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莱芜、孟良崮三场仗都打赢啦,可每次取胜之后,陈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然都在总结会上批评部队。这一挺怪的情况,是我翻《陈毅军事文选》瞧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没别的,居然是负责军事指挥的副司令员粟裕受委屈啦!谁这么大胆子敢给粟司令气受?这个结论可不能随便下,为啥呢?因为啥史料都没说出直接原因,咱得顺着陈老总的发言,一点点去理清楚找出来。
一、怪情况一:华中的三只虎少了两只
1946 年年底呀,打了宿北战役,随后呢,华中、山东这俩野战军还没完全拧成一股绳的时候,又打了鲁南战役。
陈毅估摸是带着气打完这两仗的。宿北战役才刚结束,两边军队正琢磨着打鲁南的时候,陈毅就在给中央军委报告宿北战役情形的一封电报里,少有地给出了批评的看法。
批评的对象呢,明面上是华中野战军的陶勇第一师和王必成第六师。陈毅在电报中讲,咱虽说打了大胜仗,把国民党军六十九师给打得全军覆没,他们官兵的家属都纷纷跑到徐州指挥部去哭诉。可咱这用兵啊不完美,王必成的师守涟水,陶勇的第一师没去宿北,而是南下到涟水了。华中野战军有叶飞、陶勇、王必成这三虎,那可都是粟裕带出来的猛将。但就叶飞的一纵在宿北参战了,陶勇和王必成都没去。
陈毅讲,要是陶勇的一师没去支援涟水,说不定能打掉胡琏整编 11 师的两个旅。要是王必成的六师没去守涟水,华中野战军的三只虎都到齐了,把胡琏整编 11 师全给灭了也不是没可能。三只虎少了两只,那就啥都甭提了。那为啥咱军犯了分兵作战的错呢?这根源好像得怪粟裕。因为王、陶二位将军不在,那都是华中野战军安排的,这根源不是你粟司令还能是谁?
难道陈毅会批评粟裕?咱凭直觉想想,这压根儿就没可能!这要是真的,那可太吓人啦!
就凭陈老总那宽宏似海的肚量,还有陈粟在抗战时候就紧密合作的过往,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这不应该呀!究竟是咋回事,能让陈毅说出这样的话、有这么大的怨气?
这封电报太简单,没啥可分析的内容。那接着瞧瞧《陈毅军事文选》。就在这封电报之后,1947 年 1 月底,陈毅在华东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上讲了一大篇,还批评了些不合理的事儿。从这里面说不定能发现点啥,那些至今都没公开的华野内部藏着的情绪和争斗。
陈毅不像宿北战役电报里那样直截了当、毫不留情,也没点名说华中哪支部队的事儿,毕竟华中、山东两家已然合并了。陈毅这人呐,性格爽朗,不爱计较过往,是个实打实的至诚君子,批评的内容扼要总结起来是这样:
老是取胜就骄傲起来,觉得自己是天下最牛的
2.缴获了不上交,执行命令拖拖拉拉不坚决,连群众纪律都给破坏啦。
3. 对政工干部不尊重,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话也不听。
4. 搞山头主义,画小圈子。山东的干部和华中的干部,各自心里都有自己的盘算。
5.浪费现象极其严重,特别是华中那边,打完七战七捷后,缴获了好多物资,可乱扔乱丢的情况很厉害。
哟呵,这几条相互一瞧,不都冲着粟裕去的嘛?特别是最后那一条。
要是光凭着字面上这点玩意儿,就能把这个给定实了,那可真是把陈老总的说话本事和处事的机灵劲儿瞧低喽。
笔者跟大伙讲啊,要负责地讲,陈毅老总讲的这些话,批评的那些人和事,针对的可不是咱们说的这些人。
二、怪情形二:仗都打完了,这才来介绍副司令
这是针对谁呀?咱们接着瞅瞅另一篇陈毅的讲话。
这连着的四五篇电报、报告还有讲话可太有趣啦!通常来讲,将帅文选文集由于篇幅有限,不会一股脑儿把内容差不多的材料都收进去,而是挑些不同类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来收录。
不过呢,陈老总从宿北战役到孟良崮战役这阵子的文稿,连着好多篇,都是冲着华野内部那些不和谐的问题去批评的。
这说明啊,华野那阵子出了不少毛病,把陈毅的精力占去不少,所以陈毅在这个时候就只有这类文稿,别的能收录的都没有。
行嘞,接下来咱就瞅瞅莱芜战役之后的报告。
1947 年 3 月,华野趁着难得的消停会儿,跑到淄博去休整。陈毅、小饶同学说要在大矿地开个总结大会。大会完了之后,好像觉着问题没说清楚,思想也没完全统一,接着又按工作的方面分别开了参谋会议、政治工作会议。
一个劲儿地开会,那准是碰上难搞的问题得处理啦。
陈毅参加政工会议还讲话了,那态度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按理讲,打了这么大一场胜仗,一下就灭了五万多国民党军,国共高层都被震到了,没道理不夸夸部队,没道理不给大伙鼓鼓劲。可这篇九页半、差不多七千字的长文,差不多九成的内容都是在分析问题、批评错误。
特别让人觉得稀罕的是,陈毅特地在这个报告里专门讲了一位领导:华野副司令员粟裕。
俺刚开始瞅见这段文字的时候,心里也犯嘀咕,是不是编书的人把资料给弄错啦?粟裕在全军出名老早啦,苏中战役那可是七战七捷,谁不知道呀?毛主席还通电全军表扬过呢,让各大战略区都学学粟裕的经验。谁能不知道粟司令的大名!
