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是怎样周游列国的

——新视角读《史记》之二十五

文/宋玉山

鲁国虽然国力不强,但却出了一位圣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建了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礼和仁,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

孔子先是从政,从政不得志,便去周游列国,到处宣传他的儒家思想。那么,孔子都到过哪些国家,他是怎样周游列国的呢?

史记》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是宋微子弟弟宋微仲的第九代孙。孔子祖先把先祖子姓和商汤名字中的乙组合在一起,创造了孔姓。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纥年老时,娶了颜姓女子,生下孔子,因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取名叫孔丘。《史记》说,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称他为“长人”。虽然古代尺寸与现在不同,但孔子肯定身材高大,是个“山东大汉”。

孔子家境贫寒,年轻的时候,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也当过管理牧场的小吏。他工作认真,后来升任了主管营造工程的官员。孔子一边从政,一边潜心学习周朝礼仪。由于学习用功,曾经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他还外出求教过老子。孔子五十岁以后,官开始当大了,先是担任中都长官,后来升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在他五十六岁的时候,代理国相,这是他担任的最高职务。

与此同时,他的学问也做大了,形成了以礼、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和政治主张,跟着他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孔子代理国相的时间不长,效果却很明显。但是,孔子见鲁国君主沉湎于酒色,做事又不符合礼、仁,很是失望,就辞掉官职,带着一帮弟子去周游列国。

《史记》说,孔子周游列国,一共十四年时间,先后到过卫国、陈国、曹国、宋国、郑国、蔡国、楚国等国家,大多数是小国。因为齐、晋、秦等大国关心的是如何称霸,孔子礼、仁那一套学说,对他们来讲,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小国虽然愿意接受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但也是各为自己打算。所以,孔子周游列国之路,很不顺利,成效也不大。

孔子最先去的国家是卫国,而且去过多次。卫国实力弱小,常常被大国欺负。卫灵公觉得孔子那一套挺好,如果天下都讲仁义,不再打仗,卫国不就安全了吗?但卫灵公也觉得,这恐怕不够现实。所以,孔子第一次去卫国,住了十个月,没有任何作为,就离开了。孔子第二次去卫国,见卫灵公与夫人同坐一辆车,认为是不符合礼仪,很生气,只住了一个月就走了。第三次又去卫国,卫灵公向孔子问起布兵打仗的事,孔子却说:“排兵布阵的事,我不曾学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我倒知道一些。”卫灵公对祭祀的事不感兴趣,孔子滔滔不绝地讲着,卫灵公只顾抬头仰望空中飞翔的大雁。孔子见状,叹息一声,就又离去了。

孔子周游列国,受到欢迎的时候不多,遭到冷落、戏弄的事却不少。孔子在宋国时,与弟子们在一颗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就命人把大树砍了,恐吓孔子,孔子只好识趣地离开了宋国。

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散了,一个人站在东门口。弟子们到处寻找老师。有人对他的弟子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狗。”弟子们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苦笑说:“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

有一天,子路遇见一位肩扛农具的老人,就问他:“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子路闹了个大红脸。

孔子周游列国,还时常遇到危险。孔子要去陈国,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匡人看见孔子,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匡人都恨他。孔子长得和阳虎有点像,匡人把孔子围起来,要杀掉他。幸亏弟子颜渊及时赶到,消除了误会,孔子才得以脱身。

有一次,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打算派人去聘请孔子。陈、蔡两国的大夫,不愿意让孔子去楚国,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和弟子们无法行动,食物也没有了,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孔子很无奈地问他的弟子:“我们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难道是我的学问不好吗?”

子贡小声说:“老师的学问,博大到极点,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下您的主张呢?”孔子听了,很不高兴。

颜回慷慨激昂地说:“老师的学问,博大精深,不被天下接受,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接受,才能更显示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大为高兴。

子贡叹口气说:“现在空谈这些,有什么用呢?眼下最要紧的,是赶快想办法活命。”于是,子贡设法去了楚国,请求楚王派出军队,接走了他们,才免除了这场灾祸。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没有多大效果,只好回到鲁国。鲁国不重用他,孔子也不想出来做官。孔子晚年,主要是编书和教授学生。孔子编修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为“六艺”。

孔子有学生三千多人,其中有七十二人被称为圣贤。孔子在七十三岁时去世,孟子则死于八十四岁。所以,民间便有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也有人把七十三岁或者八十四岁去世的老人,称之为“辞世于圣贤年”。

孔子周游列国,徒劳无功,主要原因是礼、仁等儒家思想和政治主张,不适宜春秋时代动荡的现实,而到了汉朝,天下统一、人心思安,统治者需要稳定社会,孔子的儒家学说便有了用武之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兴盛,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

可见,任何一种思想和政治主张,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