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提出,为什么苏德战争后期,面对强大的苏军,德军战术单一,还不准后退突围?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即不坚决防守输得更快,和把希望寄托在新式作战武器上面。

一方面,死守不退,德军才能看到重新获胜的希望。

事实上,如果按照这个问题的字面上理解,德军从进攻转入防御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机,一个是莫斯科战役以后,中央集团军群将70个师摆在维亚济马和瑟乔夫卡一线,让莫德尔指挥第9集团军主要进行防御作战,其战术目的就是为了牵制中线苏军南下,从而为南方集团军群进攻高加索打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就是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结束以后,德军全面转入防御作战。经过这场坦克大决战以后,东线德军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不论是进攻还是撤退对德军来说难度都非常大,只有就地防御才能稍稍维持战场局面。

当然,有人一度怀疑德军之所以在莫斯科战役失利以后,采取了以退为守的策略,是因为担心德军也会像1812年拿破仑兵败莫斯科那样,实际上德军统帅部在勒热夫方向的防御作战,是另有预谋,那就是改变了作战方向,高加索的石油资源才是德军需要的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里就不难理解,如果把1942年的勒热夫防御作战作为欺骗战术的话,那么,1943年底的第聂伯河防御作战才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至于说德军从1944年初苏军展开十次斯大林大反攻开始,所谓防御作战实际上打成了溃退之战,苏军每打完一场战役,德军就向西撤退一次,只不过在德军统帅部的严令之下,没有撤得那么快罢了。

另一方面,德军死守不退,把希望寄托在新式武器的开发上面。

实际上,如果把德军发动闪击战的来龙去脉仔细梳理一番会发现,所谓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一直就没停止过更新和换代,尤其在研发装甲坦克的快速进攻能力方面,德军统帅部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做着努力。在这方面,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用了较大篇幅,来谈论阿道夫是如何重视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的投入作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从德军投放战场的武器装备来看,也确实能发现一些德军不断升级武器装备打击能力的蛛丝马迹。比方说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时,德军的装甲坦克甚至都没有缴获的法国坦克先进,德军能迅速突破苏军的防御,主要来自于突然袭击,和苏军的空中打击力量丧失,以及机械化部队没有按期完成集结。

而当莫斯科战役以后,德军已经从苏军投放战场当中的T34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看到了自身的差距,研发的列车炮和古斯塔夫大炮相继投放战场。而当1943年古德里安重新被启用担任装甲兵总监以后,德军的虎式坦克也被寄予厚望投放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作为对英美盟军远程打击力量的回击,德军一直没有停止先进战术武器的开发和利用,比方说U型潜艇的系列研制,V1V2导弹的投入实战,甚至在研制原子武器方面,德军几乎接近了成功。

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即使到了苏军进攻柏林,德军仍然还有差不多700多万的作战力量,虽然他们分布在不同的作战区域,但由于受通信和交通等信息方面的制约,前线德军并不知道面临的是什么样的作战结果。而阿道夫之所以临死之前也没有下达撤退和投降命令,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德军有重新获胜的那一天,哪怕这个机会已经渺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从战后总结的角度,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离开装甲坦克就打不了仗,这个既是德军的优势,同时更是德军的短板,可以说打法单一、战争潜力不足都严重影响了德军的战斗力,与苏军相比,德军把武器装备放在第一位,而苏军却反其道而行之,人才是打赢战争的最重要因素。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苏军要将机械化军调整为坦克集团军?适应形势

二战哈尔科夫反击战,为何曼施坦因打得很冒险?不成功则南线皆输

二战之前,为何苏军没有做好提前发动战争的准备?周边危机重重

二战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施坦因为何说苏军指挥出现失误?疏忽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