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生活的琐碎如一地鸡毛,却也偶尔会在这繁杂中,被一些别样的思考所触动。最近看到一个博主的言论,说商鞅用奸人去治理国家,就是要让全国的人都换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博主先是讲了斯德哥尔摩的故事。

那是 1973 年 8 月 23 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杨埃里克奥尔森和克拉克奥洛夫森,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名银行职员。警方与歹徒僵持了 130 多个小时,最终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事件发生几个月后,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竟然对绑架他们的人产生了怜悯之情。他们拒绝在法庭上指控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不但不恨歹徒,还对歹徒照顾他们表达感激,并且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有甚者,一名女职员克里斯汀竟然爱上了劫匪奥洛夫森,并在他服刑期间与之订婚。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期间虽威胁人质性命,却也有时表现出仁慈一面。在这出人意料的心理转变下,四名人质竟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

然后博主引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理论,说人性能够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一个不讲理随时取人性命的凶手时,随着时间推移,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次呼吸都会觉得是坏人对自己的宽仁和慈悲。对于绑架自己的暴徒,他们的恐惧先转化为感激,然后变为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暴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这就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接着,博主总结说商鞅用奸人去治理,就是要让全国的人都换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此论一出,网友们议论纷纷。

有的网友说,奸人心眼子多,出现危机的时候会骗人,可以解决危机。实在人不行,只能起执行的作用。但是,奸人必须有聪明的君王才能不坏事。

也有网友对商君书中良民和奸人进行了讲解。在商君书里,良民指的是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假如一个老好人当官,那么其亲戚朋友要他帮忙关照,他为了博一个好口碑,都会尽量照办。这样社会就会陷入混乱。而奸民正好相反,在亲朋好友眼中他不是一个愿意违背原则帮忙的人,所以被其圈子里的人称之为奸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商鞅的思想到底是强国之策还是 “驭民” 之术呢?

我们不妨从《商君书》里,一窥商鞅的思想。商鞅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法者,所以爱民也”。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人们的行为,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育,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国家根本,应致力于农业生产,同时抑制商业发展。奖励军功,打破世卿世禄制度,鼓励民众在战场上立功获得爵位和赏赐。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贵族势力,通过严格的户籍制度和什伍连坐法,加强对民众的管理和控制。

至于网上流传的“驭民五术”,愚民,统一思想,剥夺民众思考权利和能力;弱民,主张国强民弱,让百姓觉得君王伟大而全心全意为君王效命;疲民,让百姓疲于奔命,无暇他顾;辱民,让百姓自我感觉羞辱且相互检举揭发;贫民,不让百姓有富余财产,使其归属官家才有安定。这只是对商鞅部分思想和主张的一种解读与概括,存在争议。

总之,对商鞅思想的理解和评价,的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商鞅变法在秦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其思想和措施也有局限性和争议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君书》的内容真伪也存争议,其中观点可能被后人片面解读或夸大。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思想时,应秉持辩证的态度,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的解读。就像我们的生活,看似一地鸡毛,却也在这纷繁复杂中有着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中年的我们,在岁月的沉淀中,更应学会理性看待历史与现实,不被单一的观点所左右,在生活的波澜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智慧。#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