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产品、日常食品、保健食品等未来都有可能使用合成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产品将远超现在所见的产品数量,可能是万种产品,未来含碳产品中,90%都可以用合成生物制造。”8月28日至29日,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举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天工所”)副所长向华在大会期间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说道。
他表示,国内生物制造总体形势较好,虽然离生物制造真正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阶段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已经有了总体目标。“未来需要用科技把这条路线走通,科学家把它制造出来,企业家把它变成老百姓爱用的产品,再加上政策引导。希望产、学、研、用、金一起发力,把这个领域真正做大做强。”
以下为向华对话实录:
贝壳财经:在你看来,一项合成生物学基础技术要成为生物制造领域的新热点,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向华:一是看是否有关键性技术突破,二是看是否具有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潜质。一个新的热点应该具有颠覆性的特色,同时应该能够满足重大的应用需求。能够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才能引起老百姓关注、政府认可。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创新潜力,让科学家能够竖起大拇指。
另外,一项合成生物学技术未来如果不能实现产业化,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如果选对了技术方向,即使技术离产业化还有距离,也可以通过持续发力最终推动它走向产业化。产业化后,如果能真正改变相应的物质生产范式,为环境友好、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那它就是一项好技术。
贝壳财经:合成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包括化工产品、食品原料、环境处理、生物能源和医药中间体等方面,你更看好哪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向华:我都看好,合成生物技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现阶段,首先,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医药中间体,甚至高附加值的药物,可能不需要消耗太多原料,不需要太大的产品吨级,但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很高,能够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这是目前可以往前走的。
其次,在能源或食品方面,产品量级非常大,不但要把经济效益提高,也要解决原料端问题。一旦真正解决,粮食安全、产业链安全和能源安全也得到相应解决。目前大部分粮食被拿来做饲料,如果通过生物制造技术把秸秆变成饲料蛋白、饲料糖再用到畜牧业当中,节约出来的粮食就可以用来做高端制造、食品等。
另外,如果存在能够用生物质能替代、将制造过程变得环境友好的生物制造,也可以缓解能源依赖。在这部分应用中,我认为粮食最关键,要持续发力,只有粮食大规模实现应用,生物制造的威力才能出现。
同时,环境方面的应用需要一体化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可能不像高附加值或大众产品来得快,但它一定是需要的,并且要一体化布局,通过政策引导,不能偏废。
最后,一定要有系统观念,不能追求短暂、片面的利益,要让整个产业有一个好的生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英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