,将南山开垦出来,自己来个小“军屯”,而且“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如此,才终于解决了吃饭穿衣的大问题;后来,他又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在洞附近修了一个“何陋轩”安身。
关键,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下,王阳明还要应付官场,努力在贵州一带的官场存活下去。王阳明在龙场的三年里,当地的思州太守居然无缘无故派人来驿站侮辱王阳明。
周围百姓看不过去,遂帮助他打跑了“官崽”,没曾想,这个“官崽”竟为了扩大事态,向上边诬告王阳明不但不服从当地政府的管教,还聚众闹事。好在,思州的按察副使毛应奎帮他说话,并出面斡旋,这才免了一场祸事。
对于王阳明而言,龙场这样的地方,无异于“死地”,可人不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么?人不进入环境的临界状态,有怎能发现生存的真实境遇,继而看清“在”的本质,并打捞出“理”呢?
后来,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不正说明着环境磨砺的重要么?
经受了自律、思维、环境三层磨砺的王阳明,最终悟出了心学,成为了一代圣人。他的身后,其心学由门人王艮、钱德洪等人发扬光大,终成显学,深刻影响了此后五百年的中国思想史。
王阳明遗言
此后五百年,从明到清及至民国,无数政治家、思想家和仁人志士,都将王阳明的心学视为 圭臬,他们对心学顶礼膜拜,并从中汲取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孙中山、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蒋介石等,都是阳明心学的忠粉,尤其蒋介石,更是举世公认的“明矾”,终其一生,他都将一部《阳明心学》摆在案头,并一再对人说:
“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
明末,王阳明的心学飘扬过海传到了日本,也是因此,才有了文首“军神”东乡平八郎的“一生伏首拜阳明”的牌子。
没人怀疑过:日本之所以能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东亚强国,其背后的主功因归于阳明心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