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大型的国际会议在我国举办,参会的国家领导人在离别之时,都会收到中国精心准备的特色纪念品作为国礼,这些纪念品之中几乎都有景泰蓝工艺品的身影。

景泰蓝又称作"铜胎掐丝珐琅",因为兴盛于明朝景泰年间,而且珐琅釉又是以蓝色为主调,所以便有了"景泰蓝"的雅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泰蓝是否起源于中国至今是个谜团,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剑身的花纹精妙绝伦,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在金属器具上使用珐琅工艺装饰的文物;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最早的掐丝珐琅工艺应该是在古罗马出现的,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珐琅,应该是迈锡尼时期(公元前13世纪左右)的指环,后来因为元蒙军东征,将珐琅工艺和专业的工匠带回了中国,专门为蒙古的贵族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景泰蓝的起源到底是在何处,在明清时代的中国,这一项工艺大放异彩,古老的工艺迸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让中国的景泰蓝成为了更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品。
来源:http//dh.qubaidu.net
(http//nh.qubaidu.net)

明朝,景泰蓝的初盛

元末明初,景泰蓝迎来了技艺的初盛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存的景泰蓝艺术品之中,年代最早的就是在宣德年间的景泰蓝作品。这个时期的景泰蓝工艺品风格雄浑,大多以果盘、花瓶、香炉、碗等形式出现。

随着技艺的精进,后来出现了规格比较大的鼎。这个时期,景泰蓝作品技艺已经比较完备,除了蓝色之外,还有红、白、黄、绿等其他颜色。

在故宫博物院之中,还收藏着当年的景泰蓝番莲大碗,可以说是这个时期典型的代表作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泰年间,景泰蓝无论是在制作技艺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景泰蓝工艺品已经成为了皇室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器具。这个时期,明皇宫之中已经专门设置了"御用监",并且在御用监之中专门设置了制作景泰蓝的作坊。

景泰蓝器具已经成为皇室成员的实用器具,灯具、烛台、樽、壶等等日常用品,都开始出现了景泰蓝的版本。

制胎工艺也随着用途的增多而迅猛发展。在花纹上,这个时期的景泰蓝作品增加了佛教和道教题材的纹饰,颜色不仅仅是单调的红、黄、蓝、绿色,更出现了紫色、紫红色等更加细致化的颜色。

明代的景泰蓝随着景泰年间景泰蓝技艺的成熟和发展,具有中国民族气息的景泰蓝艺术风格已经出现,并且逐渐闻名于世界。

乾隆帝和景泰蓝的巅峰时期

清朝是景泰蓝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皇宫之中,处处都可见大大小小的景泰蓝作品,大到屏风、佛塔,小到耳环首饰。

在这个时期内,景泰蓝作品题材从宗教、花草等吉祥寓意的纹样,发展成文人名画等等更为复杂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乾隆年间,景泰蓝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康乾盛世的到来,让乾隆时期的市民阶层倍增,手工业和工艺美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朝灭亡后,本来就服务于皇家的顶级景泰蓝制作技艺一度出现了停滞。经过顺治朝、康熙朝,景泰蓝工艺开始苏醒,清朝宫廷的工匠对传统的景泰蓝技艺进行了尝试性的恢复,到了雍正朝,虽然雍正帝尝试让"珐琅作"恢复明代掐丝珐琅器,但收效甚微。

一直到乾隆朝,掐丝珐琅才在皇室的鼓励之下发展到了历史巅峰。

景泰蓝之所以能在乾隆朝得到飞跃的发展,极大一部分原因还是乾隆帝的个人审美喜好。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朋友们应该可以注意到,清朝皇帝的审美到了乾隆这代,从雄浑大方,发展到了繁复浓艳。

虽然景泰蓝因为颜色花俏,在历史上并不为文人所广泛接受,但是对于情趣特殊、喜爱富丽堂皇、堆砌之美的乾隆帝来说,却是华丽得刚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帝到底有多喜欢景泰蓝呢?
来源:http//hp.qubaidu.net
(http//nn.qubaidu.net)

据史料记载,乾隆帝对珐琅制作技艺十分精通,平日闲暇之余,会亲自前往"珐琅作"查看景泰蓝的制作进程,并且在设计上提出自己的想法。

因此,乾隆收藏的景泰蓝作品,基本上都是他审美情趣的表现。

因为乾隆对景泰蓝的情有独钟,让诸多工匠投身于景泰蓝的的继承和创新之中,景泰蓝的技艺得以达到了全盛时期。

乾隆时期的景泰蓝纹饰包罗万象,所有可以在皇宫之内可以看到的吉祥纹饰,都可以在这个时期的景泰蓝作品之中找到呼应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人惊叹的是,因为乾隆帝本人对瓷器和景泰蓝的研究和热爱,这段时期之内,景泰蓝工艺品更是借鉴了瓷器的式样和纹样,只要是当是可以找到的瓷器式样,都可以找到景泰蓝器具与之对应。

总之,无论是景泰蓝还是瓷器,所表现出的乾隆朝时期的手工艺水平,已经是我国封建时期的顶峰,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林徽因和景泰蓝工艺的再兴

清末民初,社会变革,动荡不断。景泰蓝技艺必然从皇家走向民间,从"珐琅作"走向民间作坊。

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景泰蓝工艺品一度成为西方人争相购买的收藏品,虽然满清经济、政治呈现颓废之势,但北平的景泰蓝行业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当时甚至出现了专门替外国人购买景泰蓝作品的公司,民间作坊越做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北平沦陷,这不仅仅意味着景泰蓝的国内市场开始严重缩水,就连出口也被迫中断。

从事景泰蓝制作的工匠们只得转业,对景泰蓝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无疑是致命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为钱美华)

景泰蓝工艺的复苏,还得感谢一个名人——林徽因。

林徽因自小对景泰蓝工艺品尤其热爱,在景泰蓝行业凋零,濒临失传的时候,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清华大学成立了工艺小组,着力拯救这一项国宝级的传统工艺。

这个小组之中不仅有和林徽因一同设计国徽的高庄、莫宗,还有常沙娜、钱美华、孙群莲三位小姑娘,她们继承林徽因的遗愿,成为后来的景泰蓝工艺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设计的夔龙纹对罐)

后来借由常书鸿在北京故宫敦煌艺术展的契机,工艺小组将敦煌艺术风格和景泰蓝艺术相结合,设计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纪念品,为新时代景泰蓝的繁盛和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来源:http//vr.qubaidu.net
(http//7j.y89y.net)

结语

在景泰蓝的发展历程之中,对于景泰蓝工艺十分热爱的乾隆帝和林徽因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乾隆帝让景泰蓝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并且经久不衰;林徽因让它从颓势之中重新振兴,并且成为中国国礼的典型代表。

当然,在景泰蓝发展之中,还有诸多为之付出心血的无名匠人,他们都在以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领悟和所出时代的新精神,为景泰蓝的发展赋予更多的精神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代,虽然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之下,许多传统技艺逐渐消失,所幸景泰蓝这一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技艺得以保存,成为今天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创作之时的灵感来源。来源:http//g0.y89y.net
(http//j9.y89y.net)

参考资料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

刘良祐——《明清两代珐琅器之研究》

路甬祥——《众官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丝工艺和景泰蓝》,大象出版社

杨伯达——《景泰蓝》

李久芳——《中国金属胎起线珐琅及其起源》来源:http://www.berry0123.cn
(http://berry0123.cn)
来源:http://www.abcsa.cn
(http://abcs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