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而对于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历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在个人的回忆录中却鲜少提及这场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之战。直到1978年,已过古稀之年的粟裕,才在一次采访中,淡淡地说出了那句:“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当时,秘书坐在他身旁,闻言急忙扯了一下他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再继续这个话题。但粟裕却只是轻轻一挥,示意秘书无需担心。这一幕,不仅让在场的秘书震惊,也为我们揭开了淮海战役背后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78年7月27日,南京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编导石征先,受上海出版社之邀,准备撰写一部关于淮海战役的书籍。

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他首次采访了粟裕大将本人。原本计划20分钟的采访,却因为粟裕的兴致高昂而延长至4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粟裕不仅谈了自己对淮海战役的认识,还首次公开表示:“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对于熟悉粟裕的人来说,无疑是震撼的。因为在此之前,粟裕从未在公开场合如此明确地表述过自己在淮海战役中的角色。他的个人回忆录中,虽然详细记录了他一生中参加的主要战斗,但却唯独没有专门提及淮海战役。

然而,在这次采访中,粟裕却开诚布公地谈了许多。他从豫东战役开始,讲述了自己如何提出大歼灭战的战略构想,以及南线决战的提出与淮海战役的整个发展过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场战役的深刻回忆和独到见解。

当被问及为何在个人回忆录中未提及淮海战役时,粟裕只是淡淡一笑,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斗的结果。我个人的作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历史是不会忘记每一个为胜利付出努力的人的。在淮海战役中,粟裕的作用不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从战役的策划、实施到指挥,他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不仅得到了毛主席的多次肯定,也在后来的历史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总前委共有五人,包括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和谭震林。然而,在毛主席的多次提及中,他特别强调了粟裕的“第一功”。这是因为,从一开始,淮海战役就是在粟裕的建议下举行的。

他早在1947年就开始意识到,解放军必须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于是,他提出了三个纵队先不下江南的建议,并主导了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的胜利,为淮海战役的提出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采访中,粟裕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提出举行淮海战役是经过长时间考虑的,前后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冒着很大的风险,“斗胆直呈”,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并被接受。

而事实上,这个事关中国命运的大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其他中央领导和野战军司令员的足够重视。唯独粟裕,凭借着他的敏锐洞察力和战略眼光,看到了这场战役的决定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淮海战役的胜利并不是粟裕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他在这场战役中的指挥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他不仅提出了战役的初步构想,还在战役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指挥作用。即使后来战役规模不断扩大,他也始终保持着对战役全局的清晰把握和有效指挥。

对于秘书的扯衣角行为,粟裕的反应也颇耐人寻味。他轻轻一挥,示意秘书无需担心。这既是对自己指挥能力的自信,也是对历史真相的坦然面对。他知道,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历史总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

而事实上,历史也确实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毛主席在多个场合都肯定了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第一功”。他称赞粟裕“论功、论历、论才、论德”,都可以领元帅衔。这样的评价,不仅是对粟裕个人的极高赞誉,也是对他在解放战争中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要为粟裕的坦荡和自信所折服。他从不炫耀自己的战功,但却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承担历史责任。他的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今天所应该学习的,也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

因为,正是有了这样一批英勇无畏、敢于担当的将领和战士们,我们才能够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而粟裕,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