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出生在当时繁盛显赫的绍兴周氏家族,祖父周福清正在京城为官,家族在当地有不小的名望。

早在嘉庆、道光年间,家族有过一段购地建屋,设肆营商,广置良田的煊赫时期。

那么鲁迅是怎么从一个富家小少爷变成穷孩子的?鲁迅的家,又是怎么从仕宦人家,走向破败的?背后的原因令鲁迅难以启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祖父周福清,盛始于他,衰始于他

鲁迅的祖父叫周福清,从小就致力于在科举考试这一条“正 道”上谋求事业的成功。

从小家境贫寒,没钱上学,只能去书塾旁听,三十岁那年中了举人。

1871年,周福清赴京会试,中贡士,殿试获得第三甲第十五名,被皇帝钦点定为“翰林院庶吉士”,这个职务相当于进院校深造的后备干部。

在翰林院学习了3年后,并没有得到要职,而是被派到江西的一个县里任知县。

任期不到3年,被同僚排挤,以不称职为由被弹劾革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周福清变卖田产,举债借贷,不惜重金,捐了个官内阁中书,但这个中书不能马上到任,而是要等候补缺。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九年过去了,才得任七品京官内阁中书一职,负责些抄写工作。

1894年的秋天,周福清为母亲去世在家服丧期间,浙江举行乡试。当时科场徇私舞弊风气盛行,亲友中的五家应试子弟,得知这次的主考官殷如璋与周福清是同科进士,看在同年之谊的份上,想必会帮上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一同凑集了一万两洋银,请求周福清去贿赂殷如璋,周福清也不甘于仕途,就此止步。

犹豫了几天,决定孤注一掷,差人将那一万洋银送了过去,谁知当场被揭发。

徇私舞弊自然是落得个被捕下场,县衙拿着抓人的木牌到家中寻人,周福清事发后,出逃到上海躲避追捕,家中的子孙们却受到株连。

周福清不忍于此,选择回乡投案自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府大人出于跟周福清的私交想帮他,暗示周福清之前精神有过问题,丧母之痛的刺激,使他一时糊涂犯下错。

可惜以周福清的个性和脾气,他万万不肯承认自己曾有过精神病。

还张扬当初和自己同场科举考试中,都有哪些人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考取举人,换作今天的话,就是事后拍马屁,被刺。

当然这样的举报,并不会换取自由身,皇帝在这个案件上,将周福清判斩监侯(斩监侯:把犯人囚禁,听候皇帝问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1年,他已65岁,狱中生活一眨眼已经过去了七年,皇帝朱笔一勾,无罪释放,才得以返回绍兴老家。

回到家的周福清脾气变得越发暴躁,每天在家上咒太后(慈禧)皇帝(光绪),下骂本家子侄,即便是登门的朋友也被他骂走。

三年后,于1904年7月13日去世,相信他周遭的很多人都大松一口气,大概是因为他在世的时候,难听的话,实在说了太多。

再加上家道中落,不如往昔,家族亲属渐渐疏远,葬礼也办得冷冷清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父亲周福清,大病一场,人走家散

周福清的入狱,让周凤仪的乡试泡了汤,连秀才的身份被革夺了,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每年还要花费大价钱供父亲周福清生活。

周福清下狱的这九年,并没有住在不见光日的牢房里,而是租住在府狱附近的房屋里。

潘姨太太和少子凤升与他一同生活,还雇佣了一个厨师和一个保姆照料他们的生活。

这自然少不了一大笔开销,周凤仪除了变卖家产,别无他法。

面对如此打击,他没有奋起抗争,而是一损俱损,变得沉默寡言,借酒消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冬天,周凤仪突然开始狂吐血,好在很快就止住了。

这次的病,他没有放在心上,照常散步喝点小酒,偶尔给鲁迅他们兄弟几个讲讲《聊斋》故事,父爱微小,却珍贵难得。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多以后,周凤仪的病情发展十分严重。

我们读过鲁迅的《三味书屋》,都知道鲁迅先生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老师教导我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这种害怕迟到,由此提醒自己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当年的鲁迅因为每天帮父亲寻找药引、药材,(大夫看病开出药方,患者家属按照药方去找齐药引、药材,熬煮后喝),大夫开出的药方极其难找。

鲁迅连着几天累坏了,才会导致这次上学迟到,被先生责备。

不被理解,也懒于解释的他,在课桌上划出“早”的每一笔,充斥着他连日来不安的心,得到一点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的重担竟落在了身为大哥的鲁迅肩上,他也才十几岁。

