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环球网、科技日报、参考消息网等

罕见基因变体致更年期提前9年

据27日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报道,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在人体CCDC201基因内发现了一种序列变体。研究结果显示,携带两个这种变体的女性,更年期平均会提前9年。

绝经年龄对女性的生育能力和疾病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来自冰岛、丹麦、英国和挪威的17.4万多名女性的数据,在CCDC201基因内发现了这一变体。携带两个这种变体的女性,比非携带者平均早9年经历更年期。大约万分之一的北欧血统女性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近一半携带者出现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即40岁前经历绝经期。因此,拥有这种基因变异的女性生育的孩子相对较少,且30岁以后很少生育。

2022年,科学家确定CCDC201基因为人类蛋白质编码基因,并在此后证明其在卵细胞内高度表达。最新研究表明,其功能完全丧失会显著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团队表示,早期诊断可帮助女性作出明智的生育决策,并管理与早期更年期相关的症状。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8/29/content_576812.htm?div=-1

周末补觉或将心脏病风险降低20%

受学习或工作影响,许多人可能会经历睡眠中断和睡眠剥夺,然后在周末“补觉” 。此前,人们并不清楚这种补偿性睡眠是否有利于心脏健康。一项近日公布于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Congress 2024)的研究表明,相比于不补觉的人,利用周末补觉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可能会降低20%。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项目中90903名受试者的数据,并根据周末补偿睡眠的数据将受试者分为4组,分别为Q1(代偿睡眠时长最少,为-16.05~-0.26小时,负号表示比平时睡得更少)、Q2(代偿睡眠时长-0.26~0.45小时)、Q3(代偿睡眠时长0.45~1.28小时)和Q4(代偿睡眠时长最多,为1.28~16.06小时)。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4年的数据显示,Q4组参与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比Q1组低19%。此外,在每日睡眠不足(即每晚睡眠时间低于7小时)的患者中,Q4组参与者患心脏病的风险比Q1组低20%。男女性数据间并不存在差异。

https://mp.weixinbridge.com/mp/wapredirect?url=https%3A%2F%2Fwww.eurekalert.org%2Fnews-releases%2F1055664&action=appmsg_redirect&uin=MTU0MDM5NTEwMg%3D%3D&biz=MjM5NDA1Njg2MA==&mid=2652076080&idx=1&type=1&scene=0

蚊子通过感知红外辐射来追踪人类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领导的一个团队,在已知的蚊子“感觉能力清单”中又新增加了一项——红外辐射感知能力。团队将可传播登革热等病毒的雌性埃及伊蚊放在两个区域进行对照实验。两个区域都暴露在相同浓度的人类气味和二氧化碳中,其中有一个区域还暴露在来自人类皮肤温度的红外辐射源下。结果发现,来自34℃(与人类皮肤温度接近)的红外辐射源使蚊子的寻主活动增加了一倍,且在距离红外辐射源约70厘米的范围内,这种活动频率仍维持较高水平。这表明感知红外辐射是蚊子用来定位人类的新途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8/27/content_576696.htm?div=-1

脑机接口第二位参与者:四肢瘫痪畅玩CS,正在学习建模软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Neuralink Youtube

据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公司Neuralink官方博客的消息,该公司在7月已成功将脑机接口芯片植入了第二位参与者Alex体内。手术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巴罗神经科学研究所进行,进展顺利,Alex在术后第二天便出院,此后恢复良好。Alex在脊髓损伤之前是一位汽车技术员,负责修理和修补各类车辆和大型机械。在植入link芯片后,他一直在提升自己玩视频游戏的能力,比如第一人称射击游戏CS,并开始学习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设计3D对象。

此前,Neuralink在第一位参与者Noland大脑中植入的芯片,出现了大量线程回缩的现象,并降低了Noland的BCI性能,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稳定下来,其芯片的性能也随之恢复。为了减少第二位参与者线程回缩的可能性,该公司实施了许多缓解措施,包括减少手术期间的大脑运动,以及减少植入物与大脑表面之间的空隙。目前,Neuralink尚未在Alex的大脑中观测到线程回缩的现象。

https://neuralink.com/blog/prime-study-progress-update-second-participant/

“爱”产生于大脑什么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芬兰阿尔托大学

8月26日发表在《大脑皮层》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芬兰阿尔托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不同类型的爱会激活大脑的不同部位。