可陈老总呢,就在高级干部都参加的大会上,一本正经地把粟裕给介绍了一番,讲他在大革命时代如何追求进步,红军时代又是啥样,抗战时期打过哪些仗。
到了最后,还给粟裕做了个总的评价:
粟司令那可是经得住考验的,作风实诚,闷头苦干,功绩卓著!
仗都打完了才来介绍副司令,这不是瞎闹着玩嘛!
说得难听些,是不是有点“阴阳怪气”?是不是有点“指桑骂槐”。
这阴阳的是啥人?骂的又是啥人?
(http://www.zhushanxian.cn)
来源:http://www.zq25.cn
(http://www.hbxcmy.com.cn)
来源:http://www.hrbust.com.cn
(http://www.hshet.cn)
来源:http://www.brbzp.cn
(http://www.uy30.cn)
来源:http://www.domainplayer.cn
(http://www.bdsjzt.cn)
来源:http://www.miaoshagou.cn
(http://www.0514greatwall.cn)
来源:http://www.110vac.cn
(http://www.jtmysh.cn)
来源:http://www.371net.cn
(http://www.hongye1028.cn)
来源:http://www.gameriddles.com
(http://www.nnwdl.cn)
来源:http://www.gotolyrics.com
(http://www.cs6688.cn)
来源:http://www.cevcice.com
前后这么一琢磨,不是旁人,就是山东部队的那些老将们。
别瞅着华中跟山东的部队整编成华东野战军啦,可打从 1946 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在打仗,整编也就只是形式上整了整,思想上压根没工夫整顿。陈毅去参加政治工作会议,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
要说本位主义、山头主义、不团结、破坏纪律这些,华中跟山东都存在,可谁更严重些,陈老总心里清楚着呢。为啥单独介绍粟裕,就是要强化粟裕的权威,要不然哪会这么郑重其事、多此一举哟!
三、怪情况三:事儿都过去一年了才来算旧账
1947 年 5 月 29 号,孟良崮战役打赢啦,华野在沂水县坡庄召集了团以上的干部开会。陈毅讲话来着,又批评了一些事儿,这回的口气比起莱芜战役之后柔和不少,批评得不那么狠啦,但还是表扬得少,分析问题多。
连着瞧了这好几篇文稿,笔者可算是大大改变了对陈毅元帅的看法。之前啊,被一些影视作品,还有不咋严谨的文学作品、纪实作品给带偏喽,觉得陈毅元帅就是性格开朗、豁达大度,不过偏向于一团和气,不太爱较真。可咱也不想想,要是光性格好、为人敞亮,却没啥杰出的领导本事,光靠粟裕指挥,能降得住华野那帮猛将吗?
