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异姓兄弟之多,已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一大奇观。

他与他们,或在求学时结盟,或在东渡日本时结盟,或在中华民国成立时结盟,或在北伐革命之际结盟。

正因有这些金兰之交的提携,他得以在乱世中抓住权力,步步高升。

然而,他对待这些支持他上位盟兄弟的态度却令人唏嘘,除了少数几位“谊同手足,生死不渝”,更多的却是感情破裂,甚至是兵戎相见,反目成仇。

或许在他眼中,终究是利益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导师周淡游

1906年,比蒋介石年长五岁的周淡游,怀揣救国理想,踏足日本东京警监学校。

他在那里结识浙江老乡陈其美,被引入了革命舞台。

同年,蒋介石也抵达日本,经周淡游一举,与陈其美接触,迈上政治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淡游回国后,忙于反袁世凯的革命活动,直接参与策划刺杀袁心腹郑汝成,赢得孙中山的赞许。然而,命运的车轮转向,1919年,他肺结核病情恶化,只得39岁离世。

蒋介石成为大权在握者后,没忘记周淡游的恩情。他抚养周家后代,派其长子到日本学习,次子京都,幼子哈佛,皆得重要职责。

蒋介石更是亲自主持周淡游的葬礼,筹资建设“淡游山庄”,留下周淡游永恒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恩溥

王恩溥,这位比蒋介石小一岁的少年从小就是一名武侠小说的狂热爱好者,乐于行侠仗义。他的武艺和他的仗义精神使他成为蒋介石的好朋友和盟兄。

二次革命失败,蒋介石归乡溪口筹革命资金。他与王恩溥密谋,设局勾引首富夏全木至雪窦山,巧言诱使其拿出1万元大洋资助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16年,陈其美那惨烈的暗杀事件像一把利剑深深刺入了蒋介石的心脏,带走了他最珍视的朋友。为了寻求慰藉和回忆,蒋介石像一只疲惫的鸽子,频繁地飞回了他的故乡奉化。

他们的行动并没有避开宁波当局的触角。

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他们刚刚从宁波码头启航,阳光还没有完全消失在海平线下,突然,他们发现有人在暗处尾随。

蒋介石的战斗直觉迅速地使他识破了这个阴谋,他果断地改变了航向,成功地摆脱了这个“尾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他的盟弟王恩溥,却没有那么幸运。他被捕不久后,被反动当局以假象罪名判处了死刑。

面对这残酷的命运,王恩溥却没有任何恐惧。他的眼神坚定,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就像他即将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

他挺直了胸膛,放声高歌,每一个字都如雷鸣般回荡在审判室内:“铁丸穿心三分热,钢刀过颈一时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生之恩”何禄山

何禄山,来自何家村,这个名字在蒋介石的脑海中深深刻画。他的舅父住在这个村,由此蒋与何建立了密切的友谊,形成了兄弟之誓。

当讨袁革命告负,蒋成了逃犯,在熟悉的家乡无法藏身,于是选择了舅父的家作为藏身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舅母蒋妙缘备至关心,惟恐他受到一丝伤害。

当丁志国,地方警察,接到搜捕蒋的命令时,何禄山挺身而出,以老友之情劝诫丁不要得罪革命者,丁志国答应了,于是提前通风报信。

当警察破门而入时,却只找到空无一人的房子。得知何禄山的帮助,蒋激动地向何禄山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兄长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家天下陈家党”

孙中山的得力干将陈其美与蒋介石,形同手足,他们的友情团圈还包括黄郛。武昌起义一声炮响,蒋介石应陈之邀,弃日本归国,插手杭州火线。

而陈其美与黄郛在上海燃起了反叛火种。

胜利后,陈沪军大将,黄升任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副师长,蒋介石成为黄的得力手下。三人在上海打铁浜结为兄弟,誓言:“安危终须仗,甘苦共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民国初创,蒋介石遵陈命,暗杀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此举使陈对蒋更加器重,甚至向孙中山大力推荐他。

然而,1916年,陈其美被暗杀。消息传来,蒋介石悲痛欲绝,撰文悼念。之后,他照顾提携陈的侄子陈果夫和陈立夫,由此有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静江

陈其美离世后,蒋介石失去了重要的依靠,他的目光转向了与他有十年之差,与孙中山关系密切的张静江。

这位江浙富翁,曾豪掷千金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荣获“革命圣人”、“丹心侠骨”的美誉。

1916年,蒋介石与张静江、许崇智共结盟誓。有了张静江的全力支持,蒋介石对他深感敬仰,视为良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张静江拒绝蒋介石的劝告辞去省政府主席职,争执中张静江意识到蒋介石已非昔日“三弟”。

他后来亲自找蒋介石理论,抱怨被冷落。尽管他已愤然,他仍警示他人:“不要做官,没有做头!”

