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8月30日电(记者王金金、李琳海)初秋,行走在三江源,悠悠江河水如同无数毛细血管,淌过微微泛黄的高山草场,汩汩东流。

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扎河乡口前村的拉青,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他打开手机,将镜头对准了眼前的一片草场。“这是‘三江源巡护App’,动动手指就能记录我们巡护的地点、时长、距离,还可以把巡护中发现的动物、植物拍照及时上传,比写巡护日记方便多了。”

  图为8月15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拍摄的美景。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8月15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拍摄的美景。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如今,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有1.7万余名像拉青一样的牧民,他们一边巡护世代生活的草场,一边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山山水水,成为守护江源的“眼睛”。

“这几年黄河源头的野生动物多了,湖泊数量也多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阿涌村牧民曲加说,作为黄河源园区的生态管护员,他要记录源头湖泊、草场、野生动物的情况,定期巡护防止有人破坏生态环境,“有时候巡护一天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但看到周围环境在变好,自己辛苦一点儿也没什么。”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是离自然最近的人。记者走访观察到,近几年,他们中的很多人扛起了“大炮筒”镜头,拿起相机、三脚架,用镜头记录江源之变。

近期在扎河乡举办的生态摄影成果展中,一张雪豹捕食岩羊的照片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拍摄照片是想让更多人感受长江源的美。”前来参加摄影展的牧民摄影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8月9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境内拍摄的藏野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昂江摄)

扎河乡党委副书记公保才仁说:“牧民摄影师已经成为三江源生物多样性本底信息采集的重要力量,生态管护员拍摄的是动物,展示的是生态,体现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牧民更尕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他一边展示拍到的雪豹照片,一边告诉记者:“这几年我拍摄到的动物照片有上百张,有时候我觉得它们好像习惯了当‘模特’,缓缓走近镜头,不太害怕人了。”

不能污染水源地,在高山上不能大声喊叫……牧民以草原为生、与动物为邻,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现在道路通了、科技也发达了,有很多专家来三江源科考,我也想知道,家乡的水源地为什么变多了?远处的冰川为什么会融化?”治多县多彩乡达生村牧民巴洪加罗说。

2016年,巴洪加罗开始组织巡护队,对通天河支流聂恰曲开展水源观测。“虽然我们村不在国家公园范围内,但我是在长江源长大的,保护和了解家乡的山水,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巴洪加罗说,这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已有100多人,以长江源区古冰川遗址“索布查叶”来命名。

“每次看到奔涌的长江顺流而下,看到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漫山遍野的野花,我们心中总有难以言说的感情。”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才仁多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