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年轻人反向消费”又火了。不少人可能会问“消费还有反向的?反向消费是什么意思?”其实“反向消费”就是“野性消费”的反义词,意思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消费时更关注刚需、实用、性价比,开始涌进折扣店和平价消费场所,买东西的时候也会货比三家,既要品质好也要低价。曾经的浮夸消费,大手大脚消费,正一去不复返。

还记得在昆明上高中的时候,有钱的学生几乎就是浮躁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的代名词,谁谁谁又买了一双新名牌球鞋,谁谁谁的衣服是潮牌,谁谁谁又戴上了新买的手表,就连零食都是买当时的初代网红零食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而当时的我也会和朋友讨论潮牌服饰之类的话题,虽然比不过土豪党,但是朋友之间的攀爬心理确实还是有的;而上了大学之后,情况开始渐渐的改变,也不知是因为成长了,还是因为时代变了,自己也开始了反向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毕业之后我又回到了昆明,我发现高中那会满大街30起步的星巴克,现在变成了9.9的瑞幸和库迪,初代的网红零食店也被许多量贩式零食店取代,曾经的商业街随便一开都是红红火火,现在生意好的却寥寥无几。

这些现象几乎实锤了,近年以来关于国人消费趋于理性,消费降级的说法。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观从单纯物质追求转向体验与情感满足。他们更愿意为旅行、文化活动等独特体验买单,同时也为触动心灵的情感消费慷慨解囊。例如:深度游、自驾游或定制游。现在的年轻人愿意为独特的旅行体验买单,如探访偏远地区的自然风光、参与当地的文化节庆活动等。也热衷于参加音乐会、艺术展、戏剧演出等文化活动,愿意为这些能够触动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体验付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质消费虽仍重要,但品质与价格成为新考量。但有钱的始终还是有钱的,负债的始终还是负债的,王校长的生活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但也不乏一些“精神小伙”贷款买宝马之类的新闻时有报道。

真要说什么是“反向消费”,我倒是觉得现实生活中的几点变化非常贴切:第一,不爱钻石爱黄金,讲了100多年的钻石故事这届年轻人不买单了,过去几年钻石量价齐跌,反倒是一直被骂土、俗的黄金开始备受欢迎;第二,不爱进口爱国产,手机、汽车、家电、百货通通都在国产化,比亚迪都快卖疯了,进口车商只能看着流口水,不仅如此,就连游戏都开始国产化了,前几天刚上线的《黑神话:悟空》已经登顶Steam热销榜。

“反向消费”的流行,是“野性消费”的拒绝,也是理性消费的逐渐回归,很多人尽管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但消费习惯发生改变的事实确实存在。尤其是年轻人“唱反调”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在消费、生育、置业等方面的态度转发更大,除了反向消费之外,媒体还总结了当下年轻人的另外六大特征——开始六戒,戒烟、戒酒、戒外卖、戒婚、戒娃、戒恋爱。

关于戒婚、戒娃、戒恋爱,近两年我国出生人口、结婚登记人口已经有直观的体现,人口首次出现负增涨,就连民政部都放大招了,现在结婚都不需要户口本了。一句话就是这些都是当下年轻人集体选择后的结果;而戒烟、戒酒、戒外卖更好理解,首先抽烟消费下沉正在真实发生,中低端消费需求偏高,而高档烟越来越难卖,不少昆明烟民反映以前抽20的烟,现在10块的都不挑了,甚至我家里的长辈都把烟戒掉了。戒酒、戒外卖就不必赘述了。

还有一些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大家似乎悄悄达成了一个共识:钱这个东西不一定能赚到,但一定能省下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年轻人的“省钱经济学”铺天盖地,在小红书上输入关键词“昆明省钱”都有2万以上的笔记。

另外这两年国人超前透支消费的情况大幅减少,用花呗借呗的也少了。

反而是存钱的多了,说了这么多的果,该归因了。

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开始“六戒”说明什么?

突如其来的消费转向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和宏观政策唱反调,消费降级、不结婚、不生孩子,更不愿意买房背负沉重的巨额贷款;有人说是年轻人活明白了,而在我看来其实是没钱闹的,前段时间听到一个词“待富人群”,很久没有把穷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了,底层逻辑是经济不景气赚钱越来越难,因此大家才会调整消费习惯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一句话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

为什么是年轻人的变化最大?

其实这是错觉,只是因为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发声最多,这叫“幸存者偏差”。现实中还着巨额房贷上有老下有小的这类人才是变化最大的,只是这部分人忙于生计,无暇在网上诉说压力和痛苦罢了。

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疫情是加速器,美元霸权、美帝加息收割全球是核心,当然也有内部因素,房地产萎靡不振就是这一切现象背后的根源之一;我们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地方财政,而土地又是所有财富之母,这就是上至国家下至地方绞尽脑汁救房地产的根本原因。必须承认的是,年轻人现在所面临的压力确实不小,2017年的毕业生只有700万,而2023年是1158万,未来每年毕业生超千万的情况,可能还要持续个10年,现在的大学生争相考研考博,本质上是为了延迟毕业,为了以后更好就业,考公考编则是为了稳定,殊不知却挤一条更卷的赛道;叠加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周期恶化速度全面加剧,可想而知以后的经济增速、投资增速以及创造的就业岗位等都将回归缓慢发展的态势。

我们今天的处境,虽然还没到达如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时期的艰难程度,但部分问题已经足够尖锐了,比如就业:平均5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失业,最后就导致整个社会的戾气很重,网络上抱怨、质疑、吐槽的声音层出不穷,外加时常爆出“公信力缺失”的问题这些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以来一直在提倡的鼓励消费,我想说的是:消费的基础是收入,收入提不上去光鼓励消费,这不妥妥的左脚踩右脚妄想登天,做无用功吗?在发钱和发券中选择发文,在促进就业和提升薪资中选择提信心,回回说工具箱里有一揽子工具,可次次拿出来都是大喇叭,这届年轻人不“六戒”不“反向消费”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