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这个世界的科技在稳步发展,各个国家都保持着技术共享的初衷,一起向更美好和谐的世界前进。

可暗底下,每个国家都在科技领域上明争暗斗着,既有短暂的合作,也有残酷的竞争。

如今科技发展的竞争无处不在,在制造业上,每个国家都铆足了实力潜心发展自己的前端科技,生怕一不留神就落后其他国家。

曾经中国工业的历史上,发起和执行过很多为人所不知的计划和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有个“360工程”,它是中国北方重工集团发起的一项重大科研项目。

目的是要自主研发一台大型垂直挤压机,用以制造厚壁无缝钢管。

工程完成之后,举世震惊,欧美国家的科技界各个专家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各位肯定好奇,这个“360工程”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它能让欧美国家彻底傻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厚壁无缝钢管的缺憾

厚壁无缝钢管,半径十几毫米,有的甚至厚到几百毫米,耐压能力超强。

不管是多深的油井,还是多复杂的工业环境,它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这种钢管里面光滑,流体经过几乎没有阻力,减少摩擦带来的损耗。

这样的特性让它成了石油、化工、电力这些行业的“顶梁柱”,就连航空、航天、核电站这些高科技领域也离不开它。

那么这厚壁无缝钢管是怎么造出来的呢?目前工业上主要有两种方法:热轧和冷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轧就像是给钢坯加热,然后猛捶,就成了管坯。

而冷拔则是把热轧的管坯再细细打磨,然后拉伸,就像做拉面一样。

这两个方法难度都很大,但是这样出来的钢管,尺寸精准,表面光滑,符合工业材料的标准,才能使用。

我国在“360工程”开启之前,厚壁无缝钢管都不得不靠国外进口,国内暂时没有厂家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自主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厚壁无缝钢管的种类还很多,按生产工艺分,有热轧无缝钢管:它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但外表没那么光滑;

有冷拔无缝钢管,尺寸精准,表面光滑,但成本也相对较高;

还有挤压无缝钢管,管壁均匀,表面光滑,适合对质量要求高的场合。

无缝钢管不止上述这些,种类繁多,而国家发展飞速,基础设施大建,新能源项目也是一个接一个。

这些大工程,哪个都离不开这些厚壁无缝钢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以前技术还没有进步,造钢管,效率低,质量也不稳定,买别人家的厚壁无缝钢管,就算是仰人鼻息,也是无可奈何。

二、“360工程”的启动

2004年,中国北重集团的几位技术领导决定漂洋过海去美国,想跟美国的Wyman-Gordon公司学习他们的立式挤压机技术。

结果Wyman-Gordon公司说这是自家秘密,从不外传,还狮子大开口要价,想趁机捞一笔钱。

北重集团的领导们觉得不妥,另寻他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德国的SMSMeer公司,心想德国人严谨,兴许可以学习。

没想到,德国一上来就在设计图还没展出的时候,就要求掏出10个亿当费用,否则免谈。

这两回碰壁,北重集团的领导层算是彻底清醒了:关键技术不是靠钱就能买来的,也不是求人就能给的。

以前那种“造还不如买,买还不如租”的想法,在关系到国家命脉和长远发展的大事上,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长期依赖进口厚壁无缝钢管的现象,以及突破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技术被欧美国家垄断的问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下的北重集团决定参加“360工程”。

即自主研发大型无缝厚壁钢管生产装备,让生产不再受制于人。

在2006年,北重集团筹备总投资高达10亿,来启动“360工程”。

项目目标是造出一台能顶住3.6万吨压力的大型垂直挤压机。这比当时美国那台最先进的设备,还要多出40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标很高,实现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从项目刚定下来那会儿起,北重集团的团队就忙得脚打后脑勺。

光筹备就忙碌了一年,找专家、组团队、定计划、筹钱,项目所有的前置工作必须全部准备好,确保万无一失。

一开始,技术上的难题亟待解决。

毕竟这种高端技术以前都是欧美国家的专利,中国北重的工作团队得从零开始,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国家的严格禁运,像让中国北重的工作团队获取关键技术和设备难上加难,连技术资料都无处可寻。

但中国北重的工程师们决定不走寻常路,从最基本的原理开始,一点点啃,一点点磨,硬是把那些技术难关当成了磨刀石,越挫越勇。

这过程未知而漫长,谁都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找到方法,但他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走了下来。

三、百折不挠的进取

“360工程”的难,难就难在那3.6万吨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造出符合压力要求的挤压机,设备得有多结实、多精准、多稳定,才能扛得住。

老一套的办法显然不够用,得赶紧找到新的解决之道。

北重集团没有退缩,之后他们拉来了清华大学的一群学霸们,还有二十多家科研单位和大学的教授,一起努力,一遍遍地算、一遍遍地试。

就在这时,清华大学传来好消息,他们研究出了一种叫“钢丝缠绕”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技术原本是给火箭、导弹这些高科技产品量身定制的,能让它们的外壳变得坚固。

但中国北重的工程师们脑洞大开,把这技术用到了“360工程”上,给大型挤压机穿上了一层“铁衣”。

他们的研发团队下了大功夫,对钢丝缠绕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让它更适合需求。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设备强度不够的问题,还提高了稳定性,让“360工程”离成功又近了一大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几百次尝试,他们基于技术,终于设计绘画出了制造挤压机的图纸,准备造出世界顶尖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

到了制造和安装阶段,北重集团的团队们也是如临大敌。

这机器重得吓人,体积也大得惊人,安装起来必须严丝合缝,不能出半点差错。

工程师们就像是绣花一样,精细地操作着每一个环节。

直到机器轰隆隆地转起来,压力慢慢顶到了3.6万吨,那一刻,整个团队都如释重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设备搞定后,北重集团立马开足马力,用这台挤压机造出了中国第一根能用在超高级别发电机组的特种钢管。

经过层层考验,中国证明了自己造出的无缝钢管不仅不输外国货,还比他们做得更好。

“360工程”的成功,让中国在高端钢管生产上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而且这些特种钢管价格被打下来了,成本低了,中国自己的企业用起来也更实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还激励了整个高端制造业,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人创新的力量,激发了更多的创意和激情。

现在,中国的国家工业体系越来越强,高端制造装备和特种材料的制造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整个行业都跟着转型升级,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

那些想着对中国技术设限的欧美国家,看到中国都傻眼了。

没想到只用了三年光景,中国人就把他们头疼了几十年的技术难题给解决了,而且中国的无缝钢管性能更强,效率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造的钢管,价格低到只有国际市场的三分之一,性价比很高。

那些以前在国际上瞧不起中国的大公司,现在感觉自己的饭碗都要被中国给端了。

实在是风水轮流转,天道好轮回。

结语

没有国家天生就是擅长工业的,也没有国家一直在工业领域保持领先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的先进科技,都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科研人和工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中国的制造业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360工程”是我们工业发展的一个例子,它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未来这种精神还会一直继承下去,持续地突破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