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注意!注意!

当前已进入

登革热流行季节

5月以来

广州市已陆续报告多例本地和

输入登革热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提醒:

这些区域存在传播风险

广州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截至8月29日

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

存在传播风险

请注意防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革热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

广州疾控呼吁全体市民:

积极参与登革热防控

做好防蚊灭蚊!

为进一步了解

登革热的流行风险及防控措施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首席科学家林立丰博士

就登革热防控进行解读

全球登革热流行强度超过

历年同期水平

林立丰介绍,今年广东省登革热输入疫情和本地疫情风险高,现在已经进入高发季节。接下来,在开学季、广交会、中秋节、国庆节等小长假和大型活动期间,人员流动均大幅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将进一步升高。

登革热防控中

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 林立丰表示,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即花斑蚊)叮咬传播。

  • 在登革热的预防控制中,最为关键和有效的方法措施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即通过灭蚊措施,避免伊蚊叮咬,阻断登革热疫情。

家庭灭蚊清积水

比喷杀虫剂“更好用”

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很多种灭蚊新技术。林立丰表示,灭蚊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翻盆倒罐清积水。

为什么说灭蚊最重要的是翻盆倒罐、清除积水,而不是用杀虫剂?

林立丰表示,假如不清理孳生地,只是单纯地使用杀虫剂,就会事倍功半。假如第一时间倒掉水桶里的积水,清除蚊子幼虫和水,就不会再有蚊虫生长,不仅不需要用杀虫剂,还可以从源头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林立丰提醒大家:

市民每天下班前抽点时间,仔细检查并清除办公室的积水,也将这个好习惯带回家,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家居环境卫生清洁和清积水、清理孳生地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示范,将每周某一天定为“环境卫生清洁日”,安排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如周五下午),组织员工开展单位内外环境的孳生地清理及环境整治工作。

登革热的症状

和流感有什么不同?

登革热与流行性感冒的症状相似

都有发热、疲乏、疼痛表现

很容易混淆

⬇️⬇️⬇️

  • 流感一般会在接触患者后发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且多伴有咽痛、流涕、咳嗽、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 登革热患者,发病前有蚊子叮咬史,好发于天气炎热时,无呼吸道症状,且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皮疹,有时会出现皮肤发红、皮下出血点表现。

什么情形下

要怀疑自己得了登革热?

⭐如果发病前2周内,您曾经在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等正处于登革热流行地区逗留,或者您居住、工作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已经有登革热发生,那么出现发热、皮疹、头疼、肌痛等症状时,需要考虑患上登革热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应该尽快到

正规医院就诊

并且主动向大夫说明您的旅居史

以尽快得到诊治

被蚊虫叮咬后

这四种情况应及时就医

  • 有蚊虫叮咬史,并形成直径1厘米以上的大包,或出现局部成片起包的情况。

  • 蚊虫叮咬一到两周内,出现持续高烧的情况。

  • 蚊虫叮咬后,明显伴有关节和肌肉酸痛。

  • 就诊时,发现白血球、血小板、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

建议每周至少开展一次

家居环境卫生清洁

1. 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

2. 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

3. 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 。

4. 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 。

5. 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

6. 轮胎整齐存于室内或避雨场所,在室外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户外废弃轮胎打孔,难以清除的积水轮胎,可以撒上双硫磷灭幼蚊。

7. 一个瓶盖或者蛋壳大小容器的积水中,就可以孳生媒介伊蚊,所以在清除孳生地时,一定要仔细,不要放过角落的垃圾。

如何清理

媒介伊蚊孳生地

长期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区的居民,除了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灭蚊措施外,还需要定期清理家中的媒介伊蚊孳生地。

孳生地就是成蚊产卵、蚊子的幼虫成熟生长的地方,清除孳生地后,伊蚊就无法繁殖,有利于阻断登革热传播。

家中常见的媒介伊蚊孳生地:

  • 白纹伊蚊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穴、废旧轮胎,废弃的碗、盒,存接水的瓶瓶罐罐,丛生植物的叶腋,室内养花的积水容器、盆托、水缸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 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喜欢与人类共居一室,家中的饮用贮水缸、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的积水等,都是他们最爱的家园。

更多驱蚊防蚊攻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广州疾控i健康、中国疾控中心、央视网、信息时报、人民网、北京疾控中心、中国广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