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察者网报道,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答记者问。发言人表示,中方多次指出,欧方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预设结论,在调查各环节的做法均违背其承诺的“客观、公正、非歧视、透明”原则,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欧方此次公布的终裁披露并未充分吸纳中方意见,仍坚持错误做法,裁出高额税率,还利用抽样区别对待中国不同类型企业,扭曲调查结果。中方对此坚决反对、高度关切。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之中,中国电动汽车近些年来更是异军突起,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步时间是比较晚的,但是凭借着近些年来的技术创新以及成本方面的优势,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而在欧盟委员会之前,美国商务部已经先行一步,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升至100%。欧美接连出手,自由贸易的牌坊,算是彻底被砸烂了。欧盟对华汽车加征关税,理由是中国专门为电动车企发放了大量的补贴,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产业构成了明显可预见且迫在眉睫的巨大威胁。早在去年10月份,欧盟委员会就发布公告称,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而且还通过“抽样”的方式,选了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作为首批调查对象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2024年7月4日,欧委会公布了初步裁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至37.6%的临时反补贴税。2024年8月20日进行披露,并将于11月4日前做出最终裁定。

就在此前,德国总理舒尔茨来华访问,在新能源汽车竞争问题上与中国达成初步意见,舒尔茨认为:以加征关税解决国际汽车贸易竞争问题,不是明智之举。中国连续八年一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无论是汽车、教育或者其他行业,中国的消费者一直都为德国产业创造可观的收入。中国的海外产品,在德国市场同样备受青睐。据德国总计3,312亿欧元的进口商品总额中,中国约占11%,占据德国所有进口商品中的首位。
欧洲汽车产业界发展和欧方报告均显示,没有充足证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市场造成实质性损害。欧盟中国商会强调,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的优势不是基于补贴,而是基于产业规模、整体供应链优势及市场激烈竞争。欧委会不公平地利用贸易工具阻碍电动汽车自由贸易,这种保护主义做法只会伤害欧洲汽车产业自身的韧性,冲击公平竞争环境和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并加剧中欧贸易紧张,向全球合作和绿色发展发出极其错误的信号。

从全球竞争来看,欧美人永远不可能将车企的运营成本,做到中国车企的水平,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不过,这可能并不是欧盟急于发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最直接原因。欧盟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可能并不是单纯针对中国汽车品牌,更重要的是针对欧洲品牌在中国生产的纯电动车,再返销回欧洲的那部分。以目前产业链完善程度、成本考量来看,新能源汽车全球最佳产地就在中国,欧洲将面临新能源汽车工业的空心化。
欧盟7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可达37.6%的临时关税后,。俄罗斯国家养猪协会负责人科瓦廖夫说,俄罗斯的目标是在三到四年内为中国提供10%的猪肉进口。他并引述美国农业部的预测说,今年约有5万至6万吨俄罗斯猪肉运往中国,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
中国的猪肉产品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了价值60亿美元的猪肉产品,其中半数来自欧盟国家。西班牙是向中国出口猪肉及猪副产品最多的国家,西班牙猪业联盟数据称,西班牙占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21%;其次是美国和巴西,荷兰、丹麦和法国分别位列第四、第五和第七。而对于正因西方制裁和欧洲关系跌至冰点,并于去年刚刚解禁输华猪肉禁令的俄罗斯来说,这块“肥肉”他可不打算和欧盟客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