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芭蕉是南方常见的草木,文人墨客喜在书斋旁种植芭蕉,齐白石中年时期曾有过一段安稳美好的生活,他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说道:“房前屋后,种了几株芭蕉,到了夏天,绿荫铺阶,凉生几榻,尤其是秋风夜雨,潇潇簌簌,助人诗思。”这几句回忆,勾勒出齐白石书斋的外景,芭蕉平添了诗意,雨夜中芭蕉阔叶伸展,雨打芭蕉的声音更添幽寂之感,这样的书斋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能安住灵魂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芭蕉 纸本墨笔 171cm×43cm

无年款 轴 北京画院藏

题款: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新诗旧叶题将遍,老芰疏桐恨转深。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借王守仁书庭蕉诗补纸之未佳。白石山翁试笔。

钤印:齐大(朱文)白石翁(白文)

齐白石喜欢画芭蕉,这幅《芭蕉》以墨色代碧色,淡墨笔直画出芭蕉的茎,粗笔横扫画出芭蕉的叶,寥寥几笔描绘出一株雨后的芭蕉。画面左侧齐白石题写了一段长跋,为王阳明的《书庭蕉》,一诗一画意境相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细细品来,我们也可以窥到画家齐白石的诗心。

王阳明诗中提到的《蕉鹿听讼》的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郑国的樵夫途中遇鹿,将鹿砍死,拖入壕沟中用蕉叶覆盖藏好。但他后来忘记了藏鹿的地点,以为自己做了一个梦,并把这个梦告诉了别人,旁人听到后按樵夫的叙述找到了鹿,并带回家里,和夫人说:“樵夫做了个梦,没想到我按他的梦真的找到一头鹿。”夫人说:“哪里有樵夫,哪里有鹿,是你做了一场梦吧?”而樵夫念念不忘那头鹿,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按照他说的地点找到了鹿,还把鹿拿回了家。第二天他按梦中的印象,找到那人家中,发现真的有一头鹿。于是二人争执到公堂上,法官说:“你们都是在做梦,既然如此,这头鹿一家一半”。把真实当梦,又把梦当真实,到底是梦还是真实,似乎没人说得清楚。因此王阳明也在诗中感慨道:“至今醒梦两难寻”。

而关于鹿和芭蕉,还会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一段情景,大观园结海棠诗社,每人取一别号,探春说:“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黛玉一听说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听不懂黛玉的意思。黛玉笑着说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的故事又有谁说得清是梦是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梦的意向,也多次在齐白石的诗和画中出现,他曾做《梦家园梨花》诗,怀念他早亡的长孙齐秉灵:“余种梨于借山馆后,每移花接木必呼移孙,携刀凿随行,此数年常事,去年冬十一月初一日移孙死矣。远梦回家雨里春,土墙茅屋霭红云。梨花若是多情种,应忆相随种树人。”在晚年他曾画过《扶梦还乡》——扶梦还乡,颇有几分悲凉之感,齐白石心心念念的家乡,在真实的生活中,因为种种已难回去,年老蹒跚不便,他甚至自感无力在梦中自由行走,要扶着梦才能回那魂牵梦萦之地,回到那书斋外种着几株芭蕉的家园,回到长孙与他一起种梨树的时空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