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于榆木川,皇太子朱高炽即位,在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炽登基后不久,皇太孙朱瞻基被立为太子
可谁知,朱高炽从即位到驾崩,在位时间仅十个月。
幸福来得太快,朱高炽没有把握住,他的死因也因此成谜,肥胖死?过劳死?亦或者被气死?人们众说纷纭。
但当时,在京文武大臣以及皇后、亲王等人的关注点并非朱高炽死因,而是另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太子朱瞻基不在京师,而在南京。
从京师往返南京,少说也要二十天时间,而汉王朱高煦的封地山东乐安州则在两地之间。
尊贵的汉王殿下就差将造反两字挂在脑门上了,这绝佳的机会摆在眼前,他会轻易放弃?
襄王两次监国
明眼人都知道,一旦让朱高煦得知皇帝驾崩的消息,必然会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搞事情,太子还能不能安全赶到京师继位?众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当朝皇后张氏身上,作为仁宗皇帝的贤内助以及太子朱瞻基的母亲,她必须拿出个主意。
张氏也很果断,一方面严令封锁朱高炽驾崩的消息,一方面派大学士杨荣和御马监少监海寿前往南京迎回太子朱瞻基。
为了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张皇后还安排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一同监国。
襄王朱瞻墡是朱瞻基嫡亲三弟,同为皇后张氏所出,史书评价其“庄重警觉,颇有令誉”,让襄王监国的确是好主意。
而这也是自明朝建立以来,首次命宗藩监国,为了不出差错,张皇后还命户部尚书夏元吉尽心辅佐襄王理政。
由于当时太子朱瞻基并未登基,身份仍旧是太子监国,而朱瞻墡则是襄王监国,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局面,即南北两京都有监国存在。
不过,这次监国毕竟“见不得光”且时间很短,其监国权力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响力也不大。
等朱瞻基秘密从南京返回后,朱瞻墡第一时间交回监国权力,恳请朱瞻基早登大位以定人心,朱瞻基对朱瞻墡的表现很满意,即位后并未要求弟弟立即去封地就藩。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欲效仿朱棣来个第二回“靖难之役”,在夏元吉等人的劝说下,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
当时朱瞻基还没有儿子,若是他领兵出征,那谁来留守京师监国呢?最终,监国重任再次落到了襄王朱瞻墡和郑王朱瞻埈身上。
朱瞻基很顺利地平定了朱高煦叛乱,看到二哥叛乱失败,赵王朱高燧也很知趣,主动交出赵王护卫兵权,自此,朱瞻基彻底坐稳了皇位。
拒绝皇位诱惑
朱瞻基在位十年间缔造了“仁宣盛世”,可惜他却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八岁便去世,在临终前,朱瞻基对后事做了安排:命群臣在文华殿拜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子朱祁镇。
当时朱祁镇只有九岁,大明有“主少国疑”的风险,为了以防万一,朱瞻基留下遗诏,国家重要事务皆上报皇太后张氏、皇后孙氏处置。
据《国榷》记载,张氏曾命人取来襄王金符入宫,当时有传言称太后有意立襄王为帝。
张氏听到流言后,马上召集阁臣到乾清宫,指着年幼的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跪拜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停止。
那么张氏果真没有想过立襄王为帝吗?也不尽然,毕竟谁也不用知道,小儿子和孙子哪个在张氏心中更重要。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被俘,消息后传到京师后引起轰动,皇帝都被抓了,这也太荒谬了。
可事实就是如此,大明此时面临群龙无首和瓦剌大军进犯的双重困局。
朝中大臣也分成两派,一派主张逃跑,建议孙太后迁都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派主张死战,建议孙太后另立新君,组织兵力抵抗瓦剌大军。
孙太后权衡利弊后决定听从于谦等人的建议,择立新君抵抗瓦剌,可一个棘手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立谁当皇帝?
朱祁镇长子朱见深年仅两岁,显然不具备领导全局的能力,只能排除。
这时孙太后想到曾经两次监国的小叔子襄王朱瞻墡,她派人去长沙请朱瞻墡来京商议如何应对瓦剌大军,言外之意就是让朱瞻墡再次监国。
(http://www.blpxu.com.cn)
来源:http://www.bw47.cn
(http://www.shqcyp.cn)
来源:http://www.jiaodianw.cn
(http://www.339338.cn)
来源:http://www.leara.cn
(http://www.qpfni.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http://www.timyan.cn
(http://www.1718yqyb.cn)
来源:http://www.outlookblog.cn
(http://www.bobopark.cn)
来源:http://www.sankui.com.cn
(http://www.taihulao.cn)
来源:http://www.cscpw.cn
(http://www.zfgij.cn)
来源:http://www.cnsscm.cn
(http://www.hzhrj.cn)
来源:http://www.cnseabuckthorn.cn
(http://www.efbp.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http://www.yzxwtd.cn
如果这次朱瞻墡进京,说不定还真有可能被拥立为帝,可向来谨慎明智的朱瞻墡明白,孙太后只是找他救火,加上当时局势不明,朱瞻墡婉拒了孙太后的要求。
不过,朱瞻墡也提出了解决办法:立朱见深为太子,让朱祁镇异母弟朱祁钰监国,组织招募勇士营救朱祁镇。
皇位“备胎”专业户
孙太后认为襄王朱瞻墡的建议很实用,于是接受了于谦的建议立朱祁钰为帝,同时将朱见深立为皇太子。
后来朱祁镇返回京师,朱祁钰将他幽禁在南宫,朱瞻墡还曾上书提醒朱祁钰要早晚向太上皇问安,不要忘记要恭顺。
朱祁钰显然没有将叔叔的话当一回事,不仅派人严加监视朱祁镇,还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朱见济才当了一年太子就夭折了。
群臣建议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朱祁钰直到病死都不愿意松口答应。
之后英宗复辟,朱祁镇重登帝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当年迎立朱祁钰的于谦等大臣,而罪名就是“迎立外藩”,而这所谓的外藩很明显针对的就是襄王。
朱瞻墡虽然不是“继位”的主角,却是主角的父亲,没错,传言称于谦、王文打算迎立的外藩正是朱瞻墡的长子朱祁镛。
这次朱瞻墡虽然不是主角,但处境却比之前两次更为凶险。
三次危急关头,朱瞻墡或者他儿子总是被不同的人,以各种形式推定为皇位候选者,这也导致朱祁镇对这位叔叔颇为忌惮。
好在朱祁镇发现了朱瞻墡之前所上的两封奏疏,即要求朱祁钰善待兄长和建议立朱见深为太子那两封,朱祁镇看完后颇为感动。
同时,朱祁镇还发现襄王金符依旧在孙太后那里放着,并没有被王文等人拿走过,心中便打消了对朱瞻墡的疑虑。
此后,朱祁镇对待朱瞻墡这位叔叔待遇颇厚,史载:“岁时存问,礼遇之隆为其他藩王所无。”
所以襄王朱瞻墡为何屡次成为皇位“备胎”却能善终?借用明朝官方的评价来说就是“能守礼法,远嫌疑”,他两次监国,三次接近皇位,可每次他都能克制自己的野心,所以才能得以善终。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