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家产变卖,兄弟分离,这些对他来说,都过于沉重,当铺和药店,是他那段日子里每天的必经之路。

开出的药引再难得,仍然没有一点见效,本地神医也无计可施,终究是挺不住了。

周凤仪病逝后,家中最后的二三十亩水田变卖干净,周氏家族彻底破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鲁迅本名周樟寿,求学改名周树人

刚出生的鲁迅,作为兴房第一个男丁,具有振兴家族的希望。

祖父周福清正在家中招待一位官员,看到老家的来信报来出生的喜悦。为了讨个仕途平坦的好彩头,借用那位张姓官员的姓氏谐音,为鲁迅取了个“璋”寿的名字。

闰年出生的鲁迅,老一辈的人都说,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7年17岁的鲁迅,为了避免世俗对他过去的议论,他改名为周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先生也人如其名,将自己的觉醒,化作民族的觉醒,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1902年4月,鲁迅前往日本留学学医,希望能够学成归来,拯救更多像父亲那样的病人,当然他在留学七年的时间里,学术上有所成就。

1906年,在一次偶然的休息时间,墙上的幻灯片正放映着一群中国人围观一名中国人被俄国奸细所杀的场景,在场只有他一个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边的欢呼声,让他冒冷汗,中国民族的麻木到了这番地步,广袤的土地和健硕的身体,远不能抵御来自他国的践踏和入侵。

他决定让中国人觉醒,弃医从文是他下定的决心。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笔名“鲁迅”。

鲁取自母亲鲁瑞的姓氏,迅则用来警示自己:愚鲁而迅行,自谦地表示自己虽然愚钝,但是行动迅速绝不拖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是三兄弟里的老大(老四夭折了),自父亲周凤仪去世后,鲁迅的母亲鲁瑞开始着手安排鲁迅的婚姻大事。

鲁老太太因为喜欢朱安的听话顺从墨守陈规,私自做主鲁迅和朱安的婚姻,鲁迅难辞母亲的安排,只能听从完婚。

朱安婚后循规蹈矩,照顾鲁迅的母亲,即便鲁迅从未对她表现过丝毫喜欢。

朱安与鲁迅的婚姻是包办婚姻的典型例子,两人之间缺乏感情基础,且鲁迅对朱安没有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朱安仍然忠诚于这段婚姻,她的一生可以说是无爱无后的度过。

两人的最大差异在于,朱安被传统封建思想所禁锢,而鲁迅熟读各类经典著作,认为人的思想首先要从封建的牢笼里解救出来。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跟朱安说过放开裹小脚的束缚,并且去女子学堂里读书认字,都被她一一拒绝。

最终,两人完婚,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这是鲁迅婚姻的一大不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3年,25岁的许广平第一次见到鲁迅,是在在北京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课堂上。

讲台上的鲁迅滔滔不绝,用自己的智慧学识征服了台下的学生,无不对他崇拜。

曾经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许广平,却悄悄地将这种崇拜转换成了爱意。

许广平是一个勇敢的人,她先写信告白鲁迅,可是鲁迅并没有一口答应。

在他的老家,还有一位他不爱的包办婚姻的妻子,他不知道怎么给许广平承诺。

在那个不和平的年代,两人的书信成了爱情鸟,大学四年间,书信往来有一百多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鲁迅前往上海,许广平和鲁迅算是正式在一起生活了。

作为一国的精神食粮,战火逼迫两人四处逃难,但是两人的感情稳固如初。

1936年,鲁迅身患胃病,临终前卧在床上,气都难以喘上来,他温柔地对许广平说,往后的日子,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鲁迅家族的兴盛或者衰败,社会环境和家境的变迁,包办婚姻的无奈,无疑让鲁迅的成长由甜到苦,迫使鲁迅体验到下层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这也让他的笔下塑造出很多经典的文学形象,刺痛中国人麻木不仁的神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祖父在仕途的努力不能否认,但是其生性怪癖,与人交往不善,终究在科举作弊这条路上葬送了自己和整个家族。

好在鲁迅没有祖父的狂妄自大,也没有父亲的颓靡不振,而是选择外出求学学医。

随后又弃医从文,将手中的笔化作一杆枪,唤醒沉睡的中国人。

家族的兴衰,始于周福清,也忠于周福清。

面对逆境的时候,你是会像周凤仪选择堕落,还是会像鲁迅先生那样,自寻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