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做得了初一,中国亦做得了十五,反正都是伤害,现在就看谁的抗击打能力更强。
8月23日,商务部就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汽车关税事宜,组织专家和业界代表开会,期待找到既能反制欧盟,又能避免中国车企利益过度受损的折中办法。有报道称,中国方面倾向于对2.5L及以上的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因为相比较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17%—36%的惩罚性关税,中国目前最低12%的进口关税明显偏低。内幕人士透露,2.5L及以上排量的进口汽车应认定为“大排量汽车”,适用于25%—40%的普遍关税。
倘若政策得以落实,那么中欧在汽车进口方面的税率将达到动态平衡。需要注意:中国去年进口的汽车大约在80万辆,其中大于等于3.5L排量的汽车只有25.6万辆,占到了整体进口数量的三成左右。
现在将2.5L及以上排量的进口汽车视为大排量汽车,无疑将对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一刀切”政策,形成有效对冲。政策的杀伤力不可谓不大,范围不可谓不广,足以凸显中方反制欧盟的坚强决心。
问题来了,欧洲方面没有准备嘛,难道就坐等中欧贸易战打响?这里引用欧盟外长博雷利最新发言,称欧盟无法阻止中国崛起,但中欧贸易战几乎不可避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为不智,奈何欧盟也要为辖区的燃油车企负责,保证几千万人的就业和生活。
言外之意:中欧定要围绕汽车产业链竞争拼个你死我活。胜了的一方,将坐享市场,而败了的一方,将成为历史的弃儿。商战的残酷性不亚于俄乌战争,它关乎到主要工业国家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根本马虎不得。
值得一提:中方已经对来自欧盟的乳制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但是未能打动对方,为此中方不得不升级制裁措施。而从欧盟的态度来看,其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范围将囊括家电、玩具、鞋服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品。
结合上述事实谈几个观点。
其一、受贸易战影响,中欧的日子将愈发的吃紧,美国则能趁机捡个大便宜。
要知道,在市场盘子恒定的情况下,一方做大就意味着另一方做小。这种类似“切蛋糕”的竞争模式,将导致中欧关系激变,引发国际格局变迁。在美国依旧躲在幕后的情况下,中欧实力双双受损,美国只会愈发的强大。
可能有人说了,中国有14亿人的消费市场,离开欧盟照样种大白菜。事实上,贸易往来是中欧关系的基石,倘若中欧起冲突,甚至老死不相往来,那么因为缺乏信任和沟通渠道,唯恐欧洲染指亚太,让台海、南海形势不可控。
其二、中国铁了心护本国车企周全,在两军厮杀的战场,中方没有退路。
和美欧日韩相比,中国汽车产业占GDP的份额偏小。另外,电动车可带动电池、电机、轮胎、玻璃、雷达、芯片、装饰产业全面发展,关乎的就业岗位超过了500万个。
在中国经济整体低迷的状况下,抓住电动汽车产业,就等于多了一个复兴点,所以不能有任何闪失。
因此中方打出了对等反制牌,顺应了时势,契合了民意,相信定能让欧盟吃不了兜着走。欧盟或许从未想过,中国反应这般激烈。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科技和工业水平仍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今天面对捶打,是否只能自认倒霉。
和强盗打交道,最好猎枪上上子弹,唯有如此,欧盟才不会过于放肆,而很显然,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认为中方仍会像过去一样韬光养晦,会以“大局为重”,不会因为某些突发事件而和欧盟发生激烈对抗。
看到了吧,欧盟一定要在阵前叫阵,中方也只能遂了对手的心愿。
而我们要说的是,欧盟在与中国的对抗中不仅占不到任何便宜,反而会赔的底裤都不剩。猜测中国接下来的反制手段包括:控制或者禁止稀土出口,中断对欧投资,甚至视贸易战情况,没收某些外国不良资产。
欧盟且行且珍惜吧,在俄罗斯大军压境的背景下,实不该得罪和自己没有地缘和历史政治纠纷的中国,让自己来回折腾,疲于应付。同时我们要告诫美国:勿在一旁煽风点火,做事悠着点,须知玩火可能自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