“你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柔软、健康、充满活力,这是你生命中最大的奇迹,你对他充满了爱意。”这是向55位受试父母展示的简单场景之一。科学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受试者想象6个不同种类的与爱相关的简短场景时,测量他们的大脑活动。 负责协调这一项目的研究员帕蒂利·林内说:“爱的激活模式是在社会情境中产生的,主要位于基底核、前额中线、楔前叶以及后脑勺两侧的颞顶联合区。”对孩子的爱最能激发强烈的大脑活动,紧随其后的是浪漫爱情。在想象父母之爱时,大脑纹状体区域的奖励系统深处会被激活,而其他类型的爱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时,该研究还涉及对朋友、陌生人、宠物和自然的爱。毫不意外的是,对陌生人的同情之爱获得的大脑“奖赏”较少,引起的大脑激活也少于亲密关系中的爱。同时,对自然的热爱激活了大脑的奖赏系统和视觉区域,但没有激活大脑的社交区域。这意味着, 大脑活动不仅受对象亲密程度的影响,还受对象是人类、其他物种还是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与人际之爱有关的大脑区域非常相似,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激活的强度。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8/28/content_576763.htm?div=-1

爱吃不爱动?原因找到了!《自然》子刊揭示,锻炼不积极并不是因为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自然-神经科学》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游乐场”,里面安排了跑步机、食物、新奇的玩具、同性小伙伴等8个不同的项目,让小鼠在10分钟的时间里自由探索、自由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小鼠大部分时间会花在跑步机和食物上。不过,当食物选项不再只有普通的鼠粮,还加入了甜甜的草莓奶昔后,小鼠花在干饭上的时间大幅减少,转而选择甜品,它和人类一样更喜欢含有大量糖和脂肪的草莓奶昔。但令研究人员颇为意外的是,即便有了甜品的诱惑,小鼠花在跑步机上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它们仍然会积极主动地自愿奔跑,美食与运动快速交替,爱吃又爱动。但当研究人员给一部分小鼠注射了药物almorexant后,小鼠不再积极自愿的锻炼了。这种药物影响的便是大脑中的食欲素信号。

食欲素是一种神经肽,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激素,通过激活广泛分布在多个脑区的两种食欲素受体发挥作用。当药物阻断了两种食欲素(orexin)受体后,小鼠去运动还是去吃甜品的决定被改变了。

而人类和小鼠拥有同样的食欲素受体,食欲素受体发挥的作用也几乎相同。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在美食诱惑与自觉锻炼之间做出决定时,很可能也受到了食欲素信号的左右,大脑中食欲素受体的活性促进了积极主动的锻炼,同时克制对美食的追求。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4-01696-2#Sec6

NASA测到了寻找已久的地球电场

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亚轨道火箭的观测数据,一支国际团队首次成功测量了地球范围内的电场,该电场被认为与地球的重力场和磁场一样均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飞越地球两极的航天器探测到有一股粒子流从地球大气层流向太空。这股粒子流被称作“极地风”,并且被认为可能是一种尚未发现的电场在起作用。为了探测这一假设的电场,研究人员从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火箭发射场,发射了一枚名为“耐力”(Endurance)号的火箭。该火箭发射升空后,飞行高度达到约768千米,19分钟后坠落至格陵兰海。“耐力”号在约52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收集数据,测量到的电势变化仅为0.55伏特。但这样的电场能够使极地风中最丰富的粒子——氢离子受到的向外力比重力强10.6倍,这足以克服地心引力,使这些粒子以超音速飞向外太空。较重的粒子也是如此,如氧离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该电场控制着极地电离层的结构,可以使电离层高度提升两倍多。测量到这一电场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了解它是如何随时间的推移,塑造我们的星球以及其他星球的。

https://mp.weixinbridge.com/mp/wapredirect?url=https%3A%2F%2Fwww.nature.com%2Farticles%2Fs41586-024-07480-3&action=appmsg_redirect&uin=MTU0MDM5NTEwMg%3D%3D&biz=MjM5NDA1Njg2MA==&mid=2652076056&idx=1&type=1&scene=0