1935年,张静江遁入空门,念佛度日。抗战胜利后,他隐居美国纽约,1950年病逝于巴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季陶

1908年的春日,4蒋介石与戴季陶在留日聚会上邂逅,友谊自此种下种子。在1920年,受孙中山之命,二人在上海联手开办交易所,以助闽粤军,同时义结金兰。

蒋介石对戴季陶极度看重,称之为“良师益友”。孙逝世后,戴季陶步步随蒋,成为反共夺权的智囊和簧片。他在国民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蒋的重要顾问。

然而,解放战争将尽,蒋介石与多位国民党员奔赴台湾,戴季陶却坚守对大陆的情感。1949年2月11日,他在广州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季陶,这位曾被誉为蒋介石的“国师”,一直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和智囊团的重要一员。

他的智慧和谋略为蒋介石赢得了无数次的政治博弈,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权力的游戏中,他都是蒋介石得以立足的重要支撑。

在他生涯的后期,他逐渐失宠于蒋介石,被冷落在政治的边缘。

被蒋介石放弃的他,患上了精神衰弱症,生活开始颓废。

他的生命,在精神上的孤独和绝望中结束,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结束了他在人世间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群

张群,四川华阳人,与蒋介石的相识,源于1908年春的一次同舟日本之旅。他们共同在东京振武学校学习,炮兵联队实习,情感深厚。

武昌起义后,张群随蒋介石回国参革命,在上海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

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张群以政治会议委员身份,全力辅佐蒋介石,。后因桂系胁迫蒋介石下台,张群忠诚伴随,同进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访日期间,张群以翻译官身份广泛接触日本军政界,成为蒋介石的关键外交联系人。

蒋介石重掌大权,张群被任命为中政会委员,参谋总长,参与重大决策,同时肩负上海特别市市长职责。他以绝对的忠诚和透明的公务行为,深得蒋介石的信任。

蒋介石溃退台湾,张群一如既往的效忠,即便被问责是否负有失地的责任,他淡然回答:“我只是个厨子,主人喜欢吃什么菜,我做什么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忠信

吴忠信,合肥人,蒋介石的亲密盟友。流亡日本期间,陈其美介绍后,他与蒋介石成为挚友。

陈其美的死,让蒋介石心灰意冷,吴忠信像是大哥般关心他,激励他重振士气。1922年元旦,他们成为盟兄弟。

孙中山建立国民党军委会,吴忠信主动退出,表示“坚决拥护你带兵”,由此蒋介石开始崭露头角。

蒋介石求婚宋美龄前,吴忠信协助处理家务事宜,他将陈洁如送美留学,姚怡诚与蒋纬国托付给吴。

吴忠信照管得体,两家亲如一家。上海解放前,吴忠信一家被蒋介石安排至台湾,吴逝世后,蒋介石亲自处理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虎

杨虎,安徽宁国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

1913年,他们在上海结为盟兄弟。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杨虎与陈群杀害共产党人和青年,激起人民公愤。

杨虎自恃有功,向蒋介石争权夺利,从此蒋与杨割席断交。

杨虎转而与民主党派秘密联系,上海解放前夕,他营救过张澜和罗隆基,可见他的矛盾性格。

全国解放后,他任政务院参事,但未能摆脱叛国的命运,最终病逝于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加管束”张学良

张学良,辽宁人,比蒋介石小14岁。1930年的中原大战,蒋、阎、冯、李四大军阀互相角逐,张学良的支持成为胜负的关键。

他终于发表“调停”电令,并率军助蒋讨伐冯、阎,使中原大战的胜负成定局。张学良后应蒋介石邀请,加入国民党并结为盟兄弟。

六年后,张学良和杨虎诚发动了震动全球的西安事变。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将蒋介石送回南京,并向他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他的盟兄蒋介石却对他“严加管束”。1975年蒋介石去世,张学良送给他一幅挽联来表达他们复杂的关系:“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有关“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在晚年多次澄清,不抵抗命令是他自己下的,而非蒋介石的决定。

他当时认为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他的决策,与蒋无关。

他也坦然接受对九一八事变的责任,明确否认了有关蒋介石的不抵抗手谕的传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尝艰苦”的黄郛

