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时,凄厉的军号声里,中国军人漫山遍野地涌了出来,不畏生死地冲向我们,然后一排排地像麦子般被机枪火力击杀,他们后面的人又一排排地往上冲,然后又被击倒。”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位参战的美国士兵记录下的作战经历,这也是他见过最惨烈,最血腥的场面。

这个战争场景,来自于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砥平里战斗。

砥平里战斗发生在第四次战役初期,是解放军在朝鲜战场上罕见的败仗。这场战斗中,志愿军6个团被联合国军6个营击退,总阵亡人数逾五千,惨烈程度不输长津湖。

战斗过后,志愿军战略调整,朝鲜战场迎来新的局面。所以,它又被视为朝鲜战争的转折点。

那么,砥平里战斗是怎么发生的呢?它为何会成为朝鲜战争的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奇微的“试水”之战

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落下帷幕。

回顾这三次战役,简直就是美军的“打脸史”。号称战无不胜的美国大兵被打得一退再退,整支队伍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所有士兵都无心战事,只想逃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美国政府高层也吵成了一片,有的主张从朝鲜撤军,有的主张继续打。就在这片吵闹声中,李奇微粉墨登场,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人物。

李奇微是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的司令员,同时也是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于1950年12月来到朝鲜战场。

李奇微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当麦克阿瑟为志愿军的高超战术头疼不已时,他却暗中观察,摸清了志愿军的打法。

李奇微了解到,志愿军喜欢穿插到敌军的薄弱部位,再实施袭击和强攻,把敌军阵地分割成好几个部分,最后围而歼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向来都是一线平推的作战风格,突然碰到这种避实就虚,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显得极不适应。慌乱无措之下,几乎每次都能被志愿军抓到弱点,长驱直入。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中,志愿军能大杀四方。然而,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很快就遇到了对手。

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缺乏交通工具,发动奇袭全靠走,行军极限是每晚35里。而且,他们的装备很差,后勤运输能力也不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后勤条件的掣肘,志愿军的作战周期一般是七天左右,李奇微将其称为“礼拜攻势”。

明确了志愿军的战术和弱点,李奇微就推出了“磁性战术。”

什么是“磁性战术”呢?简单来说,就是用磁铁吸引铁块跟着跑。联合国军是“磁铁”,机动性强,装备弹药充足,完全可以吸引志愿军追着他们跑,消耗志愿军的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后勤跟不上,各种物资都缺乏,打不起消耗战。等他们精疲力竭了,联合国军再发起总攻。

目前,志愿军已经被消耗多日,肯定是人困马乏,此时发起大规模进攻,时机正好。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李奇微制定了“猎犬行动”。他派出少数士兵发动侦察性进攻,结果果真如他所想:中朝军队目前没有发动新战役的能力和意图。

于是,十天之后,李奇微猝不及防地发起“霹雳作战”,集结23万兵力,全线北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志愿军连续作战多日,队伍严重减员,从军官到士兵都疲惫不已。而且,后勤供应跟不上,弹药物资全无补充,是最不利于作战的时机。

彭老总电示中央,要求“部队休整,停止作战”,却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毛主席不但不同意部队后撤,还下达指示: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

主席发话,这仗必须打。彭老总硬着头皮,根据美军的进攻部署,制定了“西顶东放”的战略。即西线派出3个军团,将敌军阻击于汉江以南,东线则诱敌深入,等敌人钻进“套子”,再奋起反击,分割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彭老总的这个战略是有效的。横城反击战中,志愿军节节阻击,“请君入瓮”,再突然发起攻击,把联合国军打得晕头转向。

志愿军强悍的进攻让联合国军丢盔弃甲,被迫后退26千米。

到了这个地步,李奇微的计划已经被毁了大半。好在,哪怕横城折戟,但还有一个地方纹丝不动,有它在,李奇微的战线就不至于全线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地方就是砥平里。

砥平里的位置非常特殊。它位于志愿军南汉江桥头阵地左侧,是东线和西线的结合部,也是美第9军和第10军接合部的交通汇合点。

如果我军成功夺取砥平里,便可拿捏西面的第9军,威胁其右翼,还能进一步向骊州等地区发起进攻。届时,西线美军将丧失进攻的支点,除了大幅度后撤别无他路,李奇微的战线将全线龟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砥平里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西线防守,一头挑着东线进攻,它的得失,直接关乎战役的成败。