智力之外,非认知技能对学习成绩同样重要

长久以来,研究人员认为智力对人的教育成果(包括学习成绩和学术成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一直侧重于认知技能的培养。而近日,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的研究表明,非认知技能对人的教育效果同样重要。

认知技能主要关注个体运用概念、规则等解决认知问题的能力,而非认知技能则更看重毅力、自制力、对学习的兴趣等许多方面。 该研究追踪了英格兰和威尔士超过一万名7至16岁的儿童,深入探讨了基因、环境与学业表现之间的复杂联系。研究结果显示,与非认知技能相关的遗传影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增加,从7岁到16岁期间其影响力几乎翻倍。到了义务教育结束时,非认知技能的遗传因素与认知技能对学业表现的影响相当;另一方面,即使在相同的家庭环境下,非认知技能的遗传效应仍然显著。这意味着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主动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正向反馈机制,不断强化自己的优点。研究者表示,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基因、环境和教育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制定更有效的策略,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https://mp.weixinbridge.com/mp/wapredirect?url=https%3A%2F%2Fwww.nature.com%2Farticles%2Fs41562-024-01967-9&action=appmsg_redirect&uin=MTU0MDM5NTEwMg%3D%3D&biz=MjM5NDA1Njg2MA==&mid=2652075979&idx=1&type=1&scene=0

SpaceX猎鹰9号火箭因着陆失败再次被停飞,FAA要求其彻查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SpaceX

据“太空新闻”(SpaceNews)网站消息,当地时间8月28日,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携带21颗星链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但该火箭的第一级在返回并降落至无人驾驶船上时,助推器突然底部喷出火焰并倾覆。据路透社(Reuters)8月29日报道,“猎鹰9号”火箭返回地球失败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于当地时间8月28日表示,该火箭已被停飞,FAA要求SpaceX彻底调查此次事故,并由FAA负责监督。

此次停飞是“猎鹰9号”火箭的第二次停飞,上一次停飞是在今年7月——这也是该火箭自2016年以来的首度停飞,当时第二级火箭在太空中发生故障,导致一批星链卫星坠毁。SpaceX在火箭着陆失败后已取消下一个星链任务,然而目前还不清楚此次火箭停飞会如何影响美国其他太空任务。

https://mp.weixinbridge.com/mp/wapredirect?url=https%3A%2F%2Fwww.reuters.com%2Ftechnology%2Fspace%2Fspacexs-falcon-9-grounded-after-failing-landing-attempt-2024-08-28%2F&action=appmsg_redirect&uin=MTU0MDM5NTEwMg%3D%3D&biz=MjM5NDA1Njg2MA==&mid=2652076056&idx=1&type=1&scene=0

猫为何讨厌关着的门?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24日报道,喵喵叫、挠门或者把爪子从门底下伸进来,这只是猫面对紧闭的门时做出的一些怪事。但为什么呢?专家认为,猫自身的进化和它们的主人都起到一定作用。

猫天生就是好奇的生物,它们喜欢随时关注领地里发生的一切,包括主人的房子。这种控制有助于它们在野外生存,但也可能导致我们认为它们怪异的行为,比如袭击一扇门。 猫科动物行为顾问英格丽德·约翰逊说:“猫喜欢自己掌控能否进入一些空间、满足关键基本需求以及进入领地。这并不说明它们很小气,而只表明它们既是捕食者也是猎物,也就是说必须狩猎才能生存,但也必须要在环境中感到安全。”一扇紧闭的门触及猫科动物行为学家简·埃尔利希所说的猫憎恶的“三C”: 它们讨厌没有选择(choice),讨厌失去掌控(control),讨厌改变(change) 。她说,虽然猫不一定想参与门后发生的事情,但它们确实想知道门后发生了什么。

另外,猫也喜欢受到主人的关注,而关着的门会让它们失去这种关注。2017年发表在《行为过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食物和玩具等刺激相比,大多数猫更喜欢与人类互动。约翰逊说,此外,猫也不明白,一扇关着的门只是暂时关着而已。

https://www.media.xinhuamm.net/statics/h5-news-media/index.html#/pages/newsWebView/newsWebView?date=2024-08-28%2016:46:50&id=ca7298f1da784cb7b650899171e3ed1e&contentType=1&isMedia=false&contentId=&siteId=2b0cbbb1d563414393513f147f7e9799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