这些文稿把陈毅元帅真实的样子展现出来啦,他跟人打交道估计挺和气,可在行军打仗这块儿,那可一点都不和气,态度严得很,工作方法也特严格,绝不允许有散漫、犯错的情况,要是碰上触碰底线的事儿,陈老总可不会惯着。我觉得呀,这应该才是陈毅元帅该有的气质,才是一军统帅该有的威风。
能触到底线的事儿,一个是搞山头主义,再一个是不把领导当回事儿。
山东跟华中各自为政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1946 年 6 月全面内战一开打,山东和华中这两股野战军在战略上基本没啥配合。粟裕在苏中弄出个七战七捷的漂亮仗,华中那会儿有巩固发展的苗头。后来国民党军在淮北加大攻势,把华中、山东给断开了,山东野战军应对得不好,局面变糟糕了,陈毅老喊着让两军一块作战,可山东的部队不想南下,华中的部队也不愿北上。
那时候要是批评山头主义,能两边各打五十大板,两边都有错。可到了 1946 年底,粟裕带着华中野战军北上以后,情况有了微妙的改变。
陈毅反复要求合力作战,粟裕的态度慢慢有了变化。虽说他还想着在淮北打几个歼灭战,来改变苏北的不利局面,派六师守涟水、一师援涟水,这使得宿北战役能用的兵力少了,可粟裕对上级那是绝对服从,尤其敬重陈毅。包括粟裕带的五万多野战军,还有野战军的师长、纵队司令们,对陈毅和新四军军部(华野成立前,新四军军部名义上是山东、华中两股野战军的最高领导机关)那也是绝对尊重的。
山东这边可不一样。老资格的将领不少,大多是在山东长期打仗的,红军那时候就已经是团长级别的干部了,论资历跟华中野战军首长粟裕差不多。在山东,名气最大、资历最深的要数王建安和许世友,三纵司令何以祥战功和资历也不赖,没合并前山东八师(就是何以祥三纵的前身)攻坚可厉害了,号称陈司令袖子里的小老虎,多年来都各自扛着一方的重担。十纵司令宋时轮原先还是山野参谋长,是陈毅的主要帮手,山东军事方面的二把手。这些人里,比较显眼的是许王二位,都是山东二级军区司令,守着一方,有股霸气,而且个人性格也属于比较冲的那种,让他们低头服软,接受年轻的粟裕领导,多多少少心里不乐意。
另外还有个缘故。
山东部队是罗荣桓领着的八路军 115 师主力发展起来的,华中部队是新四军老部队。八路军部队一直受总部直接指挥,关系亲近得很,延安跟山东的干部交流很频繁,师旅团各级干部有去延安学习的,也有从延安派回来的,自然上下通气,关系不错,军委总部对八路军那是比较信得过的。新四军常年孤零零地在敌后,习惯了自己扛压力、自己拿主意,皖南事变这惨事,虽说国民党顽固派搞摩擦是主要原因,可项英不愿意按照中央规划好的路线北上,非要向东向南发展,这不也是原因之一嘛。
顺着这个逻辑思路捋下去,不难发现解放战争刚开始那会,华东地区严重的山头主义是咋回事。新四军的队伍不想北上发展,山东的部队也有点不情愿。宿北战役打完,陈毅为啥生气骂人呢,就是因为打了胜仗,这两路大军合作还是不顺畅。
而且呀,粟裕都摆出十足的架势,坚决服从大局,愿意配合打好鲁南战役了,可山东这边还是有好多人瞧不上老新四军部队,对年轻的粟裕既不服气,也不亲近,这陈毅可忍不了。
莱芜战役结束开会批评人,孟良崮战役完了接着批,一直到 1947 年冬,陈毅离开华野去延安汇报工作,总结华东这边一年多打仗的经验,在太行、陕甘宁作报告的时候,一点不怕露丑,讲咱有些师长、团长,甚至纵队司令可骄傲啦,战术方面都让国民党军的俘虏军官瞧不上。说的是军事、战术的事儿,其实暗中指的还是华野内部山头主义、不听粟裕指挥的问题。
要说陈老总到底批评的是谁?有明确记载的,就只有在鲁南战役前,因为榘参座越级给中央发报,半发牢骚半批评地说过他这一次。后来每次开会,都是泛泛而谈,从不具体批评谁。这体现出陈老总为人处世圆滑周到、对人宽容对己严格、就事论事,正是这样的风格,才让他能拢住华野那些心思不齐的人,镇住散漫的山头主义。
可当粟裕着实碰上挑战了,他就不怕直接出马维护粟裕的权威。像孟良崮战役里的电话那档子事,还有七月分兵时谭老板冲着粟裕发火那回事。陈毅最后扮演的角色,一小点儿是和稀泥的,一多半儿是粟裕的铁挺支持者。
陈粟从来不分家,分开就不是陈粟啦。在佩服粟裕大将那厉害得不得了的打仗本事时,也得佩服陈老总那超高超的领导水平和特敞亮的心胸。要是缺了哪个,华野可就没那么牛的战绩喽。