于是,横城反击战取得胜利之后,志愿军乘胜追击,兵锋直指砥平里。

惨烈的砥平里战役,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朽的丰碑:志愿军血战砥平里

1951年2月13日,美军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站在砥平里环形阵地的一个土坡上,满目忧愁。

几天前,志愿军发动了横城反击战。砥平里周围的美第2师和南朝鲜第8师听到前线传来的炮声,慌得像一只受惊的兔子,迅速溃逃。

连续不断的枪炮声中,砥平里的指挥所里如风暴过境,满是肃杀紧张的氛围。阵地上,得到命令的士兵们满脸惊慌,紧紧握着枪,精神高度紧张,准备迎接中国人的攻击。他们左看右看,生怕听到志愿军的喇叭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高度戒备的状态持续了两天。弗里曼心里有点没底:难道志愿军不来了?不太可能吧。

保险起见,弗里曼派出侦察队,想打探一下前线最新战况。这不打探还好,一打探就让弗里曼麻爪了。侦察队来报,砥平里的北面、东面和南面都发现了中国军队的踪迹,数量庞大!

弗里曼抹了一把脸:完犊子了,砥平里这是被包围了!这么多志愿军,23团能打得过就有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汉不吃眼前亏,弗里曼决定打不过就跑。在他的授意下,23团士兵开始收拾包袱跑路,然而这时候,团部却收到了一封急电:“坚守砥平里,不准撤退!”

发这封急电的自然就是李奇微了。得知23团要撤退时,李奇微要被气死了。砥平里如此重要,怎可弃之不顾?

在李奇微看来,孤立无援的美军陆战1师在长津湖遭遇十几万志愿军的包围都可全身而退,更别说一个小小的砥平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砥平里又不是只有23团一支部队,凭着联合国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怕打不过志愿军吗?

“敌军为这次攻势的成功,攻占砥平里是绝对必要的。因此,我军无论如何要确保砥平里。”李奇微说。

这一次,李奇微还真的不是盲目自大。他对志愿军攻占砥平里的战略意图把握得十分到位,他也很清楚志愿军的劣势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又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是装备优势。砥平里阵地的联合国军是4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1个炮兵连、1个高炮连和1个坦克中队,总兵力6000余人。飞机坦克、火箭炮、野战榴弹炮、迫击炮等武器都备齐全了,平均每门炮可发射炮弹250余发,火力非常强大。

其次是阵地的防御工事。早在2月3日,23团就到达了砥平里阵地,着手建造基础的防御体系。确定不能撤退之后,弗里曼上校就在原有的体系上将防御工事进行了加固和完善。

他在砥平里村和附近的小高地上构筑了一个环形防御阵地,阵地前铺了环状铁丝网,其中还有密密麻麻的反步兵地雷和汽油弹,易守难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联合国军就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势,还可以用强大的火力阻挡志愿军的进攻。

李奇微很有信心,这一战,志愿军绝对打不赢。

事态如李奇微所想的那般发展。2月13日下午,苍白的雪野上万籁俱寂,联合国军趴在战壕里,紧捏着武器,大气也不敢出。

刚刚,侦察机发来报告,大批中国军队正在向砥平里逼近,战争一触即发。

冬天的天黑得很早,下午五点左右,天就擦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点三十分,雪地里响起了一阵阵轻微的脚步声,这让战壕里的联合国士兵浑身一颤,那种曾经被志愿军支配的恐惧再度涌上来。

突然,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响起,方才还空无一人的雪地上,突然涌出了一大批中国军人。他们穿着胶鞋和薄棉衣,眉毛上都挂着冰渣子,像是一尊尊怒目金刚。

联合国军的士兵们强忍恐惧,扣动扳机。“砰砰砰”,接二连三的机枪声响起,志愿军一排一排地倒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洁白的雪地被烈士的热血染红,后面的战士像是没看见似的,踏着战友的鲜血和遗体,嘶吼着向前冲锋,一波又一波,一往无前,毫不畏惧。