黄郛,蒋介石与陈其美的盟弟,早年北迁,著《欧战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等书,结交冯玉祥。1924年,黄参与北京政变,推动孙中山北上,重启与蒋的联系。

1926年,蒋介石多次邀请黄南下,甚至亲送入党志愿书,但黄始终未入国民党。至1928年,蒋介石北伐期间,济南惨案后,蒋竟让黄郛与日方谈判,蒋介石“卸磨杀驴”的举动让黄郛深受刺激。

之后,黄郛悟出“四大皆空”,名义上以养病,实则在莫干山隐居五年。1933年,日军侵华,蒋又召黄签订《塘沽停战协定》,黄郛再不愿做“替罪羊”,在电文中对此表达不满。

1936年,黄郛病逝,蒋介石盛赞其功勋,为他们的共苦盟誓画上句号。虽然黄的人生充满艰辛,但他始终坚守原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

在1926年的炎热夏季,长沙一场重大军事会议下,蒋介石与桂林杰出人才李宗仁邂逅,共同撑起了国民革命军的大厅。

李宗仁少蒋介石4岁,尚是新晋的桂系领军人物,吸引了蒋总司令的赞赏,自然,李宗仁对蒋介石也满怀敬意。

然而,如同烟火的瞬间绚丽,他们的亲密关系短暂而灿烂。李宗仁的桂系军力壮大,如暴风雨前的乌云,让蒋介石感到了威胁,两人的关系开始破裂,昔日兄弟,转眼变成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崇智

广东番禺的许崇智,比蒋介石长一岁。在辛亥革命期间,他领导起义,成功光复福州,年仅二十出头便已名扬军界。

1914年,他担任中华革命党军务部长及福建司令。蒋介石见此,明智地结交了许崇智,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右派刺杀廖仲恺,蒋介石、许崇智和汪精卫共组特别委员会负责调查。

然而,许崇智的部下梁鸿楷涉嫌刺杀廖仲恺,让许崇智陷入困境。此时,蒋介石抓住机会,指责许崇智纵容部下刺杀廖仲恺、独揽财政和克扣军饷等,毁掉许崇智的威望。

蒋介石得到汪精卫的支持,吸引粤军的李济深和陈铭枢到自己一方,利用黄埔军校学生军对许崇智进行武装监视。

然后,他假惺惺地写信给许崇智,建议他“暂离粤境”。许崇智万万没想到,这位盟弟竟然如此狠辣,从此他便永远消失在政治舞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比蒋介石年长5岁。

冯玉祥在蒋介石首次下野之后坚定呼吁其复出,这深深打动了蒋介石,更重要的是,冯的军事实力影响深远。1928年2月,他们在开封一起商议北伐大计。

之后,蒋介石与冯玉祥结盟,留下了感人的誓词,“安危共仗,甘苦同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冯以兄,蒋以弟,一时之间,他们的关系密切无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不久后,蒋介石感到冯玉祥的力量无法忽视,于是裁减冯的军队,两人矛盾逐渐公开。

1930年3月,阎锡山揭竿而起反蒋,冯玉祥和李宗仁响应,形成南北呼应的态势。蒋介石下令讨伐,战争在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整个中原大地烽火连天。

冯玉祥从未真正妥协过,也从未停止过他的反蒋之路。

1946年9月,他在接受蒋介石任命为“考察水利专使”的同时,前往美国,发起并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联盟”,揭露蒋介石与国民党政府的专制和腐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引发了蒋介石的愤怒,撤销他的专使职务,停发薪水,甚至开除党籍。

1948年7月,他回应中共的号召,乘船返回国内。然而,不幸的是,9月1日,船在黑海起火,冯玉祥被烟熏窒息身亡。

有人推测,是蒋介石为了阻止冯玉祥回国参加政协会议而痛下杀手,指示国民党的特务安放了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多方压力下,事故调查难以深入,重要线索被忽略。冯玉祥的遇难,最后只被判定为一场意外。

周总理说:“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蒋介石的盟兄弟数目众多。

其中有的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真朋友,有的只是独裁道路上的"马前卒",甚至有的最后与蒋决裂。

但说白了,蒋介石只是将他们中的大多数当作自己官场上的垫脚石,以换取权利罢了。

就像大军阀们,他们与蒋的结盟,不过是为了利益的交换,利用关系网为自己服务。

他们或是蒋的坚强后盾,或是军事对抗的工具。但这利益关系一旦消退,蒋介石随时准备痛下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蒋介石和他的结拜兄弟 张家康 文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