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大地,多彩的非遗。

技艺是虚无的,

因为它藏于匠人之手,

匿于茧痕之间;

然而技艺又是永恒的,

总有那么一群人矢志不渝,

守护其传承。

非遗人世代的坚守、发展、创新,让文化和艺术的种子依然不断生根、发芽、开花。

近期,人民日报》文化版刊登了中国非遗的故事,其中包括了入驻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织绣传承人杨华珍指导学生练习刺绣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邛崃的美,是与生俱来的;邛崃的浪漫,是从古至今的。

早在千年之前,邛州大地上的人们,就投入了与美相关的事业,他们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创造出浪漫的模样。在千年之后,依然散发着美轮美奂的光芒。

羌 绣/

指尖跳动的浪漫

中国人讲究世代传承,就像川流不息之河,在无声的岁月中,孕育出生生不息的生命。

“一针一线千年传”,早在商周时期,羌绣就流传于世,精美鲜艳的图案中,藏着羌民族的千年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五十六朵花》杨华珍 图源网络

羌绣物象突出、色彩绚丽、工艺精巧,古朴而华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无论是在羌族群众的腰带、衣裙、围腰、鞋上,或是在妇女的头帕、袖口、衣襟甚至袜子、鞋垫上都随处可见。

羌绣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装饰品,早已深深地融入了羌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借助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增强了衣物易磨损处的耐磨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优秀的实用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网络

入驻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织绣传承人杨华珍,出生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刺绣世家,杨华珍自幼随母亲学习藏族传统编织、挑花刺绣技艺,在母亲多年的精心口传身授下,加上自身的刻苦研习,她不仅熟练掌握了藏族毛、麻、棉编织及挑花、刺绣技艺,成为了整个嘉绒藏区的织绣能手,而且成为第一个归纳总结藏族编织挑花刺绣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网络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阿坝藏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时作为一线记者的杨华珍,亲历了救灾、重建的整个过程,她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为灾后重建做有意义的事情。

她觉得发展刺绣手工是一个好途径。震后没多久,杨华珍离开报社,带着家乡的18位“老姐姐”来到四川省会成都销售刺绣产品。这18位“老姐姐”一半是藏族、一半是羌族,年龄最小的60多岁,最大的已年过七旬,许多人是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网络

羌绣的纹样,大多与自然紧密相连,肉眼所及的花鸟虫鱼,云彩大山,都能幻化成为羌绣中的团花,被赋予吉祥的寓意。时代在发展,推动着传统艺术的更新,羌绣也经过多次改版,以低饱和度和自然过度的方式,融入和和谐的现代审美。

拥有众多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荣获国际国内无数奖项的杨华珍,将邛崃羌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创意设计,成为非遗正“青春”的价值。

杨华珍不但培养了大量传承人,还与十多个知名品牌开展版权授权合作,推动羌绣登上国际舞台。渐渐地,我们在更多的领域见到了羌绣的身影,它频频成为时尚大牌的宠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网络

邛 窑/

沉睡千年的浪漫

“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关于邛窑价值的珍贵,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一语道破。

创烧于南北朝时期的邛窑,从尘封的岁月苏醒,惊艳了世人,开创了乳浊釉、复合彩绘装饰等重要的新工艺和技术,对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网络

邛窑是古代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分布范围最广、成就最突出的青瓷窑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邛窑龙窑遗址 图源网络

我们目前能够在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看到千年来留下的无数精品。沉稳、温润、古拙,是邛窑的特点,而它们的烧制也与邛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平民百姓还是高门大户,都在使用这些以青釉和彩绘瓷为主的日用器皿。

例如极富工巧的“省油灯”,是利用水蒸发降温的原理降低油温,减缓油的燃烧速度,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邛窑大美,而始终源于生活,这是独属于邛人千年来一脉相传的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网络

这份浪漫,正在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枝散叶,走出邛崃,感染世人。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设立了大师工作站,入驻了数名传承人以及多名国内外艺术家与美术大师。

在这里,邛窑不仅延续着千年工艺,更融入了新时代技术与审美,将邛窑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能参与其中进行陶艺制作,沉浸式体验属于邛崃人的千年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网络

一根针、一双手,

一抔土、一把火,

这一切都凝聚着邛人智慧。

“非遗之花”值得每个人呵护欣赏,

更期望非遗传承之风,

能吹进每个人心中。

来源丨邛崃文旅

编辑丨季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