联合国军看得心头发怵。这种不畏生死的决绝,抛弃一切的勇气,他们从未见过。哪怕是二战时期,经历过太平洋战争的老兵,都受不了这种集体就义的壮烈场面。

不大的环形阵地里,炮弹一颗接一颗地落下,坦克和重炮合力发出猛烈的炮击,轰炸往前冲的志愿军小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炮声隆隆,火光闪耀,弹片横飞,志愿军成片成片地倒下,阵地被鲜血染红,到处都是志愿军的遗体。

在联合国军的强大火力下,志愿军伤亡极大。一支一百多人的志愿军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七八人。

2月14日,美军出动飞机,再次对砥平里狂轰滥炸,火力之大,让阵地上的志愿军都抬不起头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联合国军的援军陆续抵达,志愿军在敌我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一边攻打砥平里,一边阻击来援之敌。

可即便志愿军拼尽全力,揉碎一身血肉,却还是没能攻下砥平里。至此,砥平里战斗进入了胶着阶段。

15日,志愿军第一副司令邓华请示彭德怀,到底要不要打下去,如果继续打,是怎么个打法。

彭德怀收到前线战报也是心情焦灼。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志愿军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轻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打之前,志愿军预计砥平里的敌军只有4个营。实际上呢,驻守砥平里的联合国军加起来有五个营之多,逼近六个营了。

而且,志愿军认为砥平里阵地的防御体系不会很坚固,威胁不大。但没想到,砥平里的防御工事经过弗里曼的改造,已经升级成为坚固的野战阵地,以志愿军薄弱的火力,根本打不动。

敌情判断失误,再加上装备劣势,进攻仓促,志愿军拿不下砥平里也是意料之中。而且,就算志愿军攻克了砥平里,却也失去了战场先机,意义不大。除非我军在拿下砥平里的同时,能击溃所有的来援之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砥平里之战都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于是,15日下午 17时30分,彭德怀下达命令:停止对砥平里之敌的进攻。

2月16日拂晓之前,志愿军已经全部撤出砥平里阵地,这场战斗,以我军失利为结局。

虽然砥平里失败了,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被称为朝鲜战争的转折点。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首先,从战争进程来看,砥平里战役结束之后,中朝军队就摒弃了之前大规模、大踏步、大纵深的运动战,全线转入机动防御。朝鲜战场,进入了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战略相持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从之前说过的战略上来看,砥平里战役的失败,显然让彭德怀的“西顶东放”全面崩盘。东线没有达到进攻目的,西线自然没有阻击的必要了。接下来,中朝军队痛失汉城,全线撤过汉江,影响了整个战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砥平里战役之后,李奇微证实了之前发现的,关于志愿军的所有弱点。比如装备差、火力薄弱、攻坚能力不强、持续作战能力差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李奇微的战略制定。

之前提到的“磁性战术”,还有后来的“绞杀战”,都是李奇微为了对付志愿军,专门制定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也证明,李奇微这两手让志愿军吃了很大的苦头,他也有幸被列为志愿军最强劲的对手。

总结下来,砥平里战斗是一场转折之战,也是一场“以我之短击敌之长”的战斗。因志愿军的种种劣势,再加上战前的失误,这场战斗会失败并不奇怪。

战斗过后,志愿军司令部,参战的第39军、第40军等都进行了检讨,总结经验教训。

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失败了还不知道自己输在哪里。经此一役,本来因为接连胜利而有点飘的志愿军马上绷紧神经,再也不敢轻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装备薄弱,物资紧缺的问题,也被放到了明面上。砥平里战火将歇,彭老总就秘密回国,“大闹”中南海,把朝鲜战场上的困难情况如实汇报给中央。

中央非常重视,不仅增派兵力,还往前线运了很多物资和装备,缓解了战士们缺衣少食,弹药紧缺的困境。志愿军无论是士气还是战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所以,即便我军没攻下砥平里,但它仍然意义非凡。它是转折点,是教训,是警钟,也是一个全新的开端。

信息参考:

中国军网-砥平里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都县人民政府-血战砥平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