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理编外人员:十年努力,一纸辞退!

八个月前,陈敏刚迈入人生关键的35岁,本以为,自己在医院做护士,可以一直稳定下去,不成想,一句“你已经不是我们医院的人了。”,就彻底宣告了她十年编制外护士生涯的终结。

过去十年,她与湖南某二甲医院其他护士一样,每日来回穿梭于病房和科室之间,看上去和其他护士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在看不见的地方,一根名为"编制"的线一直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编外人员迎来“清退潮”

辅警、城管、协管这些岗位虽然没有编制,只能算是临时工。但是却一直是大家心目里“铁饭碗”,但是一纸清退令下来,成功将“铁饭碗”砸碎了。

据了解,此次清退令涉及范围不仅仅只有城管、辅警这些大家熟知的岗位,几乎波及了所有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对此有人提出疑问,这一次是打算将所有的“临时工”都清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地区可能或者不同部门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按之前黑龙江公布的政策来看,5年内要实现100%清退,换句话来说就是一个不留。

而且,清退不是今年才有的,从去年开始,各地就不时传来"清退编外人员"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湖北省房县进行了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

2023年2月,安徽省桐城市召开了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座谈会。

8月,湖北省利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表示全市已清退不规范的编外聘用人员301人;

10月,中国机构编制网发布的消息:根据职责划转,相应核减中国人民银行30名行政编制、6名司局级领导职数。

另外,湖北监利、湖南临湘、黑龙江哈尔滨等地也在进行清退工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大搞“清退”原因何在?

这一次,清退的目标也很明确,主要针对的是编外人员,而且清退的目标群体也既部门局限,也没有行业局限。可以说是多个行业适用,比如城管协管、教师辅警等等。

而且,更确切的讲,这一轮清退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比如五年前,哈尔滨就率先开启了事业单位改革。而且这些年,哈尔滨已经实现:本级事业编制精简8246名,占比25.3%。市辖区事业编制精简占比22%。县(市)事业编制精简占比32%。

另外江苏、山东、江西等省份也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精简编制人员,而且精简数量多达上万名甚至几万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从这一次上面大搞清退的态度表达来看,对于机构精简、体制缩编的推进力度,明显在持续加大。

比如,进入到2024年至于,不单单是编外人员开启了清退,甚至一些试点城市编内也开始大改革。

比如前几天,山东省刚刚官宣,让所有省属事业单位变成国有企业,让近10万编制人员重新与新成立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次改革,约10万名曾经拥有事业编制的员工将正式成为企业合同工。

这一次河南试点成功,全国的事业单位或将跟随改革,预示着,很多人的“铁饭碗”信仰,估计撑不了多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何各地出台清退令,甚至一些地区开始搞编内改革呢?只因为:

第一,财收压力大。资料显示,我国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总人数近4000万,另外再加上800万编外人员,总数接近5000万人。

庞大的规模使得供养费用太高,而疫情发生以后,各地财收情况也开始下降,尤其是房企拿地建房规模下降,土地收益锐减,进而影响各地财收。为实现财收的可持续发展,于是有必要适时调整职能和工作重点,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避免资源浪费。庞大的体制内人员结构,也导致了多年来,决策的缓慢和工作效率低下。而精简人员、优化结构,不仅可以减少层级,加快决策的速度,同时也能大大提高部门工作的灵活性,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三,提高工作效能。减少人员编制以后,还可以优化机构结构和人员配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部门的服务质量,让老百姓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清退编外人员的类别

据悉,清退编外人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类别,同时,他们在行业中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第①: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包括辅警、城管等,他们是编外人员中的重要群体,他们作为行政执法机构内的行政执法人员助手,承担着执法协助、案件调查、现场监督等任务。

第②:专业技术类人员,比如如教师、护士等,他们是编外人员中的重要支持力量,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③:行政辅助类人员,他们在相关部门机关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对各类信息的分析整合、组织协调和处理、包括档案管理等任务。

但是,由于编外身份的特殊性,这三类人员将面临被清退。

而一旦退出“铁饭碗”,那么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就业机会的不确定信和待遇的下降。

所以,如果没有合理的补偿和转岗机会,估计他们将很难顺利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过去各地“钱袋子”非常充盈时,供养如此庞大的编内编外人员,可以说不成问题。

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清退编外人员也是必然选择。而且通过清退,相关部门能够优化机构结构,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不过,清退令也需要权衡,确保过程的公平、合法和合理。并且还需要保障清退人员的合法权益和职业发展。

而对于清退以后的相关机构,更需要加强调整,避免人员冗余和机构臃肿的问题再次产生。你说是不是?同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